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宾虚电影好看吗

2022-03-05 17:38 作者:艺术匠王毛毛 围观: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1959年上映的史诗级大片《宾虚》,包揽了奥斯卡11个大奖,是迄今为止获得奥斯卡奖数量最多的影片之一,它以恢宏大气的历史史诗风格碾压了众多号称史诗的同类型电影,与它的巨额投资一样,《宾虚》创造了迄今为止在世界电影史上众多的第一,直至今天,它仍然是一部难以逾越的电影神话。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宾虚》的几个神级要素:

1. 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

《宾虚》的投资在五十年代是1500万美元,当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约是1美元折合人民币2.5块人民币左右,也就是《宾虚》的投资在五十年代约折合人民币3800万左右。许多人看到3800万元人民币投资一部电影,似乎不是什么大制作,但五十年代的中国,人民币的购买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当时的1元钱相当于今天的大约400—500块钱左右(保守估计)。也就是说,《宾虚》的投资额放在今天来看的话应该是152亿—190亿之间。

也就是说,《宾虚》的投资额如果算在今天的环境中的话,保守估计实在上百亿的级别,不可谓不吓人。而如此巨额的投资,让电影《宾虚》坐稳了史上最大投资影片的宝座,至今还未有其他影片超越这部电影。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2. 制作阵容强大制作精良

影片的导演由威廉姆·惠勒担任。主要演员阵容十分庞大,其中有查尔顿·海斯顿、杰克·霍金、哈雅·哈拉里特、史蒂芬·博伊德、休·格里菲斯等大咖倾力加盟,形成了明星战队的架势,在表演和人物造型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对人物刻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人过目难忘。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影片在制作方面极尽讲究之能事,剧组前后搭建了大型实景,动用了几百号美工和造型设计人员,对场景和人物造型、服化、道具等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工作,光群众演员就聘用了几万人次,全景别拍摄宏大场面,带来了极强的视觉效果;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200头骆驼和2500匹马,光饲养员和饲料就花费巨大数额,上千匹马的队列,看上去黑压压像百万雄师一般有种风雨摧城,山崩地裂的气势。在视觉效果上真实而震撼,让观众久久难以忘怀。

另外,剧组为了真实拍摄罗马赛场的高潮部分,转战到罗马本地的马克西姆斯竞技场取景拍摄,让战车赛成为全片最为紧张精彩、最为揪心震撼的角逐场面,风驰电掣的赛马和震耳欲聋的观众呐喊声,交织成生死抉择的可怕场面,十分壮观恢宏。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3. 奥斯卡奖项包揽最多的影片之一

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作品中,《宾虚》以11次获奖,1次提名的最佳成绩名列第一,在历届获奖作品中,其总共包揽了包括奥斯卡11奖、金球奖4个、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1个、土星奖1个、意大利大卫奖2个,共18个奖项,2次提名。到目前为止,影片获奖总数仅次于《泰坦尼克号》,名列第二。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4、 主题深刻而叙事宏大的影片之一

《宾虚》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复仇和救赎相结合的史诗级巨制,影片改编自廖·华莱士的小说《宾虚:耶稣的故事》,通过电影叙事的语言将这部中所描述的曲折离奇的故事交代了出来。

故事的背景放在了耶稣降临到遇难这一时期,将罗马时代的政治气氛和耶稣时代的宗教气氛巧妙的结合为一,让故事的主题产生了博大深刻的史诗色彩,通过主人公宾虚的视角和经历,解读了反派米撒拉因为迷恋权势而心理膨胀,继而对友情亲情爱情的背叛,最终陷害宾虚从一个贵族到奴隶,再到复仇的经历。最终因为耶稣的感召,宾虚放弃了带血的仇杀计划,通过赛马战胜米撒拉将其击败,最终走向精神救赎的高贵路程。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宾虚战胜了对手米撒拉完成了复仇,但亲人被陷害的仇恨一度驱使他要通过血腥来报仇雪恨。在这个角度来看,宾虚虽然在躯体层面获得了生的"相",但在精神层面却走向了堕落的"体"。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所以,在仇恨驱使的情况下人的本性容易迷失,宾虚差点又成为了第二个米撒拉。影片最终告诉人们,只有放下仇恨,宽恕敌人,原谅罪恶的选择才是应该值得弘扬和遵从的。

宾虚看着耶稣背负着十字架在罗马人的皮鞭下走向死亡,看到了镇定和坦然、看到了耶稣可以背负世人所有的罪恶,他彻底被这种力量所征服。

经典史诗电影《宾虚》:获得奥斯卡11个大奖的封神之作

因此,这部影片揭示的主题十分深刻而重要,在仇恨边缘放下仇恨,宽容对手是一个人十分难得的品质,也是一个英雄人物区别于凡人的重要胸怀。这种救赎的法则,作为该影片的一个内核而存在,让这部影片成为史上最具评议的作品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