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异形系列电影剧情串讲「分析」

2022-03-14 02:57 作者:医脉通血液科 围观:
“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

“疫时寻理”病理网络教育系列课程第三期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已于3月28日在医脉通网络会议直播平台顺利进行。四位大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晓莉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饶慧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蒋翔男教授在线直播,吸引了2千余名观众在线观看,直播时长达3小时余,为广大病理科医生带来了一场淋巴瘤病理学习与交流的学术盛宴。

直播回顾

首先,李小秋教授对本场的四位分享教授及本期相关讲题进行了简单介绍。本期讨论的主题为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四位专家将分别进行深入讲解,与各位病理同仁一同探讨其病理诊断。本次直播设计注重“practical”,采用病例带讲+知识点串讲的形式,更加强调淋巴瘤诊断的实操性,希望可以帮助病理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医生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李小秋教授: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进展

李教授提到,T/NK细胞形态表现不一,细胞起源多样,对化疗及靶向不敏感,相对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应用,我们对这些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为大家介绍了研究新进展。

亮点1:细胞起源的复杂性

不同分型的外周T/NK细胞淋巴瘤有不同的细胞起源,却有着相似的生物学及遗传学特点。

TFH细胞为小众T细胞亚群,其分化的肿瘤却构成了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大群”,其中最常见的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

源于TFH的一个独特类型FTCL(滤泡性T细胞淋巴瘤),与AITL联系密切,在遗传学中的某些特点上出现重叠。

亮点2:基于GEP和NGS的研究新进展:对治疗及预后的价值

过去认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侵袭性普遍较高。近年来,GEP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细胞起源,可将其分为预后截然不同的三类(GATA3、TBX21、Unclassifiable)。

传统认为ALK-ALCL预后差,但DUSP22和TP63的状态可能带来不同结果。

对于AITL,IDH2突变可能是其独特表型,为精准治疗带来启发。

WHO分类中,AITL已由小瘤种发展成为大瘤种。

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基因突变或调控变化牵扯到多种NK/T细胞淋巴瘤。

“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

图 关于PTCL的细胞衍生与致癌途径

亮点3:WHO分类2017版:对疾病的范畴及诊断等进行了规范与整合

2017年版“蓝皮书”的页数与淋巴瘤亚型较前均有所增加,术语的变更,更是体现了临床上对于部分疾病生物学特点认识的变化。李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在新版分类中的诊断标准的调整,梳理了一些新增的疾病分类,并详细讲解了原发皮肤肢端CD8+T细胞淋巴瘤与乳房假体相关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冯晓莉教授:AITL中B细胞的变化及诊治意义

冯教授强调,了解B细胞的变化,对于AITL诊断困难的病变很有意义。她以两个经典病例为例,与我们共同回顾了AITL的典型特点及致病模式,再结合文献及临床实际病例,对AITL患者B细胞变化的3种模式展开了详细讲解,并做了重点小结。

在AITL中,肿瘤细胞和反应性微环境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TFH释放各种因子参与B细胞招募、激活与分化(CXCL13)、调节其他亚类T细胞、刺激血管增生等。LT-β是FDC分化和增生的调节因子。EBV的激活发生在免疫下调、免疫监督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它有助于TFH和B细胞的增生。

“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

AITL的致病模式图

亮点1:AITL的B细胞变化模式

可以呈HRS样原位杂交显示EBV+/-,阳性者占65%-86%。

进展为EBV+的DLBCL或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浆细胞偶尔非常丰富,常为多克隆,也可以单克隆

亮点2:AITL重点小结

HRS样细胞可呈EBV+/-,以阳性为主,因此,诊断AITL时要重视EBER或LMP1的检测。

AITL伴HRS样细胞,容易误诊为CHL,前者MUM-1和PD-1围绕成菊花团结构助于鉴别两者。

增生的B免疫母细胞基因检测可呈克隆性重排,但是形态和IHC可以没有DLBCL证据。

B免疫母细胞进展为EBV+DLBCL的可能原因是淋巴瘤本身或治疗后的免疫抑制引起。

对AITL患者伴多发或复发时,尤其出现结外病变,要重复活检避免漏诊,为精准治疗提供保障。

饶慧兰教授: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肿瘤

饶教授首先从6个经典病例(包括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原发结内EBV+外周T细胞淋巴瘤,NOS;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儿童系统性EBV+T细胞淋巴瘤;水痘疱疹样淋巴增殖性疾病以及T细胞性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系统型病例各1例)着手,讲解了各种类型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肿瘤的特点,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总结,为大家梳理了病理诊断思路。

亮点1:EBV+的T和NK细胞肿瘤鉴别诊断

“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

蒋翔男教授:胃肠道惰性T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蒋教授为我们讲解了胃肠道惰性T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该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它与EATL、NKTCL等具有侵袭性的经典T/NK细胞淋巴瘤不同,主要表现为惰性、自限性,无需积极干预。蒋教授分析了2016年李小秋教授团队报道的7个病例,为我们详细地总结了该疾病的形态、免疫组化和临床特征。

亮点1:7例胃肠道惰性T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例报道

这7例患者多数为青中年,男女比例相仿,临床表现多数为胃肠道症状。

内镜下表现:主要为多发或孤立性的结节或息肉,少数还可以表现为巨大溃疡。

组织学形态:非破坏性浸润,淋巴细胞表现为轻度异型性。

免疫组化:均为CD8+,CD4-,还可以表达其他T细胞标记物;EBER-,Ki-67<10%。TCR-RA克隆性重排也支持其诊断。

多数患者接受了化疗或肿瘤切除,可以实现无病或带病生存,预后较好。

“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

图 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

“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

图 7例患者的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特点

亮点2:胃肠道惰性T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进展小结

目前报道的病变可能为一种新的克隆性T细胞LPD亚型,具有惰性的临床病程。

这些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与Jaffe和Chan描述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这些可能构成一个疾病谱系,代表胃肠道惰性T细胞LPD的疾病类别较前扩大。

认识这些病变,对于正确诊断及优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直播最后,四位专家对直播中大家存在疑惑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

病理诊断是一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寻求“真相”,希望本期直播能为大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

后续预告

“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疫时寻理”| 外周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专场亮点与回顾(第三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