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美国局内人电影好看吗

2022-02-25 01:24 作者:史译欧洲 围观:

世界上本没有一个叫做瑞士人的种族,“瑞士”两个字,甚至只是其联邦制里最早的一个州的州名变体。

瑞士人自己又这么一句话:瑞士人主要由“不愿意做德国人的德国人、和不愿意做法国人的法国人、以及不愿意做意大利人的意大利人”——三部分所组成,他们占了全国人口接近90%。

(因为瑞士地处阿尔卑斯深山,与上述三个再加奥地利共四国接壤/奥地利其实一直就属于德语圈中的一支。瑞士最初就是由这些国家中一些抗税逃难者组成的自由邦。真正的本土山民,在今天的瑞士总人口占比中不到2%)

还剩下10%的,是那些想成为、却又成为不了瑞士人的外国人。因为瑞士的移民法非常严,很难拿到瑞士国籍或永久居留权,虽然大部分由外国来的专家、高级白领雇工等人,已经在瑞士工作生活了很多年(一直以工作居留的名义客居)。

德瑞以苏黎世为核心,法瑞以日内瓦为核心,意瑞以卢加诺为核心。瑞士首都伯尔尼,与其说是核心,不如说是三方内部势力妥协下来的结果——中立国里的中立地带。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并且,刚富了1百多年、然已穷了1千9百多年的瑞士人,对于“富裕”的维护,相当谨慎。

例如,丘吉尔在二战后于瑞士的苏黎世,发表了建立“欧洲共和国”的著名演讲,但瑞士人却直到今天,都始终拒绝加入欧盟。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组织,其欧洲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但瑞士人却经历过数次公投的反对,长时间拒绝加入联合国。直到2002年,才勉强以56%的过半率,最后成为了联合国的成员国。

56%是个什么概念?它背后代表着,仍有将近一半的瑞士人,依然不愿意加入联合国。这简直让通常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感到极度的不可思议。

原因无二——富裕的瑞士,已完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过得很好,却只剩下“帮助别人”之义务的可能性。那么,“为什么要加入?”

须知,瑞士人的这种处事观,如今是很多英国脱欧派们的重要榜样。所以,在欧盟内,瑞士一直就有别人对他“搭便车”的不断指责——瑞士始终在享受着欧盟巨大的市场便利,却把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从来都看管得很严。(前两章已经进行了详述)

过去,只要欧盟与中国签署各种经贸协定,瑞士一定会屁颠屁颠地赶忙去和中国同等地补签一个,以维持欧盟市场的总体平衡需要。

但以瑞士的小体格——总人口800万不到、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仅相当于占广东省的22%或山东省的25%,人口规模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地级市),居然总是要“平等地”同整个中国来制定双边进出口贸易政策,这明摆着是占中国的便宜——

几乎只有它开足马力出口中国的份儿,而中国只要稍微活动一下脖子(还不是身子),就够把整个瑞士市场给淹了。

不过,论勤劳与节俭,两千多年来欧洲对瑞士人都有目共睹,这是事实。

所以,二战以后,当欧洲百废待兴,唯独瑞士一骑绝尘,老百姓日子过得美美的,滋润无比,一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于是一说起原因,瑞士人会说:“谁让我们是中立国?!‘一战’、‘二战’我们都不去趟你们的浑水,一门心思搞建设发展自己,这个解释,难道还不够么?”

振振有词的反击,还真让人无法可说——你们都活该!百多年来的大好基业,内部杀来打去,全让自己给败完!

……

直到1989年,终于,历史被捅出了一个大瓜,从此让欧洲人对这个“传统上盛产忠诚雇佣军”的勤劳民族,感觉开始不好了起来。

唯一一位政治避难者

早二战结束前,当年瑞士人看到德国气数将尽,就提前下令,冻结了德国的账户。

1945年,战争结束,瑞士与盟军签署协定清查所有德国财产。不过,瑞士当年坚持说:在对第三帝国遗留下来的中央政府黄金之如何估价的问题上,瑞士保持独立。

这是外交语言,换成人人都听得懂的大白话就是:瑞士说多少就是多少,绝不会以盟军给出的估计数字为准。

由于1946年冷战开始,欧洲不但需要瑞士严守中立,更需要瑞士银行里的钱,进行战后重建工作,所以美国劝说英国和法国,接受瑞士的立场,甚至还安慰说:“这总比什么都得不到好。”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结果,瑞士最后向英、法、美归还了6千万美元,而按照盟军原先的估计,瑞士银行里共存有纳粹大约5亿多美元还没来得及处理的黄金。单单纳粹从比利时中央银行,当时就夺走了100吨黄金。

瑞士在用尽死不认账、强辞夺理、移花接木、装聋作哑、倒打一耙等等一切手段之后,最后仅仅拿出了3吨多黄金,作为一次性了断。

而且更恶心人的是,为了能榨干最后一点价值,瑞士当时人为地让自己的瑞士法郎贬值20%,明目张胆地用于“减少损失”,把“要钱不要脸”的一面,肆无忌惮地表现在所有人面前。

请注意,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货币值。如果按今天的实际价值,货币量需要再放大约20倍。

姑且不说瑞士当时已经从第三帝国手中挣了多少钱,用德国《周报》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瑞士所谓的“中立”,只差没有对外公开声明,已同第三帝国达成盟友关系而已。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希特勒用枪结果了自己的性命,然后再命人在自己的尸体上浇上汽油,一把火烧干净。于是,第三帝国还有多少黄金存在瑞士没来得及撤走,最后终于成了一笔烂账。

对于这一点,欧洲各国虽心知肚明,但当时也没有办法。况且彼时新的冷战已开启,小伙伴们都只能忍下了。

忍下不代表遗忘,当再度提起这事,已经是1992年了,源于另一个重要的导火索——犹太人组团、独立向瑞士讨债来了。

二战前,许多犹太人在瑞士银行,都有存有大笔存款。后来,这些犹太人大多在集中营里惨遭杀害。这一大笔钱背后的账号和密码,也随着集中营里的火焰,一起化为了灰烬。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二战结束后,瑞士银行当时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部分赔偿,却把大多数存款隐匿起来。至于这些存款主人的后代们,用一个替15个受害者继承人做代理的律师的话说:

他们通常既不知道银行的名称,也不知道账号。有些人只知道他们的父亲有财产并且常到瑞士去。”

对于纳粹遗留下来的黄金及帝国资金,瑞士人都敢同盟军对抗,更别说区区15位犹太受害人后裔了。总之,瑞士当时用了同样的方式,把这笔钱给“消化”掉了。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1989年,这个秘密被捅了出来——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亲自到伯尔尼,同瑞士银行协会交涉,查找银行里的当年还留有多少“无主财产”,并要求瑞士银行提供财产清单。

在内心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这次查找“发现”了775个无人认领账户,存款总计3200万美元。

然而,世界犹太人大会的估计,却是70亿美元。因此,当时犹太人大会提出的调解方案是,瑞士得至少拿出10亿做补偿。

英国人此时也不忘记补上一刀:除了犹太人的存款,以及被坑下的纳粹黄金,当年第三帝国估计还有6亿美元的战利品收入,存在银行(这是当年货币值,今天请乘以20这个倍数指数);以及纳粹高级将领们的私人存款,当年也都放在瑞士,来不及拿走。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这些人的名字,要比可怜的犹太人好查找多了,他们是:希特勒的空军元帅戈林、经济部长冯克、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等等。当然,瑞士银行依然是不肯主动交待的。

1990年,瑞士联邦政府终于有了正式回应:准备在5年时间里,“查清事实真相并把结果公布于众”。

可是,然后呢?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却天下无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瑞士人依然自顾自地在奸诈无耻的大道上,无敌地散步。

然而,到了1997年,一件巨大的丑闻,几乎使瑞士的信誉和形象,彻底在国际舞台上崩溃。

请记住“梅利”这个名字(Christoph Meili)——瑞士联合银行的警卫人员,带着一系列重要物证,出现在了美国的国会听证会上。而那些物证,就是瑞士联合银行准备销毁的文件。

这些文件,是梅利在当年1月的一次夜班巡逻时,在银行地下室无意中发现,因为当时正要被当作垃圾去销毁,且数量庞大,里面有许多二战前犹太人的存款账户名单及个人资料,以及银行在战年年代里的一些重要账目记录。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请注意:按照瑞士法律,禁止销毁任何与二战调查有关的文件,更不要说那些被人为“侵吞”的犹太客户名单之敏感性了!

梅利因为私下同情犹太人的遭遇,于是把他从那些“垃圾”中抽出来的两本账册和若干文件,事后偷偷地交到了犹太人组织。

于是,梅利被银行开除了,并还遭到了司法调查,涉嫌罪名竟然是“违反瑞士的银行保密法”。同时,梅利很快在瑞士,获得了“叛徒”、“奸细”、“民族败类”的待遇!

最终,为了躲避令人快要崩溃的社会舆论,梅利前往美国暂避风头。

而到美国不久后,梅利竟然收到了在美国的瑞士人,对他发出的“死亡威胁警告”!

瑞士人的这次寡廉鲜耻做法,终于引发国际众怒了。

美国、欧盟、以色列,甚至是德国人,这次都公开站出来进行了严肃谴责。美国国会听证会甚至提出了“发动盟友一起,对瑞士进行联合制裁”的阿拉伯式的待遇,并警告瑞士,有可能被驱逐出纽约的“华尔街俱乐部”。

在强大的全球舆论压力下,2000年,瑞士人这次终于最后向世界犹太人大会做出承诺,拿出12.5亿美元作为赔偿基金,用于补偿二战大屠杀受难者们的后裔。

这笔款项,一直到2013年,才全部赔偿完毕。

——自欧洲有了“民族国家”概念的三百多年来,瑞士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也是目前仅有的一位——“政治避难”者:克利斯朵夫 ▪ 梅利。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局内人

2006年发布的美国大片《局内人》,其背景正是鉴于2000年瑞士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承认自己无耻嘴脸。

《局内人》讲述的是一件银行抢劫事件。但整个事件最后在司法层面,呈现为理论上“不存在歹徒、不存在银行被窃损失、不存在证人、不存在被害者”之怪异逻辑局面。而真正的损失人只有一位,却也就是不愿承认“有损失”的银行家。

按创作剧本,被盗抢银行及这银行家本人,就是在二战期间,于瑞士侵吞了犹太朋友当时委托他保管的蒙难资产。然后他背信弃义,跑去纽约开了银行、发了财。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由于抢劫这家银行的歹徒小组,似乎特别知道银行家的这第一桶金背景。于是专门抢了银行家锁藏在华尔街地下金库里,一个匿名的私人保险柜里的关键证据,以及银行家私人克扣下来的那些血淋林的原始第一桶金——当初来自犹太群体交给他保存的一批钻石。

而关键证据,其实就是一份文件,一份能证明银行家当初与纳粹密切交易、并获得赦免及特殊待遇的证明书。

这样的证据,银行家显然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

况且,歹徒除了把那个匿名保险柜里的银行家私人物品洗劫一空外,其余的银行里任何东西,都没有碰。当然,会造成“什么都没损失”,即连“抢劫动机都不存在”的怪异局面。

不了解瑞士近代肮脏史的中国观众,必然会把这部片子当成一出又是“好莱坞式的虚无”烧脑剧来消遣脑细胞。然而,这部片子的真实创作背景元素,多年来,却又是何其地令人忿忿不平。

可惜,很多中国观众错过了这部片子所蕴含的历史大幕。

如果有时间,推荐大家很值得把这部片子找出来,重新看一遍。

为了帮观众探索电影故事陈述线索,和一些隐藏的大局,我在这里理出几个关键性的设问,来帮大家树立其核心文化:

1, 反派的人设内涵?

编剧Russell Gewirtz,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当然知晓自身民族所遭受的灾难。所以在剧中,抢劫绑匪的核心人物,就叫Russell。

值得注意的是,绑匪的全名叫Chriph Russell(克里夫 鲁塞尔)。还记得那位瑞士唯一的政治避难者么?克利斯朵夫。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绑匪用编剧本人的名字,还结合了“克利斯朵夫”的小名“克里夫”,寓意着这是一场犹太人的群体报复行动。

2, 引用罗斯柴尔德的那句名言目的何在?

罗斯柴尔德,一个古老的犹太家族。从血泪中累积资本,又因纳粹的暴虐,将家产如血泪喷涌般输走。

其后,无数其他的犹太见机者,又将罗斯柴尔德于其它国家的机构兼并。这却如罗氏家族自己所言:当街上撒上血泪之时,便是获取利益之际。

也正如影片中金发女所说:五百强企业的诞生,似乎都是如此。听着既矛盾、又讽刺。

影片中银行家是个侵吞了别人钱财的伪君子,其实他也不过是那群历史上的占有者中的一员。既不特殊、也不出众,只是做了许多像他那样的人,共同做过的一件见钱忘义的无义之事罢了。

3, 片中有一位人质老太太,为何既胆怯、却又坚决不肯按绑匪的要求,与所有人一样地脱衣?

片子中隐晦地交代了这个老太太也是个犹太人,按照她的人物年龄,基本能断定这个老太太是遭受过集中营迫害的幸存者。

当年被推送到集中营中的犹太人,是必须经过全体强制脱衣、消毒的。这个老太太曾遭受过如此屈辱,当然不愿意再来一次,并马上发出情绪崩溃的过激反应。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局内人3:资本,灰色的部落

而影片里也采取了较为缓和的剧情处理——抗命之下,绑匪却并没有为难这老太太。可见,这是对过去受过苦难的犹太人的仅存尊敬。

4,作为历史的污点,银行家为何不摧毁匿名保险柜里保存着的、与纳粹合作的证据?

二战后以色列建国,然后四处派遣其特工,满世界追杀纳粹的战争犯。

而美国的CIA中情局,一向是全球最为出色的机构之一。纽约的曼哈顿,当年尽是那些从罗斯柴尔德家族遗骸上诞生的、新的犹太金融家族。

那么,当银行家拿着一大笔和纳粹有关的钱,跑到曼哈顿开银行,搞得那么大,你觉得,银行家能逃过那些以色列人的眼睛?美国情报人的眼睛?犹太家族自己的信息网么?

不能。

银行家之所以不销毁证据,是因为他与纳粹之间的纠葛,将永远是“另外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把柄。而“他们”,正是华尔街的幕后主人。

这个关键证据,既对银行家不利,也同时对他有利——因为证据可能对美国这个国家的幕后主人们、那些深喉们,极为不利!

在瑞士人的可耻面具之下,华尔街就真的很正义?很高尚?

看来,1997年美国叫嚣着要“制裁瑞士”,还真是个大导演表演的一出小戏码,只有吃瓜群众们,才会当真!

2021年,华尔街与瑞士人又跳了出来,要制裁中国的棉花。

呵呵,他们当中国人与当年犹太人一样,无权无势,好调教?

(全文完)

上一篇:局内人2:你以为瑞士是怎么富的?

下篇预告:丹布朗的第三部电影——天使与魔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