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美国电影蜜月期好看吗

2022-03-01 23:08 作者:看电影杂志 围观:

一提起电影节,敬者有之,赞它是艺术的殿堂、影迷的节日;骂者亦有,当它是电影交易的“菜市场”、资本的娱乐、权力的游戏,评奖不过是装饰门面,没有公信力。

夸和骂都在理,不夸张地说,所有电影节都时刻面临着与艺术越走越远甚至无关的风险。

好的电影节,不在于它们完全剔除了世俗,而是它能够保住电影本身仅存的价值,维持一种平衡。作为当下电影节中的霸主,戛纳电影节当之无愧。它掌握了平衡艺术、商业、权力和资本的高超技术。

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它的几代对电影充满热情、深谙社交和外交手段的艺术总监和电影节主席——拥有左右电影节走向的至高权力。

只要不犯大错,他们就可以无限期任职,直到体力无法胜任职务。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吉尔·雅各布从1978年起担任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全权负责选片,2001年升为电影节主席,直至2014年退休,总共执掌戛纳36年。

在他的经营下,戛纳甩开它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柏林和威尼斯,给电影人送上无可比拟的荣耀,然后又让他们反哺电影节——带着万众期待的作品归来。

既然是经营电影节,就要有谋略、有计划,那么入围和获奖作品就不仅仅是看明面上所说的艺术价值了,更何况艺术本身是门玄学,莫衷一是。

那些批评电影节的人,不正是因为看透了这点吗?

《戛纳往事》是雅各布从做影评人起,半个多世纪在戛纳电影节的见闻,告诉你,它何以在世界各地花样繁多的电影节中,一枝独秀这么多年。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戛纳往事》已经上市,欢迎购买,探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

雅各布引以为豪的是,戛纳通过各种手段——仪式、礼节、评论、评奖等,赋予了电影人艺术家的荣耀和宗教领袖般的威望,竭尽全力把电影和电影人捧为主角。

不过对一个电影节来说,有这些还不够。

戛纳电影节要把自己打造成艺术的殿堂,不能只有大众和制片人眼里敬而远之的无聊艺术,还要明星、要话题、要市场(商业)、要挑剔的文艺青年本以为戛纳应该看不上的东西,比如好莱坞。

雅各布承认“戛纳电影节需要好莱坞,超过好莱坞对戛纳电影节的需要”。过去,电影节总监跑到好莱坞游说,常被泼冷水,但戛纳坚持给好莱坞电影抛橄榄枝,包括把金棕榈奖颁给它们。

不过,好莱坞更会计算利益,所以直到1969年的[逍遥骑士]在戛纳电影节拿到处女作奖,美国本土和国际票房飘红后,才扭转了好莱坞对待戛纳的态度——因为戛纳确实有助于他们的某些非主流商业电影的宣传。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1970年代,新好莱坞崛起,斯皮尔伯格、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等好莱坞新生代导演成为戛纳红人。那是戛纳和好莱坞的蜜月期。

美国电影工业里窜出来的叛逆分子,经常把电影公司领导惹得火冒三丈,戛纳就充当了他们的“庇护港”。他们在戛纳获得欧洲电影大师一样的尊敬。

电影节主席干预评审的事在戛纳时有发生。当科波拉因为[现代启示录]变得焦躁怪异,几乎要跟电影公司和美国新闻界为敌时,戛纳保护了他。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他在戛纳放映了[现代启示录]的两个结局的版本。

电影节主席勒布雷强行干预评审工作,跟评审团主席吵得不可开交,互翻白眼,目的就是为了帮[现代启示录]争个金棕榈。

评奖结束六个月后,勒布累还公开指责评审团,展示评审主席在戛纳挥霍未付的账单。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雅各布在《戛纳往事》里回忆的不只是电影艺术家们的德高望重——没几个人有这种品质,还有他们以电影的名义来到戛纳后,暴露在电影之外的真实个性。

他们的特立独行和八卦新闻给戛纳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也带来了商机。

红毯,既是导演和演员走向荣耀顶峰的通道,也是明星们争奇斗艳的地方,有时可以说是群魔乱舞。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电影节不只有电影,还有红毯、酒会、派对、女星、八卦、时尚、权力和政治。对某些人来说,它们比电影还重要。

小明星和广告商请的艺人,在海滩、在红毯、在各种酒会派对,流连忘返,玩出位,博眼球。

大明星们也好不到哪去,女星的礼服总是有各种小心思——接缝松开、吊带滑落、内裤外露。这些永远是小报头版的最爱。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在商业、娱乐和政治的包围中,戛纳电影节想尽办法突出电影的伟大。

1972年到1977年,它逐渐将电影从国籍中解放出来,强调电影创作者的独立和自由。电影节更改了规则,自主选片,取消由各国选送电影参加竞赛或展映的选片模式。

此举最重要的意义是,电影节越过各国政府,直接选择他们看中的电影,与导演和制片公司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政治干预。

过去,戛纳电影节就像是冷战中的东西方阵营的外交战场,互相抵制不利于本国形象的电影。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除了少数惹怒观众的离经叛道的电影,大部分电影放映结束后都能获得掌声,主创起立接受致敬。

另外,戛纳电影节喜欢邀请作家担任评审,例如诺贝尔奖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这么做,无疑都是要为电影作为艺术正名。

也有很多人,戛纳邀请不来,比如意大利作家安伯托·艾柯,总以要讲课为由拒绝出任评委;村上春树被邀请时也总以没时间婉拒,希望戛纳主动放弃,但后者会错意,继续邀请,到第三次,村上叫他们别再坚持了。

人类高质量电影节的秘密,我们给你找全了

戛纳电影节离不开商业和明星,但它成功地让电影在其中散发光茫。

这正是《戛纳往事》向读者揭示的电影节看不见的一面,以及半个多世纪来真实的全球电影生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