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西施好看吗

2022-02-25 02:29 作者:谁来跟我干杯 围观:

李翰祥晚年拍的风月片,想来已无人不知。不过,他年少成名,成名作品却是无关风月,而是黄梅,正经的黄梅调电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张彻的《独臂刀》拍出,大约十个年头,整个香港影坛几乎全部笼罩在黄梅调的浪潮中。

最先掀起黄梅调浪潮的人,便是李翰祥,当时年仅32岁。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中,为李翰祥

似乎这段时间,才是李大导演一生中最风光无限的时候。可谓是杯中酒常满,座上客不空。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当时在邵氏上得邵逸夫信任,下受同人爱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提及李大导演的这段黄金岁月,不得不谈的便是“四大美人”。

所谓“四大美人”是指由李翰祥执导,以古代四大美人命名的四部影片。分别是《貂蝉》、《 杨贵妃》、《王昭君》以及《西施》。

李翰祥与这“四大美人”的渊源着实不小。他曾凭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成名,又因另一美人《西施》而负债累累,险些身败名裂。

一起一落,这“四位美人”似乎贯穿了他的整个黄金生涯。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貂蝉,林黛饰演

“四位美人”中,最先拍的是《貂蝉》。

拍《貂蝉》时,李翰祥已签进邵氏。只是那会儿的邵氏还不是邵氏兄弟,而是邵氏父子公司。

掌权人也并非六老板邵逸夫,而是二老板邵邨人。邵邨人相较于邵逸夫,属于勤俭持家的一类,并无甚雄才大略。

所以,李翰祥最初提议拍古装片《貂蝉》时,二老板总以不卖钱为由而多次拒绝。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左一为邵邨人

一直到大陆导演石挥,执导的黄梅调电影《天仙配》登陆香港后,广受好评。

谨小慎微的邵邨人这才开窍,原来古装片是可以卖钱的。

终于同意了李翰祥的请求,并再三叮嘱,一定要和《天仙配》相似,要“从头唱到尾”。

就这样,李翰祥成了香港拍黄梅调的第一人。《貂蝉》一经面世,便好评如潮。不仅票房夺冠,李翰祥更凭此拿下了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一举成名。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貂蝉》的庆功会上,邵逸夫发表完致辞,便宣布邵邨人因病退休,自己将接管香港的邵氏父子,从而改名为邵氏兄弟。

邵逸夫的到来,为日后李翰祥大展身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李翰祥有雄才,邵逸夫有大略,两人简直是“天作之合”。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第二年,李翰祥便在邵逸夫的重金支持下拍出了《江山美人》。《江山美人》无论对邵氏还是李翰祥,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邵氏凭借此片第一次超过了竞争对手电懋,从而打出了“邵氏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

李翰祥也自《江山美人》后,成为邵氏公司绝对的头牌导演。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右二李翰祥,左二为年轻时的蔡澜

邵逸夫初到香港掌权,急欲有所为,李翰祥恰逢其时地帮他实现了这一愿望。

这也是为什么邵逸夫自始至终都对李翰祥百般爱惜,纵使李中途背叛,邵逸夫仍不计前嫌,给了他重回邵氏的机会。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其实邵氏实力雄厚,雄居东南亚,怎会缺钱,缺的是能挥金如土的人才。

把钱花出去是门大学问。就像姜文的《一步之遥》中,大帅之子花钱为什么还要请马走日出马?就是因为并非每个人花钱都能花得漂亮。

一个本身就小家财气的人,即便有“金”可“挥”,也难免露出寒酸相。

对于这一点,李翰祥绝对可以担此重任。他的确能把邵氏的钱,做到挥金如土。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1962年,拍《杨贵妃》和《王昭君》时,李翰祥仅去日本拍了一趟外景,便用去了港币六十万之巨。

当时,一部中等电影的投资才不过二十多万。电影的票房能卖出六十万,都算很不错的成绩,可挤进年度票房前十名。

可见,对于这两位“美人”,李翰祥出手有多阔绰。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十六天半的预算,李翰祥光等太阳,就等了一个半月。

四十多口子的工作人员,起床一看是阴天,便商量着今天做什么好吃的。换做旁人,当真不敢在邵逸夫面前如此任性。

不过,这“两位美人”一经面世,也着实亮瞎了香港电影圈所有的同人。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大导演张彻那会儿还是邵氏的编剧,有幸看完电影片段后,曾戏言称:

“有这两部片子出来,之前的《貂蝉》和《江山美人》都应该拿去烧掉了。”

的确,纵然是《江山美人》,仍摆脱不了旧戏的影响。而到了《杨贵妃》和《王昭君》,则完全脱胎换骨,摆脱了之前似是而非的一套。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两部电影上映后,李翰祥的风头一时无两。在香港影坛,简直是天之骄子。

当时,李翰祥只有三十六岁。不知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还是十足的不幸…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大导演张彻,那时虽未成名,但其对电影的看法,的确是高瞻远瞩。张彻曾说过:

“这两部电影无论是彩色宽银幕、大场面、宫闱、战争,还是脱衣、出浴、服装和布景的考究,都已然走到了尽头。”

“今后只能是精益求精,去杂求纯,突破性的进步恐无可能,甚至极盛之下,为继都难。”

以后的事,的确应验了张彻这一观点。李翰祥确难再有突破性的进步。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黄梅调浪潮持续近20年,至今为止,谈及其中最好的作品,仍旧是李翰祥的《杨贵妃》。

作为一个导演,四十岁左右无疑是最有才华,最容易出好作品的时候。李翰祥却凭借纵世之才,竟提前走到了尽头,剩下的便只有重复,慢慢磨练。

其实多高的荣誉终会过去,真正能叫人喜悦的是每时每刻的进步和突破。

少年得志的李翰祥,却再难能体会到这种喜悦。无疑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国联时,李翰祥与邓丽君

不过,李翰祥死不认命!

于是,才有了华语电影至今未被超越的巨作。

张艺谋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道具之多,场面之大,《建国大业》会聚的明星之众,在它面前无疑都变成了弟弟。

它在华语电影史中的地位,应该和威廉-惠勒的超级巨片《宾虚》有一拼。

这部电影就是《西施》。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西施》是李翰祥赴台创办“国联”时所拍。关于《西施》有一组数据,这里非引用不可。

“影片长达220分钟,共搭景42堂,服饰六千多套,大小道具三万多件,战马八千多匹,战车800辆,底片耗费12万尺。

动员港台两地一线演员48人、特约演员2000余人,临时演员12万人,拍摄时长334天。”

《西施》的拍摄年份是1965年。这种制作在当时是“空前”的,截止目前,是“绝后”的。

所以,这部电影直到今天,仍可用“空前绝后”来形容。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12万群演是什么概念?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两国投入的真实兵力不过12万。李大导演竟如实还原了这场战争。

李翰祥野心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也许,他并非真有这么大的野心,也没有想过要做什么“空前绝后”。

他可能仅仅是想体验一次“进步”和“突破”带来的快感,毕竟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来了。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李翰祥体验到了吗?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事却是可以肯定的,便是它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很多人都认为,包括蔡澜在追忆李翰祥时,也曾提到,“国联”的失败就是从《西施》开始的。

一部《西施》,让“国联”数年喘不过气来,甚至后来用二十几部电影,补《西施》的窟窿,都补不上。

最后只能以公司破产,李翰祥负债累累的逃回香港而告终。

李翰祥的黄金时代,由此告一段落。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西施》动辄群演12万,竟如实还原了战争

此后,“赌片”、“风月片”接踵而来,李翰祥拍得不亦乐乎,却再也没有碰过自己最擅长的黄梅调。

黄梅调电影低迷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也许他真的不能再突破自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