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震荡量OSC(震荡量化)

2021-12-25 11:11 作者:中国工程科技知识 围观:

报告图解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摘 要

“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在全球是一个相对较为“年轻”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对于我国来说,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疾病负担和健康危害日趋沉重,通过早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升肿瘤的治愈率。为从宏观视角刻画全球消化系统肿瘤筛查研究的特征和主要技术趋势,本报告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PubMed数据库相关论文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与定性研判,从宏观视角分别对胃癌筛查、食管癌筛查、结直肠癌筛查和胰腺癌筛查4个领域的全球研究特征和主要筛查技术进行分析。总体而言,消化系统癌症筛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0年,我国是该领域主要研究主体,内镜和相关分子标志物是主要的筛查技术。

1·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胃癌筛查领域的

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以上消化道肿瘤为例,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40.3万例,死亡病例29.1万例。我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35.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全国范围来看,胃癌早诊率尚未达到15%。因此若要实现我国上消化道肿瘤发病、死亡双下降的目标,通过开展早筛提升早诊比例是重要的路径,胃癌筛查领域仍是当前重要的科学问题。

全球胃癌筛查相关研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和趋势的宏观把握与分析均较为困难。科学识别全球胃癌筛查领域研究态势与发展趋势,对于前瞻布局研究领域和管理者合理布局科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相比较传统综述侧重专家的定性分析与评述,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计量分析可为复杂的研究领域综合判断提供定量的依据和更为全面的综合视角。本报告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胃癌筛查”领域国际研究论文,综合量化分析该领域主要研究特点、热点主题,并对国际胃癌筛查主要技术进行识别和分析。

各领域研究特征分析如下:

1.全球胃癌筛查相关研究特征

胃癌筛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2009年以来,近10年有逐渐增加趋势。亚洲国家日本、中国、韩国是胃癌筛查研究的主要聚集地和主要研究者所在地,韩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较大,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与亚洲国家开展合作研究。研究设计多采用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主要的胃癌筛查技术包括消化内镜检查、微生物检测、基因标志物、蛋白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标志物、影像检查、组织病理学生物标志物等7类,其中内镜检查是绝对的主力筛查技术,其他种类分子标志物也在逐渐丰富。

2.全球食管癌筛查相关研究特征

食管癌筛查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研究领域,总体研究论文也偏少,且主要分布于近10年。食管癌筛查相关研究设计主要以回顾性研究和群体筛查为主;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人群。我国是食管癌筛查研究主要所在地国家;食管癌筛查研究者中以美国、中国、英国为主,但我国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影响力并不大,梅奥诊所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且美英等国家论文的国际合作比例远高于我国。

食管癌筛查技术中,内镜检查是绝对的主力,其他如“染色和标记技术、窄带成像技术、共聚焦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内镜检查中有进一步使用;CT和基于PET的分子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也少量用于食管癌筛查。食管癌筛查相关生物标志物较少,相关的基因标志物、蛋白标志物、组织病理学分子标志物等少量涉及。

3.全球结直肠癌筛查相关研究特征

相比较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筛查,肠癌筛查是全球更为关注的重点领域,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2009年以来的近10多年中,且相关研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从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看,全球肠癌筛查相关研究主要以人群筛查和回顾性研究为主,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

从研究者所在国别和研究所在地国别看,全球肠癌筛查相关研究主要在美欧等西方国家,其中美国、英国等均位居前列;从研究合作度角度看,欧洲国家研究的国际合作度较高,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合作度低于欧洲国家但高于美国。从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看,全球肠癌筛查领域的高影响力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我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弱。

全球肠癌筛查主要技术和生物标志物包括内镜检测、粪检技术、影像学检测、基因标志物、蛋白标志物、组织病理标志物、微生物学标志物以及呼气检测、直肠指诊、循环肿瘤DNA、组学等方面。

4.全球胰腺癌筛查相关研究特征

全球胰腺癌筛查研究热度偏低,总体相关研究均分布在2010年以后,随着这些年的发展该领域研究热度并未有显著提升。从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看,胰腺癌筛查相关研究以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为主;其重点研究对象为中老年人群,占比70%以上。

美国、日本、中国是全球胰腺癌筛查研究的主要国家;美国在该领域研究影响力较大,处于全球合作研究网络的中心;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占比远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欧洲学者和欧美相关研究机构在胰腺癌筛查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胰腺癌筛查技术与生物标志物方面总体偏少,其中超声内镜、部分癌胚抗原、部分基因标志物、循环肿瘤标志物、组学技术等有所涉及,其中超声内镜和癌胚抗原是最为重要的筛查技术与生物标志物。

胃癌筛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发表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该领域论文总量为781篇(图中为2009年以来的论文共计770篇,占总论文的98.6%;2008年前论文较少,共计11篇未显示)。从研究论文时间分布显示,全球胃癌筛查相关研究始于近10年,随时间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活跃度有逐渐增加趋势(由于数据库纳入和标引有时间滞后性,2021年数据不纳入分析)。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2008—2021年期间胃癌筛查论文分布图

研究方法方面,99.6%的是人群研究,涉及动物实验的研究仅为1.8%(以human标注的文章共778篇,以Animals标注的文章仅为14篇)。从研究设计方面看,主要研究设计为回顾性研究(共180篇,占比23.0%)、前瞻随访研究(共69篇,占比8.8%)、整群筛查(共65篇,占比8.3%)、病例-对照研究(共50篇,占比6.4%)、横断面研究(共17篇,占比2.2%)、RCT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占比1.0%)。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胃癌筛查相关研究设计

胃癌筛查研究中,以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占绝大部分,其中以中年人为研究对象的有463篇(占比59.3%),研究老年人胃癌筛查的有400篇(占比51.2%),以8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为166篇(占比21.3%)。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胃癌筛查相关研究主要人群分布

胃癌筛查领域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 World J Gastroenterol(55篇,占比7.0%),Gastric Cancer(41篇,占比5.6%),Surg Endosc(36篇,占比4.6%)和Asian Pac J Cancer Prev(24篇,占比3.1%)等期刊。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胃癌筛查相关研究主要发文期刊

胃癌筛查研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分别为日本、中国、韩国、美国和意大利,论文数分别为205篇、200篇、137篇、69篇和27篇,分别占总数的26.2%、25.6%、17.5%、8.8%和3.5%,其中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排名第2位,仅次于日本,有较多的研究积累。

由此可判断,胃癌主要高发于亚洲国家的日本、中国和韩国,因而这3国对于胃癌筛查相关研究更为关注,其3国开展研究的论文数占全球总论文数约69.3%。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胃癌筛查领域研究主要国家

对研究论文数量前10位的国家间科研合作度分析,日本、中国在胃癌筛查领域研究国家合作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保持较为紧密的科研合作度,日本与美国、英国、中国保持较为紧密的科研合作。美国虽然论文总数不多,但其主要是与中国、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合作研究。从研究合作度看,美国发表总论文的63.7%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发表。相比之下,日本、中国、韩国的合作论文占比仅分别为12.7%、15.5%和13.1%。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胃癌筛查领域前10国家科研合作网络图

注:网络图节点为不同国别,节点大小表示国别发论文的数量;各节点间连线为关联度,连线粗细表示关联度强弱。

全球胃癌筛查相关研究有如下特征:

一是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2009年以来,近10年有逐渐增加趋势。

二是亚洲国家日本、中国、韩国是胃癌筛查研究的主要聚集地和主要研究者所在地。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与亚洲国家开展合作研究。

三是研究设计多采用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四是韩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较大,相关学术论文主要发表在World J Gastroenterol,Gastric Cancer,Surg Endosc等期刊。

五是主要的胃癌筛查技术有消化内镜检查、微生物检测、基因标志物、蛋白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标志物、影像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生物标志物等7类,其中内镜检查是绝对的主力筛查技术,其他种类分子标志物也在逐渐丰富。

2·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食管癌筛查领域

的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2015年我国新发食管癌24.6万例,死亡病例18.8万例,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约占全球的一半。从全国范围来看,食管癌早诊率也仍未达到15%。

食管癌是我国农村地区率先启动的筛查癌种。2004年原卫生部发布并实施《中国癌症规划纲要(2004-2010年)》以及16部委联合发布并实施的《中国癌症防治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之后首先从农村高发的食管癌和子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起步,逐步扩张至其他癌种。截至2018年,与没有参加内镜筛查的人群相比,参加上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人群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20%和37%。食管癌筛查相关研究在我国仍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判,基于全球食管癌筛查领域论文的题录信息与主题词信息的量化分析,可以较为科学的刻画出全球“食管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并对主要筛查技术与生物标志物进行总体分析。

食管癌筛查领域研究的总体特点主要通过对文献库论文的题录信息(出版年、期刊名、作者、作者机构/国家)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将MeSH词中反映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研究所在地的主题词标引选出,用于该领域研究设计等特点分析。从MeSH主题词中按照词频排序遴选出食管癌筛查技术及相关生物标志物对对应的主题词进行量化分析。

全球食管癌筛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从2008年开始陆续出现,发表时间分布如图4所示,图中时间段为2008年以来为372篇,2008年前论文较少,仅检索到2篇(该领域论文总量为374)。发表论文数随时间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活跃度逐渐升高,相关研究基本都集中于近10年,即2011年之后。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2008—2021年期间全球食管癌筛查论文分布图

总体而言,食管癌筛查依旧主要依赖食管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及配套使用的内镜下活检技术,对应的主题词均有较高的论文篇数,如Esophagoscopy(食管镜检,127),Endosonography(超声内镜检查,8),Endoscopy, 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内窥镜检查,20)Endoscopy(内窥镜检查,19),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肠胃内镜,26),Biopsy(活组织检查,30)。胶囊内镜作为内镜的一种在食管癌筛查中使用极少,其对应的MeSH主题词论文篇数仅为2,Capsule Endoscopy(胶囊内窥镜,2)。

在内镜检测中,发现与之配套的其他部分技术,如染色和标记技术、窄带成像技术以及共聚焦显微镜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等均有作为相应的配套使用。其对应的关键词及论文篇数如Staining and Labeling(染色和标记,4),Narrow Band Imaging(窄带成像技术,17),Microscopy, Confocal(共焦显微镜,13),Tom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9)等。

作为食管癌筛查高度相关的基因标志物主要包括肿瘤相关特征基因、RNA及表观遗传特征。对应的MeSH主题词及论文篇数如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Neoplastic(肿瘤基因表达调控,13),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基因表达分析,7),MicroRNAs(小分子核糖核酸,13),RNA, Messenger(信使RNA,4),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6)等。

食管癌筛查相关的蛋白标志物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抑癌蛋白等方面。其对应的主题词包括Autoantibodies(自身抗体,13),Antibodies, Neoplasm(肿瘤抗体,4),Antigens, Neoplasm(肿瘤抗原,5),Neoplasm Proteins(肿瘤蛋白质,4),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肿瘤抑制蛋白p53,4),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2),CA-19-9 Antigen(CA-19-9抗原,2)等。

CT和基于PET的分子成像也用于食管癌筛查,但总体对应MeSH主题词论文篇数偏低。对应的MeSH主题词如Tomography, X-Ray Computed(CT,6),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4),Molecular Imaging(分子成像,3),其论文篇数均低于10。

组织病理与循环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筛查中占比极低。在组织病理方面,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荧光杂交的方法检测如细胞周期蛋白、肽激酶等蛋白分子。在循环肿瘤标志物方面,循环小RNA也有作为筛查标志物使用。

总体而言,全球食管癌筛查领域主要有如下研究特征:

第一,食管癌筛查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研究领域,总体研究论文也偏少,且主要分布于近10年。

第二,食管癌筛查相关研究设计主要以回顾性研究和群体筛查为主;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人群。

第三,我国是食管癌筛查研究主要所在地国家;食管癌筛查研究者中以美国、中国、英国为主,但我国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影响力并不大,梅奥诊所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美英等国家论文的国际合作比例远高于我国。

第四,食管癌筛查技术中,食管内镜检查是绝对的主力,其他如染色和标记技术、窄带成像技术以及共聚焦显微镜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内镜检查中有进一步使用;CT和基于PET的分子成像等影像学也少量用于食管癌筛查。

第五,食管癌筛查相关生物标志物较少,相关的基因标志物、蛋白标志物、组织病理学分子标志物等有少量涉及。

3·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结直肠癌筛查领域

的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结直肠癌是全球排位前3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180万例,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死亡病例约88.1万例,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第2位。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病例约38.8万例,死亡病例约18.7万例,分别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3位和第5位。结直肠癌患者中约70%为散发病例,其发生发展多遵循“腺瘤-癌”序列,整个发展过程一般历时5~10年,早筛发现癌前病变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此外Ⅰ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Ⅳ期仅有12%左右。2012年全国各医疗机构完成583.24万例肠镜,早筛成为预防和减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的主要技术手段。结直肠癌筛查技术也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

从宏观视角分析全球肠癌筛查领域主要研究特点和筛查技术趋势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宏观量化的综合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于全球“肠癌筛查”领域进行量化分析和主题分析,可以较好的展示该领域研究的宏观态势。

肠癌筛查领域研究的总体特点主要通过对文献库论文的题录信息(出版年、期刊名、作者、作者机构/国家)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将MeSH词中反映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主题词标引选出,用于该领域研究特征、主要筛查技术等主题分析。

全球肠癌筛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从2009年开始,发表时间分布如图7所示,图中时间段为2009年以来5 408篇论文,2008年前论文较少(16篇未显示,该领域论文总量为5 424),随时间整体呈总体上升趋势,研究活跃度逐渐升高,相关研究基本都集中于近10年。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2008—2021年期间肠癌筛查论文分布图

内镜检测是结直肠癌最为主要的筛查技术方法。从对应的MeSH主题词可以看到,其主要包括内镜检查、与之配套的活检技术以及相应的成像技术及染色技术等方面。胶囊内镜在肠癌筛查中应用相对较多。

粪检技术

粪便隐血检测是仅次于内镜的肠癌筛查技术,其对应的主题词Occult Blood(隐血)词频高达1 165次。

影像学检查

肠癌筛查领域相关影像学技术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层析结肠镜技术,其对应的MeSH词Colon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ic(计算层析结肠成像),对应论文篇数高达164。此外MRI、CT和PET也有少量相关研究。

基因标志物

肠癌筛查相关基因标志物主要体现在肿瘤基因特征、肿瘤DNA、DNA甲基化(表观遗传特征)以及RNA的相关特征。对应的MeSH主题词及论文篇数如DNA Mutational Analysis(DNA突变分析,36)、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基因表达分析,32)、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110)、Epigenesis, Genetic(表观遗传基因,20)、DNA, Neoplasm(肿瘤DNA,83)、MicroRNAs(小分子核糖核酸,64)等。

蛋白标志物

肠癌筛查相关蛋白标志物并不多,主要涉及肿瘤相关抗原及部分酶类,如Septins蛋白、raf蛋白、ras蛋白、p53蛋白、CA-199抗原以及PMS2酶、丙酮酸激酶等酶类。

组织病理标志物

肠癌筛查相关组织病理标志物主要包括基于细胞涂片的巴氏试验以及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对于MutL蛋白、MutS同源蛋白等部分蛋白质的检测。其对应的MeSH词及论篇数分别为Papanicolaou Test(巴氏试验,45)、MutL Protein Homolog 1(MutL蛋白同源物,44)、MutS Homolog 2 Protein(MutS同源蛋白2,34)。

微生物学标志物

与肠癌筛查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学标志物主要是肠道微生态等指标。其对应的MeSH词包括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胃肠道微生物,14)和Microbiota(微生物群,10)。

其他生物标志物

肠癌筛查其他方面的标志物主要包括呼气试验的挥发有机物VOC测试、直肠指诊、循环肿瘤DNA以及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技术。

不同国家肠癌筛查技术分析

分析不同国家研究聚焦的肠癌筛查技术显示:总体主要国家研究聚焦的肠癌筛查技术趋于一致,包括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检查、计算机层析结肠成像以及肿瘤相关基因标志物等方面。此外,意大利在胶囊内镜筛查方面有所尝试。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主要国家肠癌筛查技术分布

总体而言,全球结直肠癌筛查领域研究有如下特征:

第一,相比较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筛查,肠癌筛查是全球更为关注的重点领域,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2009年以来的近10多年中,且相关研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第二,从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看,全球肠癌筛查相关研究主要以人群筛查和回顾性研究为主,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

第三,从研究者所在国别和研究所在地国别看,全球肠癌筛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美欧等西方国家,美国、英国等均位居前列;从研究合作度角度看,欧洲国家研究的国际合作度较高,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合作度低于欧洲国家但高于美国。

第四,从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看,全球肠癌筛查领域的高影响力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美国,我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弱。

第五,全球肠癌筛查主要技术和生物标志物包括内镜检测、粪检技术、影像学检查、基因标志物、蛋白标志物、组织病理标志物、微生物标志物以及呼气检测、直肠指诊、循环肿瘤DNA、组学等方面。

4·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胰腺癌筛查领域

的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胰腺癌整体发病率不高,但却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且该疾病发病率每年呈不断上升趋势,呈年轻化趋势。据2018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 2018)显示,胰腺癌占所有肿瘤的2.7%,居第9位。大多情况下,胰腺癌发现时常常已进展到晚期,因而其致死率极高,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胰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和研究,对于早发现与诊断胰腺癌起到积极作用。

总体而言,对于胰腺癌筛查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宏观定量角度对于全球“胰腺癌筛查”相关研究特征和主要筛查技术与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研判,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宏观参考。

胰腺癌筛查领域研究的总体特点主要通过对文献库论文的题录信息(出版年、期刊名、作者、作者机构/国家)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此外将MeSH词中反映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主题词标引选出,用于该领域研究设计特点分析。对于胰腺癌筛查技术与生物标志物的梳理采用对应MeSH主题词的遴选和量化分析。

从主要论文发表时间分布图所示,全球胰腺癌筛查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但总体论文数量偏少。相关研究论文从2010年开始,图10中显示时间段为2010年以来为484篇,2010年前论文较少(13篇未显示,该领域论文总量为497);随时间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活跃度并不高。

知领•报告 | 全球“消化道癌与胰腺癌筛查”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2008—2021年期间胰腺癌筛查论文分布图

超声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是胰腺癌筛查中最为重要的筛查技术,其对应的MeSH主题词Endosonography(超声内镜)的论文篇数最高,为53次;此外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穿刺技术也有部分研究使用。

蛋白标志物

胰腺癌筛查中,排名第2位的是蛋白质相关标志物,其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少数酶类以及其他分散的一些肿瘤相关蛋白。较为典型的蛋白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A-199、CA-125,BRCA1与BRCA2蛋白、P21ras蛋白、p53蛋白等。

基因标志物

胰腺癌筛查相关基因标志物并不多,主要包括肿瘤相关基因、RNA、表观遗传特征基因等。较为典型的如MicroRNA、BRCA2与BRCA1基因、DNA甲基化、p16基因等。

循环肿瘤标志物

胰腺癌筛查相关循环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外泌体以及循环小RNA。

组学技术

组学技术如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以及转录组学等也少量用于胰腺癌筛查。

本研究报告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于全球“胰腺癌筛查”领域进行了宏观层面的定量刻画,并辅以定性判读。总体看,全球胰腺癌筛查研究有如下特征:

一是,全球胰腺癌筛查研究热度偏低,总体相关研究均分布在2010年以后,随着这些年的发展该领域研究热度并未有显著提升。

二是,从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看,胰腺癌筛查相关研究以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为主;其重点研究对象为中老年人群,占比70%以上。

三是,从研究主要国别看,美国、日本、中国是全球胰腺癌筛查研究的主要国家;美国在该领域研究影响力较大,处于全球合作研究网络的中心;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占比远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

四是,欧洲学者和欧美相关研究机构在胰腺癌筛查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五是,胰腺癌筛查技术与生物标志物方面总体偏少,其中超声内镜、部分癌胚抗原、部分基因标志物和循环肿瘤标志物、组学技术等具有一定的研究;其中超声内镜和癌胚抗原是最为重要的筛查技术与生物标志物。

注:本文内容呈现略有调整,若需可查看原文。

☟ 如需阅读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执 笔:

胡志民 北京协和医学院

侯 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贾晓峰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刘 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版权声明:

未经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式(电子、机械、影印或其他方式)复制,传播本报告的任何部分,不得将其存储在检索系统中或进行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