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境门电影剧情「梳理」

2022-03-17 09:04 作者:河北卫视 围观:
「评析」应时应事 尽善尽美!文史专家这样看河北广播电视台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好河山》

河北卫视原创的7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好河山》,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行之际推向屏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介绍了冬奥会举办地之一张家口的风采,极大地提高了张家口的美誉度,振奋了张家口和河北人民的自豪感。

「评析」应时应事 尽善尽美!文史专家这样看河北广播电视台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好河山》

纪录片《大好河山》之名取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的张家口大境门上匾额题字,这是张家口最重要的地理标识和人文亮点,可谓先声夺人、一语概之、大气磅礴、拉风吸睛,为其名下各集直接开挂。

从阳原泥河湾远古人类遗址、涿鹿中华文明开端的黄帝城,到中国长城最多样、最集中的地区,古代以张家口为起点直达欧洲的万里茶道,具有重大考古意义的崇礼太子城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蔚县的社情民俗,展现古代军事重镇宣化以及辽墓壁画、元中都遗址的塞外风貌,回顾百年前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展现中国人志气和力量。这7集,各自独具内容和特色,这不得不令人赞叹撰稿和编导的视野开阔、角度独特、水平高超、匠心独运。

观看此片,我有三点感触较深:

一、时空交错的巧妙布局

从7集的顺序看,第1集讲的是远古人类和人文始祖,第7集讲的是百年前修建京张铁路,这其中有一条以年代为序的纵线。但是,中间很多集的内容是横向地展开,即以历史事件的类别为主体,而这类事件又延续很多年乃至几个朝代,如长城、万里茶道等。仔细辩之,会发现这些“横生”的内容,其起始也是纵向关系,如安排在第2集的长城,起始在战国;安排在第3集的万里茶道,起始在元代;安排在第4家的太子城遗址,其实在元代但比茶道的开辟晚了多年。如此,纵中有横,横中有纵,时空千年,清晰一览。由此可见,撰稿和编导是非常聪明的,动了脑筋的。他们在撰写、拍摄第1集的时候,就想到最后一集怎么拍。这种胸有成竹、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表现,我作为一个也写过几部电视纪录片的业余作者,是十分钦佩的。

二、中国画一般的内容取舍

国画,特别是大写意的国画,有一种画风叫做“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就是为突出主题和特色,大胆取舍,放弃时毫不呆滞,表现时周密之至。我感觉这7集电视纪录片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张家口在我省乃至全国,是一块人文热土,可表现的历史文化极多,如果都写进去、拍下来,怕是20集也打不住。所以,哪些取哪些舍、舍的是否全然不顾、取的如何最佳显现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纵观全片,张家口的特产如张北口蘑、宣化葡萄、蔚县贡米等就没涉及,张家口的美食如柴沟堡熏肉、宣化莜面窝窝、怀安豆腐皮等也没有写进去。但该写的地方,特别是与冬奥会有关的历史文化现象,则不惜笔墨。这样,就使本篇具有一种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融会贯通、印象加深的艺术效果。正如郑板桥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三、人性化、个性化的表现力

纵观全片,我一直为撰稿、导演、摄影的功力所折服。宏大场景,极目天地,或苍山如海,或冰雪千里,或鸟瞰市容,或放眼人海,极具视觉冲击力。具象场景,讲求细节,长城上的砖瓦,古道边的荒草,表演者的动作,孩子们的笑脸;甚至在城墙上移动的一个蚂蚱,其寓意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将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调动到创作的意境中,是一种非有悟性不能创作出的表现手法,更是有别于如今司空见惯的千篇一律的应该被称为庸常的“稳妥画面”的另类,一种具有个性张力的打动人心的立意和取景。另外,本片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情节和细节,如老倌车后代老人的忆述,打铁花者的解释与表现等,无不体现着创作者的平民意识、百姓情怀、善良本质和社会责任。这些思维和性格通过既应时应事、又接地气的声画传递给广大受众,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使人,起码是我,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和心灵的升华。

所以,我要为这部纪录片大大地叫一声好,点一个赞!

石玉新

2022年2月12日凌晨3时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原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