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关于赞美宝鸡秋的名家散文

2022-05-30 05:55 作者:亿聪起名乡土文学 围观:
乡土散文:秋收

乡土散文:秋收

文:张天科

  金秋九月,秋风吹得庄稼叶子哗啦啦响。眼瞅着苞谷叶黄了、豆叶黄了、高梁红了。秋收的大忙季节来了。

  秋收,对农村人来说,又是一个龙口夺食的繁忙季节。秋收虽不像夏收时收割、拉运,碾打、扬场、入仓忙得昏天黑地,但地里的庄稼品种多,活路杂,需要争分夺秒合理安排。最要紧的是,在这一二十天里,既要没黑没明地抢收抢打,还要抢耕抢种。否则会因墒情误了秋小麦的播种,直接影响到来年小麦的收成。

  我的家乡——宝鸡,地处陕西关中地区,秋作物主要是玉米和黄豆,种植最多的就是玉米,收秋实际上也是收玉米。记得在我还年少的时候,农村还没有收割玉米的农业机械,全凭人手工掰苞谷。那个时候,家里的大人们每天天还没大亮,爬起来吃完早饭,然后收拾一下就去地里掰玉米棒子了。

乡土散文:秋收

乡土散文:秋收

  我们这里地处八百里秦川的的西端,川道地是水浇地,种的全是玉米,一片连着一片,当时一个生产队少说也有上百亩。待到秋季收玉米时,大队人马排成队,一个人两行一起开始掰棒子,这可是一个很好地证明自己的机会,谁要是掰得又快又干净,一定就是偶像级的人物。在掰棒子这个过程中是很伤手的,后来就用刀直接砍下了。但是这样就得等拉回家后统一扒皮。 

  说起农村秋收,收一遍玉米棒子要倒腾好几次手呢,从掰棒子、到扛棒子、拉棒子、扒棒子、最后还要挂起来。其实,整个过程下来要是用心都能数清一共收了多少个苞谷棒子,哈哈....虽然过程枯燥无味,但是那时是集体耕种,人多力量大,虽然累些苦些,还是很愉快的。  

  农村人家总是按节令行事,在收完玉米棒子,为了及时的播种上小麦,就需要把地里的秸秆挖倒清理出来,因为那个时候家里也没有三轮蹦蹦车什么的,全靠人肩扛和架子车往出拉。加上玉米秸秆又湿又重,清理起来非常的吃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子。” 秋季收获的不仅是一年的辛劳,更多的是丰收喜悦。 在秋收那些日子里,农民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抢收抢种,饭顾不上吃,水顾不上喝,不瘦上几斤肉,怕难过去。那个时候很累,但是觉得生活挺充实的。

乡土散文:秋收

乡土散文:秋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地分到户以后,田野里最高大的植物当属玉米了,此外,还有高梁、棉花、黄豆、红薯等一些经济作物。勤快有头脑,愿意天天和土疙瘩打交道的农人,会腾出一小块地或在坎畦上栽种些红薯、萝卜、辣椒、西红柿……不过,所有的庄稼蔬菜,必须在国庆前后寒露时节退出"舞台",将庄稼地腾出来,再种上小麦。  

  那时的秋雨多,本该秋高气爽的日子却像包公整天黑着个脸,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前几日秋阳下成熟失了水分的玉米棒子还没来得及收,在三天两天的阴雨中耷拉下了脑袋。

   苞谷熟了有外衣包裹,晚收个三天两天损失还不大,而高梁、黄豆等农作物受阴雨影响,不及捡拾可就会发霉变质或者烂桃的。心里火烧火燎的大人会采取一种笨办法,发动全家人上阵,把快成熟的高梁和刚咧嘴的黄豆,一股脑扒下来撴回去,倒在热炕上晾干。

   地里的苞谷也不能再等。天刚放晴,全家人背着背篓、拉着架子车一大早就进玉米地,忙不迭抓住一个苞谷棒,弯腰用力向下拉拽,只一下,苞谷便握在手里。一时间,玉米地满是哗哩哗啦的响动。背篓很快就满了,挎出苞谷地倒在架子车上。玉米棒子叶子湿漉漉的,不大会身上的衣服就有了水,头上有了汗,脚底下的鞋子沾满了泥坨。玉米棒子越来越难掰,背篓也越来越沉,也就三五个来回,胳膊酸疼已招架不住。地行子很长,似乎永远也到不了头。地里异常闷热,稍不注意,人们的脸和手就会被密密实实的玉米杆上叶子割伤,被汗水一渗,格外的疼痛。

乡土散文:秋收

乡土散文:秋收

   一家人在一趟又一趟扳苞谷往车上倒,不长时间架子车玉米棒已堆成小山,剩下的玉米棒子全部装进蛇皮袋子,用塑料绳子扎紧,一袋袋地装上往回拉。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家还住在铁路以北的半坡之上,拉回家一趟得两个多小时,常常是从天明拉到月朗星稀,渴了就地吃根甜玉米秆,饿了就是一个馒头,就是中午吃饭也是简单凑合的一顿面,直到收完把苞谷棒全拉回家,天已大黑。

  吃了晚饭,稍作歇息,一家人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又围坐在一起剥玉米皮。昏黄的灯光下,满院里都是刺刺剌剌的声响,剥玉米看似简单,拿起一个苞谷棒,顺着苞谷皮顶部撕扯一个小口,三下两下脱掉外面多层灰黄的外皮,扯掉玉米胡须,一个金灿灿的苞谷棒子就显了原形。时间一长,手指变得麻木,屁股坐得难受,我时常在家人剥苞谷粒时刷刷啦啦的声响里入睡。

  剥完了玉米皮,一些比较嫩的棒子放在锅里煮了吃、烤着吃、下饭吃、炒着吃。晾干的玉米棒则两头一绑架在搭好的架子上。一到秋收无论你走进哪一个村庄,哪一家院落,跃入眼帘的都是那一排排竖起的玉米架子,在秋阳的映衬下架上的玉米黄澄澄金灿灿的,高兴地诉说着庄稼人一个秋天的喜悦。

  苞谷收回来,又该收拾黄豆和高梁了。好不容易等来个大晴天,人们把屋里早几天收回的黄豆和高梁穗分摊在院子里,经日头一晒都张开了嘴。大人们头顶烈日,手持联枷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着,翻晒着,而后将秸杆挑在一旁,再把锤打下来的黄豆壳和高梁皮用簸箕一簸箕一簸箕去筛,经风一扬,直到棵粒全部分开,装进袋子,才算完工。

乡土散文:秋收

乡土散文:秋收

   最后要说挖苞谷秆可是重气力活。玉米根系发达,非得用小镢头方可挖下。左手抓住苞谷秆,右手高高举起小镢头,对准苞谷根狠劲砍去,咔嚓一声响过,一棵苞谷根就会挖下来。但这活不能长时间干,很快,手上就有了血泡,不小心还会把腰扭伤。待满地的苞谷秆放到,又得没黑没明的装车往回拉,堆在院外,当冬季的柴火。

  回忆起农村秋收那段时间,大人们天天麻亮就起床,鸡叫两遍才睡下,每天都似乎有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每当满眼的黄澄澄的苞谷铺满院子,每次把玉米、黄豆、高梁等农作物晒干装进口袋的时候,人们的眼神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如今想起来那些年农民的辛苦真是一言难尽,看一看现在的秋忙再也没有人拉苞谷棒子拉到天黑,也没有人挖玉米秆,用秸秆还田机械一打就了事,既科学又方便。

  但无论过去和现在,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土地,春种秋收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其实,关中的农民辛苦劳作,抢收抢种,也正如这金色的玉米,外面闪着金子般的亮光,里面更是那籽粒饱满的果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