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韩国电影隧道好看吗

2022-03-05 14:48 作者:24楼影院 围观: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禁止转载,欢迎分享。

对于2016年的韩国电影来讲,无疑又是丰收的一年。如果说早些时分入围戛纳的《小姐》和《哭声》还令观众意犹未尽的话,那么随着最近《釜山行》以及金正勋导演的这部新作《隧道》接踵而至,也将势头刚刚有所缓和的韩国电影,再次推上高点。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从左至右依次《小姐》、《哭声》、《釜山行》、《隧道》。

曾凭借《走到底》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成勋此番联手《黄海》、《恐怖直播》的主演河正宇,打造了又一部直面韩国社会黑暗面的力作,影片也由此吸引到了包括裴斗娜(妻子)、吴达洙(救援队长)、金海淑(政府官员)等一干实力派演员的加盟。

影片在韩国国内一经上映便好评不断,更是四度蝉联周票房冠军,最终成功取得超过700万观影人次的佳绩,可谓实现了口碑票房上的双丰收。

电影讲的是河正宇饰演的汽车销售代理李正洙,驾车行至隧道时遭遇坍塌事故被困其中,经多方力量救援最终得以脱困的故事。看似简单的“营救式”剧作结构却能随着剧情的层层递进,衍生出包括政府、媒体、救援人员在内的多种视角,一窥深埋于这一起隧道事故下,不为人知的丑恶黑幕。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从开场男主李正洙在加油站时遭遇的小意外,到接下来在隧道中发生的大事故,看似毫无关联的两起事件只因加油站老大爷的一时失误(多加了一些汽油)而被关联起来,继而引发出随后的事故。影片利用蝴蝶效应的理论,在很短时间内交代清楚了整起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迅速进入到救援这一最为重要的环节上来。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事故发生后,导演显然是有预谋地选择让李正洙成为唯一的幸存个体(另一女孩很快便因伤重去世)。正因如此,作为坍塌事故的第一(也可看作是唯一)见证人,他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时得到的却是漫不经心的懒散回复,当姗姗来迟的救援火警发现事态的严重程度远超预期时,他们实则也已错过了救援被困者的最佳时机。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而当各路媒体记者纷纷加入“战局”后,原本就已混乱不堪的救援现场更是成为了一档求生类真人秀节目,似乎只有抢头条、发独家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就连政府官员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假借救人之名在媒体面前频频出镜,趁机标榜自己危机公关的能力与政绩……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在整起事故中,本该处于事件核心位置的李正洙反倒是最为虚弱的,伴随着个人话语权的逐渐流失(随着手机电量的耗尽),个体所处的地位也越发被动,同时还得无条件为公权体制光鲜外衣下的种种腐败恶果买单(因豆腐渣工程的偷工减料所导致的钻探失误)。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在处理这样一场事关政府脸面、舆论走向的事故时,多方势力角力的过程往往就是个体权益逐步丧失的过程。到最后,个体的存亡与否似乎成为了最不被关心的议题,个体悲剧也就在所难免。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而当那个班长的母亲痛斥裴斗娜饰演的妻子,是因救她丈夫的尸体而搭上自己儿子无辜的性命时,裴斗娜自身忍受着巨大悲痛,还得不停道歉,这决不只是个体间无谓的互相伤害,更是个体对于依旧逍遥法外的公权体制无可奈何的一种变相宣泄与控诉。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早在六十多年前,比利•怀德就在《倒扣的王牌》一片中使用了这种题材,同样围绕一出矿山坍塌事故,揭露了新闻媒体、警察、政客、围观民众乃至于商人们是如何联起手来一步步“草菅人命”的过程。不过相比于《倒扣的王牌》中最终以悲剧收场的故事,《隧道》则给出了更为“光明”的结尾,更试图造就出一部个体生命如何创造奇迹的当代神话。

从隧道坍塌后,观众开始对主人公李正洙的遭遇产生同情,并随着戏剧性的不断累积而逐渐形成心理认同。如同我们在欣赏希腊神话时一样,对于神话中英雄形象的不自觉崇拜与认同,使得我们迅速建立起一种对英雄人物或能化险为夷、或能建功立业的某种心理预期,在这部电影中也是同样如此。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观众不断跟随李正洙经历各种意料之外困境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于英雄人物最终得以脱困的期待不断强化的过程。而当主人公历尽九死一生(怎么都不会死)后终得以逃出生天之时,观众自影片开始便建立起的期待也终于得到满足。以至于当被困30多天终于被活着救出的李正洙,还能留有余力向救援队长发出控诉的场景出现时,大家多在拍手称快,却忘了思考,究竟这位亲身书写了一部现代神话的主人公在现实中能否存活下来?!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相比于《熔炉》直接推动熔炉法案的颁布;《辩护人》大胆直面全斗焕军事独裁时期的“釜林事件”;《隧道》尽管也对社会公权体制进行旁敲侧击式的暴露与讽刺,但难免还是显得有些保守。

影片结尾,夫妇二人幸福地穿过隧道离去。这样心灵鸡汤式的结局似乎在告诉观众:忘却伤痛、勇敢向前(不去追责、选择沉默)方才是个体的出路所在。当然,妥协也不失为一种应对之道,但相比前面对公权体制积极的对抗,这样的结局就像是斗争了很久,却突然泄了气一样。这种功亏一篑之感,令人心痛。

关于这部人人叫好的《隧道》,我有些不同意见

本文作者:蒂姆德普

投稿请邮件至:173641687@qq.com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