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炒股多年,你是怎么开悟的?

2021-12-22 19:12 作者:百凌爱读书 围观:

我开悟是从一只股票亏了50%开始。

这只股票是听某个大v推荐买入的,当时想搞短线。然而买入没几天就连续几天跌停了。欲哭无泪啊。

但是痛苦悔恨是没有用的。那时候才明白,投资只能靠自己,只有自己有能力,投资操作才会不慌,做到心中有数。

后来我开始学习分析个股,把这只股票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比如看看这个公司做的是什么生意,这个生意是不是好生意。

这家公司有没有护城河,盈利源泉来自于哪里,这种盈利模式能不能持续等等。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开始领悟到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一家公司。想要真正赚钱就要搞懂公司的基本面,而不是靠短期涨跌的猜测。

也许一次猜对了,两次猜对了,但不可能永远猜对了。

当然,除了基本面之外,还需要学一学基础的技术分析,比如金针探底,水出芙蓉等等。虽然不一定会用到,但是懂比不懂好,懂了至少心中有数。

比如某只股票涨得挺多的,这时候可以适当用技术指标来判断。例如股价没有跌破5日均线,还可以拿一拿。如果是一根大阴线从高位下来,那可以短线避一下险,不要盲目追入,以为是抄底。

基本面加上技术面,能更好地帮助自己投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看少动,不懂不要投。

其他股民观点

2007年后半年,6124点下来,我入市,当时跌到4000点左右,我跟同事一起开户准备抄底,当时1万块入市,啥也不懂,每天不买卖都心里痒的难受,而且买了看到跌了就后悔就想卖掉,卖了看到涨上去又想买回来,估计刚入市的新手大多和我当时一样,因为对股市一窍不通,就买很多书看,当时跟大多数新手一样,特别迷恋技术分析,学习各种技术指标,各种形态。电视第一财经是每天必看的,还到外面的卖报亭买证券类的报纸,看到报纸上有写的自己感觉有用的东西就用剪刀剪下来用文件夹夹在一起,我当时有种迷信似的想法连文件夹的颜色都选择红色的,因为是涨的颜色,去书店股票书籍的架子是必去的。就这样在股市折腾到2008年虽然期间用所谓的技术形态尝到过甜头,但大趋势还是亏的,当时每次交易完还会在日记本上记录分析当时的心里状态,记得产生后悔最多的是随意交易,没有计划,即使是有计划也经常被改变。2008年底的时候1万本金就剩差不多2000了,恰恰在这个时候,我清仓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4万亿大刺激,指数扶摇直上,我清掉的那个股票也随风而起,当时看涨上去了就不想追了,白白错过了个赚钱的机会,这一下直接影响到我的认识——绝不能在底部交出带血的筹码,而是应该加仓。也就在那时候我开始意思到国家的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之大。后来由于央行放水太多,又开始了一轮加息,我也逐渐认识到,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并开始看经济周期类书籍。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学习,读的书越多认识越深刻,人也越来越平和。14,15 年挣了点小钱,16 ,17 开始定投基金,贸易战的时候大幅加仓了中证红利指数基金。去年底行情好的时候清了创业板指数,目前还持有沪深300 中证500 ,中证红利,嘉实沪港深,都还处于盈利状态。股票一只静等业绩释放。

现在践行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赚公司成长的钱,长期持有高估卖出,越简单越好。

基金熊市开始定投,或加仓,牛市卖出或减仓,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人都弱点,要不断反思才可进步,多读书,笔者近两年陆陆续续读了60多本有关方面的书了,特别讲经济史,及历史上那些投机狂潮的书,能让人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同一个问题,短期看跟长期看,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

加油,共勉。

其他股民观点

我真的悟了,但我不想仔细说。

我只能告诉你,技术面、基本面都没用,只起辅助性作用,老在这里面扣就会误入歧途。真正该研究的是政策,是人性,是资金博弈。

其他股民观点

我有一句名言:远离股市和远离毒品一样重要。但我从来没有否定过股票。巴菲特、索罗斯一众投资大佬,没有谁是天天泡在股市的,更不会每天盯着图看。巴菲特是在美国股市操作系统还没有进入电脑时代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是手工递单和电话交易相结合的模式。这些大佬们住在离交易所很远的别墅,喝着咖啡,看着报纸,凭借着自己长期对政治的敏感和经济的走势而判断企业的成长和产品的销售。一旦分析透彻了,便会重仓相应的股票。然后跟踪趋势,待机而动。如果出现误判便及时调整。“炒股票”这个名字很贴切。炒:就是反复;股票:就是企业代码。这里没有钱什么关系,更谈不上价格了。因此,功夫在于对企业的解读,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对企业产品的划时代演绎。要学会财务分析、成本分析、市场分析、主营业务行业地位分析,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与企业匹配度分析。找一家好的企业在它成长爬坡的时候投资,然后与它一起成长。你进入的时候是一万股的基数,几年后要结算的时候股票变成50万股或者是100万股,你想不变成富翁也不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