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民国时怎么炒股(民国炒股高手)

2022-01-10 11:58 作者:生活不简单0219 围观:

有人在股市一掷千金,有人在股市一贫如洗。改革开放以来,多少人在股市获得了第一桶金从而走上了辉煌创业之路。对于股民而言,买卖股票,投身股市就是一场赌博。对于巨头而言,那只是个割韭菜的菜地。但,这样的金融模式,在中国,可不仅仅是新中国之后才有。

清末民国,人们是怎么看股票这种事的?

1/股市初兴

清末洋务运动兴起,大量外国资本进入这个新兴之地,国内轻工业企业纷纷建立,中国近代工商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1918年中国交通洋行股票,面额拾股(每股45美金),附带存根,由广东华侨在美国加州发行。在国内,第一只华商股票——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底开始交易。接下来,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

清末民国,人们是怎么看股票这种事的?

民国是一个奇特的时代,它是真正讲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民国时期的股票,人们都还没整明白这其中的奥秘,但是,哪家公司敢发,民众就敢买。正如《申报》评论的“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

2/股灾来临

兴旺的股市,很容易吸纳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巨头们割韭菜的时刻到了。1883年10月,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导致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当时矿业股票暴跌,形同废纸。于是股市崩盘,股民血本无归。

清末民国,人们是怎么看股票这种事的?

橡胶种植园

1910年,当时世界范围内橡胶逐渐是涨价,国内外都有人在做空橡胶行业,甚至有人直接虚构橡胶企业,哄骗股民。很快,橡皮股票风潮爆发了,国内形势一片良好的橡胶股直线下跌,股民血本无存。

股市的火热引起了当政者的注意。1920年7月1日,由孙中山发起创办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幕,也就是说,该所天然带着国民党的血统。但,民国的两大法定货币,确实是公认的统治者掠夺民众资产的工具。

清末民国,人们是怎么看股票这种事的?

证券所的建立,民国的股市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多头”与“空头”之战,但有着当政者背景的“多头”不敌多产的“空头”,“多头公司”只能央求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经纪人公会出面进行调解,解决这场危机。

于是在1922年2月28日晚上七时,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公会召集了经纪人公会证券部会员开紧急会议,最终双方和解,但最大的损失,仍然是普通民众。《济南时报》评价“投机者措手不及,破产者十之八九。”

3/根据地的金融市场

按照当时人们的说法,根据地里的都是不懂金融,但是,根据地以及根据地之后的解放区,债券,银行等金融手段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清末民国,人们是怎么看股票这种事的?

大革命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除借助公债形式发行根据地公债,动员根据地的财力、物力支援革命战争和各项建设事业外,还采用股份制形式,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创办根据地工农银行和建立生产合作、消费合作和信用合作社。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以前,苏区先后创办了东固平民银行、赣西南银行、闽西银行等十几家工农银行。这些银行设立时,资本来源除一部分由苏区政府或红军拨款外,其余则是集股筹资。

清末民国,人们是怎么看股票这种事的?

合作社是从根据地时期发展到新中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经济载体。合作社又有消费、供销、生产和信用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但它们都是采用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面额较小,一般为1元,也有5角、5元和10元的票面。购买合作社股票,既可用现金,也可用实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