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读《晚熟的人》有感(读莫言《晚熟的人》有感)

2022-03-26 02:44 作者:丽遥说 围观:

读《晚熟的人》有感

有人曾说,《晚熟的人》的里,最精辟的五句话,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而作者也说,自己就是一个晚熟的人。

1.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成了最孤独的一个。

感觉这个说的就是自己,真的是如出一辙,年轻时候傻乎乎的,现在依然傻乎乎的,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职场斗争,都是又呆又蠢,搞不懂规则,看不透原委,但依然每天傻乐呵。在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后,也逐渐开窍了,才会懵懂的看清这个世界的冷漠和残酷。

可即便如此,也不想随波逐流,就想保留着自己的初心。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去迎合和讨好,坚信也一样可以过好适合自己的生活,一样会找到幸福。

说这就是晚熟的人,一般简单又纯真,看起来傻乎乎,却傻人有傻福,有着谁也抢不走的人间幸福,不知道是真是假。或许有时候傻一点,呆一点,是好事。

2.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却始终没有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每个人都有深藏于心的执念。比如年轻时候想成为一个画家,却始终没有机会去实现,那么画画这个事就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和追求。很多家长总喜欢强迫孩子去实现什么梦想,其实那个梦想不过是家长自己未实现的遗憾罢了。

人总是很奇怪,就是喜欢和自己较劲。未得到的人,未实现的梦,本来就是过去的事了,可偏偏喜欢一直纠缠。

有时候,放下即是新生。

3.世界上的事儿就是这样,无论多么高的山,也有鸟飞过去;无论多么密的网,也有鱼钻过去。

诸葛亮曾说:“志当存高远。”

一个人立志向,大可以立得远大一些。不管是多远大的志向,世界上总有人可以去实现,总有人过着你梦想的生活。生活陷入困境时也别绝望,你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总可以过上理想中的那种生活。理想并不是不可实现,只是你还没有修炼到那个程度。

4.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础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丑陋事物的存在。

幸福和痛苦都是比较出来的。没有痛苦做比较,幸福也是察觉不到的。世间的事,就怕衬托和比较。所以,当你遭遇痛苦时,你要想,这是暂时的,如果不经历这场劫难,你又如何能感知到平凡的幸福呢?

没有经历过饥饿,不会懂食物的重要。

没有经历过风波,不会懂平淡的幸福。

没有经历过背叛,不会懂诚信的可贵。

没有遭受过痛苦,自然不会懂得幸福。

5.早熟的人容易对这个世界低头,像成熟的稻谷,被生活所累,弯了腰;晚熟的人,却像冬日山间的松柏,虽腰身弯折,却蓄势待发。到底什么是早熟和晚熟?

早熟的人就是在一个尚未合适的年纪,接触到了太多的人情世故,过早地认识到了社会的残酷和冷漠。这种人在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受欢迎,因为他们圆滑且懂事。

可早熟,也过早地消耗了他们的内心。经历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就会觉得疲惫,对生活和社会变得消极,很少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

而晚熟的人呢?在别人聪明伶俐的时候,他们又呆又傻,总显得特别天真。但随着心智的成熟和阅历的增加,可能人到中年才开始成熟。但这类人就算成熟了,也会留有内心的单纯,依然热爱生活,愿意去积累和沉淀。

而莫言的这本《晚熟的人》就是想告诉我们,哪怕是人到中年,也要保留一些纯真,还要继续热爱生活,不断去学习和创新。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好事要多磨。

请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我们的一无所成,也许只是晚熟罢了。

当你不断提升自己,一直积极向上,那份晚熟的智慧也许就在前方等着你。

读莫言《晚熟的人》有感

《晚熟的人》是莫言的书,昨晚终于看完了。

看这本书,虽然感觉是一本不需要用脑子读的书,却在很多情节和描写上被作者震撼。

情节,就是故事的细节,有些故事在我们自己看来,好像一点儿也不值得说,因为波澜不惊,可是在莫言笔下,竟然幻化出那么多有趣的点,好像一个面貌平淡无奇的女子,化个妆以后惊艳了众人,一边看我一边带着这种感觉。

描写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写故事的时候,只有描写得当,才能把故事写得惟妙惟肖。

很多国外的小说非常着重描写,尤其是对环境和心理,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写得太多了,很影响阅读的流畅和小说的整体性。

我记得读过一本外国的小说,说是一个男孩在小时候玩枪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弟弟,就这么一件事写了一整本小说,还挺厚,书中大段大段对环境和心理的描写,让人看着看着就忘了故事发展到哪里了,真是非常影响阅读体验。

很多读书不太多的人,就很不喜欢大段的环境和心理描写,因为他们觉得读起来实在太枯燥。当然,对于那些饱览群书的人来说,这样的段落读起来很享受,只有到位的描写,才能真正让人明白整个故事。

就像我们中国古代的很多诗词,只有了解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处境,才能深刻体会诗词里表现的情感。

莫言的这本书,我觉得恰到好处地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及人物的心理,既不多也不少,样样事情都解释得清楚明了,让人读了不但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还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阅读起来感觉很流畅,读完以后每一个故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最后一个故事,写他三婶和三叔,就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样的时代,发生那样的事,真是让人肝肠寸断啊!

三叔供奉母亲的馒头被人抢表现出他的孝心和善良;三叔父母死去的惨状及后事的简陋表现出那个时代的苦;三叔去拉嫁妆及结婚的喜庆让人看出即使在那样的条件下,三叔一样是盼望着的,乐观着的;三叔死了,三婶的表现,让人看出不哭的三婶一样有着深情;三婶及两个孩子的死亡,让人心痛的泪流满面。

故事里乐的时候,我跟着乐,故事里哭的时候,我跟着哭,这在我眼里就是好故事。

有些书就做不到这点,故事太过松散,或者描写太多,以至于把人物和故事挤到了角落里,变得太不起眼,读的人刚读完就忘了故事的全貌,或者压根没弄清楚作者讲的是什么故事。这种情况,很多人还不好意思说,以为作者写得太高深,自己水平太低,以至于根本读不懂。

其实,故事就是给人读的,如果认真读完一头雾水,那真是很尴尬,起码作者没有说明白自己想讲的故事。

我曾经看过一本小说,主要说一条船航行了许多年之后,没有一块板子是原来的那块,大概的意思可能和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有异曲同工之处,带着哲学的意味。但说起来,这本书真是特别不好读,都快读完了,各种信息还是一块块的碎片,怎么也拼凑不到一起,好像一块破碎的镜子,每一块都不规则又模糊看不出形状,让人云里雾里的不知道该如何理解。

当然,也有可能确实是我水平有限,看不懂这书,但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如果一本小说无法让普通人看懂,那也应该不能算特别成功吧,毕竟世界上很多名著都很平实,绝大多数人都能懂得。

再说说莫言这本书,从前我貌似看过他的某本小说,语言放得比较开,这在国内不多见,但是看看国外的很多名著,他也只能甘拜下风。

可能东北人的豪爽,他也有,所以在语言方面,就没那么多顾忌。只能说,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虽然不能故意使坏,但人总无法绝对纯洁,太过避讳也是一种做作。

读故事,就要有读故事的样子,太难的故事,还不如不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