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英伦杯炒股比赛

2022-01-16 03:29 作者:欧洲时报 围观:

【欧洲时报网】近期,意大利帕维亚当地法院宣布,意丙联赛帕维亚足球俱乐部正式破产,这是中国资本收购的第一家意大利球队。然而无独有偶,另一家中资入主的球队——法乙索肖也同样深陷危机。根据彭博社最新报道,当地球迷协会会长对中方德普科技的运作十分不满,认为其没有兑现当时1亿欧元的投资承诺。

中国老板进军欧洲足球碰壁?想获益须做“庄家”

王健林投资近4500万欧元买下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份。(图片来源:人民网)

近几年来中国资本对欧洲足球产业可谓是十分青睐,据《经济日报》报道,近两年,已有9家中国企业以各种方式投资欧洲足球俱乐部,其中,多笔收购对象为意大利、英格兰、西班牙等欧洲传统足球强国的热门球队。2015年1月,万达宣布出资4500万欧元购买西班牙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股份,并进入俱乐部董事会。2015年12月,华人文化控股集团与中信资本宣布以4亿美元入股英超曼城俱乐部大股东城市足球集团,占13%的股份。2016年6月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总价收购意大利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另据凤凰网消息,目前,中企已经收购了近30家欧洲足球俱乐部。

中国资本在欧洲范围内频频大手笔收购球队的确引来了众多人的点赞,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件事。但此次中资收购意法两球队的惨淡结果无异于给许多人当头一棒,原来在国外想经营好一支球队也并非易事。当然,这点小插曲或许难以影响中国资本对欧洲足球的热情。那中企为何会对欧洲足球情有独钟?此次意法球队收购案又将给中资企业哪些启示呢?

中国老板进军欧洲足球碰壁?想获益须做“庄家”

在法国里昂进行的201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小组赛A组比赛中,罗马尼亚队对阵阿尔巴尼亚队。球员从场边中国企业海信的广告牌旁跑过。(图片来源:新华社)

情怀?钱?品牌?中国资本对欧洲球队的复杂情感

要说起中国富豪为何如此愿意在欧洲球队身上砸钱,细究起来或许有很多原因。个人的足球情怀、经济效益的考量、拓展品牌影响力等等,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近一段时期内中国资本针对欧洲球队收购案井喷式的增长。

首先是富豪们的个人情怀,这或许不是最主要因素,但也不容忽视。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的,2016年5月,刚刚从英超联赛降级的阿斯顿维拉队以6000万英镑价格被中国的睿康集团收购。该集团董事长夏建统将成为阿斯顿维拉的新主席。而夏建统本人就是阿斯顿维拉的球迷,在阿斯顿维拉的官网声明中称,夏建统曾在大学期间担任球队前锋。声明表示,“他在很多年前成为阿斯顿维拉的球迷,并且很高兴有机会成为俱乐部的新东家”。

中国老板进军欧洲足球碰壁?想获益须做“庄家”

阿斯顿维拉球迷抗议球队积分垫底从英超降级。(图片来源:法新社)

另外,欧洲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其职业足球产业已经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运作体系和稳固的市场,拥有庞大的球迷群体。与此同时,为推动中国足球产业发展,中国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2016年4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指出,振兴和发展足球产业,可以扩大消费,拉动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将足球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规划还提出,将推动国内俱乐部与国际高水平俱乐部形成合作机制。有市场又有政策扶植,资本大佬们是不会放过这大好的赚钱机会的。

不过中企收购欧洲球队除了有情怀和想赚钱以外,还有另一层更为重要的考量,即开拓自身品牌的海外影响力。《经济日报》分析称,对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收购,显示了近些年国内体育产业爆发后的资本效应,也包含了国内企业希冀以此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努力。2016年欧洲杯期间,海信集团以球场广告的形式亮相欧洲杯赛场,成为欧洲杯设立五十六年来的首个中国赞助商。海信集团表示,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彩电品牌还较为陌生,赞助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是可让大众尽快认知品牌并形成好感的捷径。

据广发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足球产业链条中,产业链的核心是赛事组织方和俱乐部,产业链的构成元素都是足球俱乐部参与比赛的衍生品,对俱乐部投资可以获得足球产业链最核心的资源。通俗的讲,投资欧洲足球俱乐部,通过赛事的组织和参与,不光是赚取人们对球队本身的关注,同时也赚取了人们对球队背后企业自身品牌的关注。

正如此前引人瞩目的苏宁收购意大利国际米兰俱乐部,对此《经济日报》分析称,2016年初,苏宁启动新一轮的国际化发展,目前正在进入东南亚和欧洲市场,需要尽快树立当地消费者与供应商对苏宁品牌的认知和认可,足球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正是苏宁打造国际品牌的重要名片。

中国老板进军欧洲足球碰壁?想获益须做“庄家”

英国BBC官网对中企收购英国曼城的报道:曼城卖了13%股份给中国投资者,而且曼城现在是英超积分榜排名第一。(图片来源:英伦圈)

投资“足球”有风险 需要“放长线钓大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纵如以上所述的中企注资欧洲球队有千般好,也只不过是众人站在局外的乐观分析罢了。此次帕维亚足球俱乐部的惨淡收场恰从现实角度告诉我们,想经营球队恐怕没那么简单,投资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4年7月,中国上海旭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收购了帕维亚足球队100%的股权。不过,在2015~2016赛季,帕维亚仅仅排名联赛中游,成绩难令人满意。本赛季开始前,中方忽然宣布撤资,由于俱乐部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注册需求,帕维亚也失去了参加本赛季意丙联赛的机会。根据意大利当地媒体报道,帕维亚俱乐部后来开始出现欠薪现象,意乙联赛影响力有限,球队的季票只能卖出200张,而周边产品的专卖店也是开张不久即倒闭,因此,整个球队的经营状况难以为继。

中国老板进军欧洲足球碰壁?想获益须做“庄家”

意大利法庭宣布拥有百年历史的帕维亚足球俱乐部破产。蓝白色是帕维亚的主色调。(图片来源:资料图)

针对此次帕维亚足球俱乐部破产,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分析称,“许多中国老板投资海外球队,能做的事情就是给钱。”很多中方老板在管理上没经验,中国市场又远水解不了近渴,除了给予资金支持外,很难再有别的作为。“投资球队是一种长期投资行为,很难短时间赚到快钱。”张庆分析称,现在中企收购球队,玩资本运作的不在少数,很多企业是跨界收购,在球队管理上没有经验。此外,俱乐部收入还是要依靠本土市场,而本土市场的培育经营,都只能请当地专业人士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欧洲足球行业的另一个现状,那就是巨额的负债和亏损问题。以意甲为例,据《长江商报》消息,2015年夏天,意甲的债务高达26亿欧元。另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2016年8月份,中欧体育和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AC米兰前东家)关于收购意大利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股权的签约在意大利米兰已经正式完成。经双方共同协商确认,AC米兰足球俱乐部的价值为7.4亿欧元,其中便包含约2.2亿欧元的负债。而苏宁收购的国际米兰则负债高达4.17亿欧元,且面临着连年赤字5000万欧元量级起步的亏空。

客观上看欧洲足球产业及市场是相对成熟,但这也恰恰意味着更为巨大的挑战。激烈的竞争、巨额的负债、以及短期内难以回收的成本都是中国企业要面对的难题,更何况众多中国企业并没有成熟的职业足球运作经验。运营一支球队并非易事,球员的选拔培养、教练的选聘、球队的包装宣传、赛场等硬件配套、赛事组织、广告赞助等等一系列环节缺一不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难度不亚于经营一个大公司。想真的从欧洲足球行业内分一杯羹,光靠“砸钱”恐怕难成气候。

足球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想真正“玩转”足球,中国资本就不能有“散户”炒股的心理,要做就做“庄家”,放长线才能钓大鱼。首先谨慎收购方能物有所值。近些年,由于欧洲各国国内经济状况和联赛经营情况不同,各国足球俱乐部的收购价值也不尽相同。从众多“垃圾股”中挑出“潜力股”很重要。而另一方面,砸钱只是个开始,《经济日报》称,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商业运营模式通常包括三种:通过经营俱乐部,控制成本,提高收入获得净利润;通过对俱乐部大规模投资增强俱乐部竞技水平,提高球队估值;俱乐部经营与股东的其他产业相互服务。而这一切都要以良好的竞技成绩为前提,竞技成绩好竞技收入分成才会高、球星和球队才有关注度,才会有门票、赞助、广告、转播等其他收入。如何整合专业团队,实现球队竞技水平提升进而实现盈利,这或将是中企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