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2023-11-27 14:53 作者:岑岑 围观:

文|读书君

#名画#

2011年5月,有一则新闻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元代画家黄的《富春》,“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要在台湾省展出了。”

临行前,人们特意为这幅名画定制了一个恒温恒湿的文物箱,生怕有丝毫损坏。画在运输过程中,也是绝对保密的,生怕有什么意外。

2011年6月,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黄与富春专题展览。自此,历经360年的分离,现存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残山图)和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终于重聚。

展会只持续了两个月,去展会的人数就达到了80多万!

这幅画为什么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是从哪里来的。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山水画大师黄晚年定居富阳所作的一幅山水画。这幅画选取的主要景点是富春江和桐庐江,其创作景物比例分别为80%(富春江景)和20%(桐庐江景)。

具体来说,这幅画的创作内容以山水为主,是典型的江南山水。

富春山居图最初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被裱成一个长约700厘米的长卷。这是中国最早的禅宗山水画。

首先,第一段是《富春山居图》(残山图)的开头。残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的大山开始,拉开序幕。在河湖的水边,山峰起伏,有高有矮,有大有小,紧密相连,错落有致。山林脚下,植被生长茂盛,应该是夏天。

在第二幅画中,不仅有山的变化,还有树、坡、房子和河中船只的景色,给人以山野人的感觉。

第三段和第二段一样,是墨色变化最大的地方,空之间的层次变化最丰富。风景灵动,山川之间的视野很开阔。

第四部,只有山和水,少了墨,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原始纯净。

第五部到第六部,有很多空白的地方,中远的白沙,远处河中的两条船和船上的渔民。画面上扬,视角开阔,给人一种生命如尘的感觉。

这幅画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画中来回穿梭。无论你从右向左看还是从左向右看,你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它的陈列犹如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中国传统特有的朴素自然思想和审美价值。

另外,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是一本大书,有许多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景和伟大的美丽,传奇的人生经历,许多收藏家和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反正只要挑出两点,就足以引起话题舆论。

因为这幅名画名气大,影响大,1985年,富阳向国家邮政部门申请发行富春山居图邮票,后来获得批准。2004年,个性化的《富春山居图》邮票在富阳发行。

后来,还推出了限量版的富春山居图铜雕艺术名片。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幅画有两段(原本是完整版),后来被烧成了两段。现在这两个部分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博物馆,即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具有传奇色彩?为什么这张图会烧成两部分,藏在两个不同的地方?首先说一下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富春》是元代画家黄的代表作之一。

黄最有名的江湖名号是“白痴道人”。由于生不逢时,黄虚度了半生。直到45岁时,他才在浙西的莲舫部找到一份簿记员的工作。结果大便还没热,就因为老板的事情受到牵连,被关进了牢房。当他出狱时,他已经50岁了。今天这个时代早已步入暮年,更何况在平均寿命相对较短的古代。

在目睹和经历了人生的许多不幸和挫折后,黄开始隐居,并对山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他50多岁的时候,黄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学习绘画。

身边的朋友都劝他要保重身体,不要再折腾身体了。黄不听,去拜老师,不料被拒绝,因为他太老了。然而,黄越来越沮丧。最后,凭借他惊人的长寿和绘画意志,他终于在断断续续的几年后完成了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

人生经历传奇

但这幅名画完成后,几经辗转,其身世成谜,难辨真伪。转给了很多人,甚至被火烧。

明朝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被交给书画家沈周。他把画交给朋友题字时,怎么也没想到朋友的儿子起了邪念,把画卖了换钱。沈周得知此事后,深感懊悔,泪流满面。最后,他凭记忆临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的画。

后来,几经周折,富春山居图找到了收藏家吴正治,然后他把它传给了他的孙子吴宏宇。

吴宏宇喜爱富春山居图和智勇禅师的《真草千字文》。临死时留下遗言,要求家人将富春山居图和千字文烧掉,为自己陪葬,以达到独享名作的目的。

既然是硬道理,中国人就一直把死人看得最重,有金钱至上的名声。活着的时候不带,要了就烧,家属也只能这样。就这样,吴宏宇死后,千字文先被烧了,接着是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即将被烧。突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把画抢了回来。这个人就是吴宏宇的侄子吴京安。

但画虽然保住了,还是被烧了,中间烧了几个洞,断成了一大一小两部分。从那时起,富春山居图被分成两部分,前部和后部。

前一段虽然篇幅比较小,但画面比较完整,后来被命名为《留山图》。画的后半部分很长,但是烧得很厉害,需要修补。后来被命名为《无用师卷》。

关于这幅名画,乾隆皇帝曾经收藏过,在收藏史上闹了个笑话。

200年乌龙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花2200元买下《富春山居图无用书》后半部,而在此之前,乾隆还收藏了一本《山居图》。有了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后,乾隆晚上开着灯看了很久,最后认为“旧的是真的,新的是假的”,最先买的那幅是真品。然而,其实那是一本无用的老师卷,是伪造的。

虽然皇帝因为分不清真假而被骗,但官员们都不敢说什么,说皇帝眼光不对,把假的当成真的,怕惹麻烦。就这样,有一段时间,真正的“无用师卷”被打入了“冷宫”。后来,直到1816年,胡静等人由嘉庆皇帝编纂了《石渠宝坻》第三版,真正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才被改名洗去。

但是,无论如何,原作确实流入了皇宫,并且完好地保存了近200年。

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为了保护文物,1933年,故宫重要文物南迁。后来,随着内战的动荡,富春山居图搬到了台湾。关于故宫的一些文物被运到台湾的往事,张树军曾在上一篇文章中详细谈过。因为审计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找。

后来,残山图被现代画家吴湖帆收藏。当时在卜哲工作的沙孟海得知此事后,深感这件国宝应该由国家收藏,以便更好地保存。于是,他多次去吴湖帆,吴湖帆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最终同意放弃自己的爱情。

此后,从1956年起,残存的《富春山居图》第一段山图进入浙江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而残存的第二段《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一直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喜欢,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文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