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实话说电影好看吗

2022-02-25 02:30 作者:看电影杂志 围观:

戏本身好不好,有人在意,但在意的人不多。

这可能就是“流量”效应。

改编自马伯庸“洛阳”IP的《风起洛阳》播出之后,看有人聊剧的不多,“粉黑大战”倒是从此平台烧至彼平台,热闹极了。

比如,微博热搜也就上了百八十个吧。

点开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夸我们百里二郎(王一博 饰)好绝,这个绝、那个绝,总之就是绝绝了。

这里毕竟是饭圈主场。

改道B站,对王一博演技之评论则以更多负面形式出现。

而豆瓣,粉黑大战两方近似“抵消”之下,以7.0开分。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倒也算得上合理。

你说它是烂剧吧,也不至于。

毕竟,人家精致的认真,精致的感人。但也精致的乏味。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精致但空洞

改编自马伯庸“传闻中”的《洛阳》;

以盛唐为背景的历史向探案悬疑题材;

黄轩、王一博、宋茜、宋轶、咏梅主演。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这些基本信息为《风起洛阳》定了调。

很容易让人将之对标两年前大获成功的《长安十二时辰》。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但后者的成功,有一个夺人眼球的先天设定:“24小时长安反恐”。

缺少了这样一下子抓住人的概念,从前几集看,《风起洛阳》走的是快节奏、强场景、多反转路线。

开场即献上“大场面”。

武则天时代,告密制度盛行。

神都洛阳南市,人烟辐辏,市井繁华。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极盛之中,行色匆匆的告密者父女来到当阳酒肆。

寻找工部尚书之子——百里弘毅(王一博 饰)陈情告密。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话没说两句,大乱起。

告密者被大量刺客追杀,内卫武思月(宋茜 饰)保护的郡主也受到刺杀,整个南市随之陷入混乱。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躲在暗处见证这一切的,是第一男主角,黄轩饰演的不良人高秉烛。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三人主角团,三条线,在第一场戏就交汇在一起。

这段大场面也明明白白展示了本剧优势:

燃烧的经费。

有钱,是《风起洛阳》给人的第一感受。

被“神乎其神”搭建还原的洛阳城;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不差钱的数目惊人且服化皆精致可看的群演;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多次出现的高规格富丽堂皇道具。

(这个水晶佛头道具据说做了整整两个月,每一根钢丝都有编号,整个佛头有两千四百根钢丝。)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还有,被广泛夸赞的百里二郎大婚场景。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精致的服化道、大量实景拍摄,加上俯拍镜头,让《风起洛阳》第一眼看上去的画面都是好看的。

算得上美的享受。

且它对当时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例如闹市场景、婚礼场面,哪怕只是百里二郎教人鱼肉怎么吃更入口,都细微认真的呈现了。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对古代鲜活生活的塑造,可能也是从《长安十二时辰》延续到本剧的一大优点。

不过。

精致之外,回到剧情上,本剧短板也不小。

比如,剧情的“熟悉感”过强。

同是唐朝背景的探案题材,《风起洛阳》第一眼看过去像它的前作《长安十二时辰》,再一看,还像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相似人设的主角团。

拿天堂工程做悬疑点。

就连百里二郎老爹的死法死状,都让人回忆起徐克电影中中毒而亡的人体诡丽感。

三个主角查案,节奏是有了。

比如单单前两集,黄轩的角色高秉烛就多次行为反转——

一会潜入大理寺捅人,一会自投罗网自认,矛盾不已,逻辑不明(可能后续会揭晓),但代入感较差。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且,三人查案的节奏,也常常被“炫技”般的穿插剧情打乱。

比如给了大量戏份的大婚场景,就更像是为了存在而存在,为了展示大制作优越性而存在。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有人说,这也是马伯庸小说的特点。

偏考据,细节详实。剧情逻辑也更注重生活细节,但缺乏戏剧冲突的勾连。

于是,改编剧同样。

画面足够精致养眼,但也仅限于此了。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流量密码

马伯庸、服化道,都不是。

王一博才是本剧“流量密码”。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偶像剧”的出场

热搜也好、争议也好,最终都转化到了剧“出圈”。

影视剧爱用“实力派带流量”的选角搭配,本剧是黄轩+王一博、宋茜。

效果如何呢?

实话讲,男团、女团出身的两位流量演员,在本剧的表演,并不会让人出戏。

还算很好的融入进了剧集氛围中去。

内卫武思月的飒爽女领导人设,百里二郎不通人情、高冷美男人设,都和演员本人比较搭。

尤其王一博,他的“面瘫”表演,在人设加持之下,还算合理。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毕竟,剧里多次借用他人之口强调冷情人设:

“百里二郎,天资聪慧、博闻强识,精于百工之术,通文博古,却不通半点人情世故。”

只要没遇上怼脸特写镜头,或遭遇强情绪表达情节。

面无表情和“木石之心”,就能在心里勉强画上约等号。

不过,一旦和实力派对戏,或需要调动情绪的戏——如面对父亲被毒害而死。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王一博的表演就差强人意了。

他可以表演自己,表演一个唐朝版美食打卡探店博主、古代版流量爱豆。

没大问题。

但要给出更多的内心戏、情绪戏,调动面部和肢体,来展示更细腻的情感变化,这就不在擅长范围了。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表达沉湎的悲伤、痛苦,他只会这一种演法,还是停留在《陈情令》时候

不过,值得夸赞的是,本剧使用了原声台词。

相比王一博前作《有翡》使用配音的“不贴脸”之糟糕感受,本剧使用原声,取得了更好效果。

相对的,也要忍受(部分)演员(有时)吐字不清、气息微弱的问题。

与其说,选角适配。

不如说,百里二郎这个角色,几乎是为王一博量身打造。

比如,冷情,内敛,寡言,且不近女色。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被调戏了握紧小拳拳生气气,这类剧情的表演是最自然的

几乎是当代爱豆最流行人设,在唐朝背景的一次粘贴复制。

禁欲系偶像。

从饭圈到电视剧,此人设对年轻女性观众的魅力加成是客观存在的。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但问题是,这么个无来由“恐女”、“恐婚”、“恐恋爱”的人设,放在古代,真的合乎逻辑吗?他的先锋性又来自哪里?

况且,百里二郎和柳然(宋轶 饰)这对CP,观众真的嗑的起来吗?

面对青梅竹马、上赶着“倒贴”“下嫁”的柳然,百里二郎悔婚、迟到,婚礼上冷脸,生活上无视。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迎亲黑脸

将无理当高冷,将没礼貌当特色。将“厌女”发挥个淋漓尽致。

这不是表演问题,是编剧写作问题。

然而,真的没有意识到问题吗?还是,为了讨好粉丝受众。

最后,如何看待《风起洛阳》这个剧,还要考虑到一点。

本质上,这是个“洛阳”IP定制剧。

2019年的《长安十二时辰》,为长安代言,带火了临潼火晶柿子,拉动了线下西安旅游。

《风起洛阳》是在这个IP打造思路下诞生的“华夏古城宇宙系列”中的首发作。

马伯庸和爱奇艺深度捆绑,“洛阳”IP“一鱼多吃”(相关的网络电影、动画电影、综艺,甚至剧本杀)蓄势待发。

作为给洛阳“带货”的一部剧。

从选角开始,王一博作为洛阳人,为洛阳代言,大约就经过了相关考量。

流量与人设也好,重画面、轻情节也好。

隐患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马伯庸的小说《洛阳》是一部未面世作品。

没有灵魂的“流量大剧”,不如不拍

近些年疯抢IP热之下,“无原著”改编这种事,果真让人见识到了。

只是,“传闻中”的原著,和剧本的原创部分,又各占多少呢?

后续剧情,又会不会走向崩塌呢?

都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不过呢,你要说本剧终极目标——让人看了想去趟洛阳。

大概也算实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