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不妨无为而炒

2021-12-22 16:02 作者:心语工作室 围观:

前言

长久以来,都把“无为”理解成消积的作为。沉下心来认真拜读了《道德经》,终于领悟到“无为”乃修心的不二法门,它类似于朱子的“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经》“无为”,出世和入世,不可不察也

注:人欲,并不指人的基本欲求,而是指过度膨胀的欲望。佛教里曾把人欲视作三毒——“贪嗔痴”。

可以解读为:不能泯灭天性而做出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的事。

优弊

“无为而无不为”。“存天理,灭人欲”。两者同工异曲,皆旨在寻求人内在的清心寡欲。

《道德经》“无为”,出世和入世,不可不察也

老子认为修心,需要克制欲望。如果放在今天,就修心而言,有积极的一面,必有助益;如果放在社会发展方面,难免也存在不足。如果只是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社会将如何大力发展。

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解

而今对于“无为”,有了更新的解读。其实并非新解,《道德经》最后一句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倘若将“无为”俩字分解来看,无为=无+为。于个人内心,体悟生命空无的境界;于外部世界则可以勇敢地作为。不妨将其理解为“心无杂念地勇敢作为”。

《道德经》“无为”,出世和入世,不可不察也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心无杂念,想必不至于干坏事,甚至干出泯灭天良、有害社会的事。如果一个人心无杂念,他的内心得有多强大,个人内耗必定很小,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在做的事,自己该做的事,什么事情又不可为呢?

有句话说得甚好,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说的大概就是“无+为”。

于个人的内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于自己的外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在做的事,做自己该做的事。于个人既有修心,于社会又能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积极入世,不需出世。

《道德经》“无为”,出世和入世,不可不察也

后记

曾几何时,专注修道的人大都出世,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无为以修心为第一要务,为终极要务,而常常背离了现实。不要忘了,人除了实现个人价值,也有社会价值的实现。

《道德经》“无为”,出世和入世,不可不察也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