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索罗斯的逃生大法

2021-12-24 18:40 作者:中国网 围观:

从2016年的易租宝事件开始,金融改革成为了中国政府工作的热门词汇。到如今,P2P,地方债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陷阱或多或少也与中国目前金融改革不彻底,现行金融制度有隐患存在联系。

各方面对金融改革也提出了不少的意见,高校和智库更是围绕金融改革问题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不过在中国稳健派的代表安邦智库看来,中国金融改革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索罗斯早在17年前便已经指出。

2001正值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后,索罗斯经蒙古飞抵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索罗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进行了会谈。在两人短暂寒暄后,先讨论了一些关于恐怖袭击对美国的影响,随后便将讨论的核心集中在了中国金融领域。

这次的会谈其实并不神秘,大部分的内容都被收入到公开出版物《朱镕基讲话实录》中,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索罗斯在17年之前提出的建议仍然很有建设性,比如他谈到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顺序,现在几乎就已成为主流看法,并且被政策所采纳。

不过,他谈到的不少问题现在仍然存在,并没有得到很好改进。如今看来虽然某些看法仍然有索罗斯关于“开放社会”的理想内核,但他对于中国不少问题应该说是抓住了核心,值得我们参考,所以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不妨来看看17年前,索罗斯对朱镕基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索罗斯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当时的记载,那天索罗斯就当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在索罗斯看来:

首先,中国应该建立信托基金管理社保基金。当时,中国社会保险体系已基本上实现资金收入和支出平衡。中央政府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各级政府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一套独立的体系负责基金的管理,工人向其缴纳养老基金后,由其向全国企业的工人发放养老金。

但由于缺乏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才,基金主要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或存入银行吃利息,只允许基金的10%进入股市投资,基金运作效率亟待提高。

索罗斯认为,中国应该建立信托基金分管社保基金和养老金,并且对社保基金和养老金进行分割,允许个人自由选择迫使基金之间互相竞争,优化基金质量,利用竞争施压基金经理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索罗斯认为,中国应该创立不受政府控制的机构投资者,并认为中国有这方面的人才,如留学归国人员及香港、台湾等地华人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开放前培养中国的金融市场。养老基金等可由机构投资者而非政府机构按商业原则入市运作。

与此同时,索罗斯建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应首先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为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做铺垫。开放的顺序是很重要的,要分步走,先大力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再着手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其他国家如日本有过类似的经历。日本一度曾是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目前日本工业虽依然强大,但金融体系一塌糊涂,日本的工业产出多少,金融体系就丢掉多少。中国应避免重蹈覆辙。中国逃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对外封闭,如果对外开放,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应先加强后开放。

不仅如此,索罗斯当时还提出,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债市。索罗斯认为,当时中国的股市和债券市场基本上只有散户,没有机构投资者,而股市和债券市场的稳定很大程度上依靠机构投资者的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索罗斯当年谈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彻底解决。

截至2017年末,沪市自然人投资者持股账户数为3934.31万户,持股市值共计59445亿元,占比21.17%,较2016年末下降2.53个百分点,这已是散户持股比例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

相比之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呈现连续两年上升。截至2017年末,专业机构持股账户数为4.86万户,持股市值共计45294亿元,占比16.13%,较2016年末上升0.55个百分点。

很明显,无论从数量还是持股市值来说,目前散户仍是中国股市的主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股市的波动性,从近年来的几次股灾就可见一斑。

对照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我们发现,索罗斯17年前提到的相关问题目前我们依旧存在,有些甚至就是如今国内金融改革的缩影。认真思考历史上的一些建议和分析,对现在及将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