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高开低走!《银河补习班》4亿票房背后,是心灵鸡汤与催泪弹的一锅乱炖

2023-10-27 22:35 作者:岑岑 围观:

人生如射箭,梦想如箭靶。如果连目标都找不到,那天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当电影《仰望》抛出这个命题的时候,或许创作者邓超和俞白眉都没想到观众的反应会如此撕裂。目前37万人在猫眼给“牛眼”打9.5分,而7万多观众在豆瓣给“小姐”打6.2分,彼此难以调和。据统计,该片虽然首周末票房斩获4.27亿元,但之前大规模放映票房近亿元,实际成绩并不突出。

抓住了家庭教育的“痛点”,态度诚恳,为什么抬头没有得到承诺的人气和好评?有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将“心灵鸡汤”和“催泪弹”炖在一个锅里,却未能调和五味,叙事结构有多处硬伤;尤其是单纯的“时刻思考”、“不服输”等简单表述,并不能缓解家长对教育的普遍焦虑,更不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抓住家庭教育的“痛点”,说出父子的辛酸故事。

“没有比我对他好更恐怖的借口了”;“父母怎么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怎么做”;“只要你不断思考,你就能做好任何事情”...一系列“金句”从147分钟的电影中倾泻而出,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思考,但也让一些人感到不安。《仰望》抓住了教育的社会“痛点”,讲述了邓超饰演的“错误”父亲马浩文,通过私人补习班的“开放式教育”,帮助儿子马飞走出迷茫,成为一名优秀宇航员的故事。

长期以来,讨论教育的电视剧很多,国产电影很少。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和《老师好》不同,《抬头》用一个学校院长的形象指出了教育中的诸多弊端,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清华北大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终点”。在儿童教育成为集体焦虑的当下,影片试图用温暖的故事讲述教育的真谛,在笑声中讲述一个含泪的美丽故事。父子关系也打破了传统的“苦情剧”模式,加入了too 空科学元素,风格硬朗。影片将时间跨度延长至近30年,以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亚洲杯、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抗洪救灾等事件为锚点,瞬间将观众拉回那个年代,感情随着回忆喷涌而出。

对于邓超和俞白眉来说,从《分手大师》和《反派的天使》这两部被视为失败的代表作,《仰望》终于过了及格线,这也是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邓超的父亲,晚年朴实不浮夸,用涓涓细流的表演展现了如山的父爱。

逻辑缺陷和高频说教毁了一个好故事。

但邓超和俞白眉的真诚和努力并没有赢得掌声。仰视大规模放映后,口碑一路下滑。一些观众认为,他的儿子马飞在电影开始时是一名宇航员,正处于人生的巅峰。然后他用倒叙的方式讲述成功的故事,把“心灵鸡汤”和“催泪弹”放进一锅炖肉里,几乎成了另一个宣扬成功的模板。高频度的刻意说教更是令人反感,毁了一个原本温暖感人的好故事。

连影片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在一些网友看来都是“为批判而诅咒”,缺乏深刻的反思和鲜活的评论。在人物的字里行间,“素质教育”和“分数主义”的概念反复出现,知识学习就像“蒸馒头”的生硬比喻,让很多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和老师都忍俊不禁。然而,孩子迟到、旷课、不按时交作业,甚至在父亲的放任下逃课去旅行,居然也能完成“学校败类的逆袭”,“梦想”是不可思议的。在影片的结尾,更让人心寒的是马飞为了自己的未来,让父亲放弃了30年的恩怨。有评论指出,《仰望》本想批判应试教育的弊端,突出开放教育的优势,但他制造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巧合,直接推导出预设的结果,令观众生疑。

应试教育和学生的个性真的完全对立吗?如何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些问题都需要大师更深入的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解答。更何况《死亡诗社》《地球上的星星》等电影都是基于对传统教育体制的独立思考,但这些经典教育片更多的只是讨论,而不是生硬地给出一个对错的答案。与此相比,《仰望》中马父子的矛盾角色,以及任素汐和的“脸书”表演,都成了次要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