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红日亭电影剧情改编「简介」

2022-03-16 05:23 作者:官姥爷爱旅行 围观:

前言:老人家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博施济众的美德,《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扶危济困更是小说《水浒传》一直提倡的主旋律。更有《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近些年,每每遇到大的灾难、灾害,我们总会看到富豪、名人和社会各界的捐款活动,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所体会的温暖并不是很直接,有的仿佛是昙花一现。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2022年春节,一场寒潮席卷南方各地,温州最低气温也降到了零度。这样的温度,对于那些孤寡低保的老人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来袭。离开福州,我开着床车一路向北绕道温州,是为了寻找一份传颂中的温暖,它就在环城东路和江滨西路的红日亭。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不到6点半,我急冲冲地赶往红日亭,只见大榕树下已经排起了长队。天空中飘落下牛毛细雨,这是我最不喜欢的雨,如果打伞让人看着有些矫情,不打伞,用不了个把小时就会让你感到拔凉拔凉的,冷到心里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只见排队的大都是老人,他们有的拎着手袋,有的空手,每个人都佩戴口罩,井然有序。这里排队买打折商品,还有药店搞优惠活动?

只见,红日亭前的台板上布置了一摞摞的红漆碗,这不会是免费和中药汤、营养汤之类的吧?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我来到红日亭的工作间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起锅烧油,有的正在往桶里面盛粥。

看到这,有的人或许还疑惑,这里莫非是卖早餐的?但是,品种也不多呀还这么多人排队。莫非是免费让大家喝?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不到7点,这位穿红衣服的工作人员在给大家发报纸。这可不是什么医疗小广告,而是正经的党报,有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排队的人早已经迫不及待了,大家接过到手赶紧浏览了起来,看来发送报纸的环节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后来经过打探得知,这位穿红衣服的老者叫孙兰香,是红日亭的负责人,准确说是温州市鹿城区慈善总会红日亭义工队负责人,人们亲切称她为孙大姐,她已经是70多岁的古稀老人了。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队伍排得越来越长,已经有一百多人。7点半,人群开始缓缓移动,只见红日亭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有的负责抬桌子,有的负责搬凳子,有的负责把盛粥的桶运送到室外的工作台,工作台前有的负责送碗,有的负责盛粥,有的负责运粥碗,井然有序。红色的工作服与红色的碗,为这个清晨带来了喜庆,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令人热血沸腾。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孙大姐把一碗碗热腾腾的粥端到每个人的手中,细致、温馨、娴熟、有爱,我被这个简单的动作感动了。

这是温州红日亭每天清晨施粥的场面。十年前,我通过蜂鸟网看到了浙江摄影师孙新尖老师的红日亭摄影作品,被他精彩的拍摄所打动,由此也知道了红日亭的感人事迹。再后来,我看到了由奚美娟主演的同名电影《红日亭》,就是以红日亭的真人真事改编拍摄的电影作品,更是被剧中曲折感人的剧情所打动。因此,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如果有机会来温州,一定要来看看红日亭,拍拍红日亭,向朋友们分享红日亭。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在温州华盖山脚下的石碑上有这样的刻字介绍:“一棵大榕树,一座红日亭——作为温州”道德地标“的红日亭传递着温州人的善良和执着。1972年夏,五六位爱心老人不忍行人舀河水生饮,便在华盖山脚下的小方亭里免费烧伏茶,名曰”红日亭“。1999年,温州旧城改造,原红日亭被拆迁,后在广场边搭建了简易遮雨棚,施茶者们在这里继续实施善举。近半个世纪来,红日亭从夏送伏茶到冬施热粥,从端午节送粽子,到冬至送汤圆,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八节,爱心人群也渐渐增扩到40余人,自愿到红日亭捐钱送物且不留名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2013年,在政府部门的关怀下,在社会热心人士和红日亭老人的帮助下,规划重建红日亭,向社会征集改造方案,9月30日,红日亭新址落成。青瓦、白墙的仿古亭廊里,老人们忙碌的身影,恰如墙上的对联,”正能量九州传递,好作风千载继承“。红日亭在孙兰香的带领下,免费提供365天四季伏茶,365天可口菜肴的早餐。扶贫助学,深入基层,支援灾区等。

2020年当新冠肺炎突袭神州大地,孙兰香发动红日亭自愿者们抗疫防疫,深入一线为医务、公安、社区高速卡口的工作人员送去爱心餐,送物资,为支援抗疫贡献力量。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一个亭温暖一座城“,”红日亭“精神已蔚然成风。从区域献爱到满城送爱,从个体献爱到团体集爱,从草根献爱到官方助爱,出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温州现象“。志愿者服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这种底色不具变迁,历久弥新,带着更多人来续写这个爱与温暖的城市故事。”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通过这个介绍,我也了解红日亭的发展历史。从小到大,从偶然施茶,到365天全天候不畏风霜雨雪和寒冷,即便是除夕过年,它们一天也没有歇息,用实际行动传播着人间的大爱。这份温暖,今天也感动着我。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我仔细看了一下今早来喝粥的人们,他们以老人居多,很多人是病人,也有环卫工人,也有偶然路过这里还没有吃早餐的,或者是刚刚锻炼完身体的。通过攀谈得知,他们是这里的常客,有的是早晨没吃的就来这里,有的是365天天天来的。有的并不是在鹿城区居住的,早晨坐公交车来这里,有的是骑车的。有的饭量大,一碗没吃够可以循环排队再来吃一份。有的居然带着保温杯多打一份给家里人带过去。有的因为想加塞被众人起哄,当然也有发生口角的不和谐场面。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这棵大榕树枝繁叶茂,为人们遮风避雨、纳音乘凉。她与红日亭相伴了半个世纪,用一种朴素的爱为人们带来关怀。人们在树下,或坐或站,一边品尝着红日亭的粥,一边唠着家常,其乐融融,这个场面真的令人感动。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红日亭的善举最早是从施伏茶开始的,此伏茶非彼茯茶。伏茶,即是三伏天所喝的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历史悠长。伏茶当中蕴含的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流传百年的一种习俗,这一习俗在温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最初只是红日亭等少数几个伏茶点老人们的零星善举,如今这个零星善举已经席卷温州,市区各地已有大大小小300多个伏茶点,乐善好施的义务烧茶人更是不计其数。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在这个拔凉拔凉的冬日,当你寒冷至极的时刻,路过这里喝到一杯温暖的伏茶(热水),那种感受我在红日亭体验了一把,太温暖了,会永留心间。

当他们得知我来自抚顺,都热心地询问,“抚顺可是学雷锋的发源地,你们那里像做这种施粥的是不是很多很多?”一时间给我问得满脸通红,因为我在抚顺真的没有听说过!

很多做买卖的人口碑十分不好,而温州作为小商品的制造地,这里的买卖人有许多值得称赞和学习的。比如他们崇德向善,乐于做善事,在温州蔚然成风。慈善地标红日亭,数十载风雨不断,用一碗热粥、一杯伏茶,筑起最有高度、最有暖度的温州慈善地标,红日亭传递的是温州最原生态的民间慈善力量,成为享誉全国的慈善爱心品牌。

这个寒冷冬日,我在温州喝到了一碗最温暖的粥,它就在红日亭。

去温州红日亭喝一碗温暖的粥,几十年施粥未间断,是学雷锋示范点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本图文由作者原创,拍片码字不易,转发需注明商用须同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