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小孩炒股亏钱(炒股亏钱为什么还那么多人炒)

2021-12-30 16:11 作者:外滩教育 围观: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看点 面对日益疯狂的分数追逐,你会让孩子加入其中吗?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为此,外滩教育特约作者、法学博士方也,讲述了女儿从国内幼儿园到加拿大高中一路深陷“学业内卷”,与此同时,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应未来的教育的心路历程。经历过犹疑和焦虑后,作者最终鼓足勇气,坚定地选择了不让女儿参加任何补习。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方也 编丨Amanda

学期刚开始的一天,女儿回家告诉我:“Julia今天在数学课上哭个不停,我陪着她在厕所整整呆了一个小时。”

Julia是个很可爱的白人女孩,她从小喜欢数学,也在外面上一些数学课,不过她学的是兴趣拓展之类的,并不是早学培优的那种。

由于学校数学课上大部分孩子提前学过,老师就不讲基本内容了,这下Julia就懵了,她边哭边问我女儿:“我是不是很Stupid?为什么我听不懂啊?”

我问女儿:“你一直陪着她不就耽误上课了吗?”女儿说:“我能体会她的感受,因为我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哭过啊。”

和国内相比,加拿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是不大的,但是,华人圈的学业内卷却非常严重。学得早、学得多、学得深的做法非常流行:

别人学习一小时,我学习三小时;

别人学一遍,我学三遍;

别人还没开始,我已经学完了。

好的学校必定是华人孩子云集,早学、多学、重复学的氛围因此也比较浓厚,这给那些不补习的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

我女儿从小到大,基本没有上过补习班,作为父母,要想保持淡定,坚持教育规律,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定力,我在这个过程也会有自我怀疑和不安,但最终我还是相信自己的选择。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女儿在学业内卷中哭泣

女儿进入高中后,因为学业内卷哭过好几次。

第一次科学课,老师还没有展开讲,一些孩子已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因为他们已经学过了。

面对着那些陌生的概念,我女儿慌了,她脑海里翻腾得是:为什么他们都知道?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越想越紧张,越想越惶恐,整堂课都没有听清楚老师在讲什么。

晚上回到家里,看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大脑一片空白,不禁大哭了起来,“妈妈,我肯定要FAIL了。”女儿对我说。

我相信学校的课程会让大部分孩子能够学会,但毕竟是高中了,学习成绩关系到将来考大学啊,万一她自信心受挫,学不下去怎么办?我也担心了。

我联系了科学老师,老师叹了口气:学校一再劝说不要到外面提前学,为什么有些家长宁愿相信外面的补习机构呢?外面学得不系统,甚至是一知半解或者是错误的,而且还让其他同学紧张。

我会告诉班上没有学过的孩子,只要他们认真听课和完成功课,都会有不错的成绩。

这位老师显然不了解华人家长的心理,早学多学不是因为不相信学校,而是因为如下原因:

一是可以在学校拿一个好成绩;

二是可以尽早参加AP考试,多考几遍拿个最高分;

三是许多学术竞赛需要提前把基本知识学完。

但是,这种早学多学的潮流不仅仅是制造恐慌氛围,还会引起学校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让那些没有补习的孩子面临更大的挑战。

科学课换老师后,女儿又哭了一次,可能是看到有不少同学已经学过了,老师课上讲得很少,大部分时间就是让学生自学。

这位老师给我的解释是:这些课程内容并不复杂,孩子们自己看书就可以学会,进了大学主要靠自学,现在提前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有好处。

老师似乎说得很有道理,好吧,我无法说服老师改变教学方法,只好鼓励女儿要对自己有信心,心里暗暗做好打算,女儿如果自己实在学不懂,那就只好请个私教了。

进入高中以来,女儿每次开始新的课程,我都会紧张观察她的反应,好几门课程的第一个星期,她基本都是在FAIL的恐惧中度过,之后才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虽说“内卷”是这两年才在媒体上兴起的一个新词,但我感觉自己在内卷的惊涛骇浪中,已经挣扎了十几年了,还是女儿在国内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遭遇内卷。

女儿升入幼儿园中班后,突然发现放学后没人玩了,原来中班孩子已经开始上课外班了。

女儿的好朋友妞妞,英语、数学、诗歌、左右脑开发等兴趣班全面开花。为了学好英语,她的妈妈一年砸十几万,家中还有菲佣陪同练口语;妞妞同时还背着唐诗宋词,练着毛笔字……

女儿所在的是个双语幼儿园,大部分家庭都是准备将来要出国的。妈妈们都知道这么多知识塞进小脑袋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但是没办法啊。

一是将来要出国,英语是重中之重;

二是因为要出国,更需抓紧在国内的时间把中文学好;

三是国外基础教育不如国内,出国之前要多学点。

这些补习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我也不淡定了,跟妈妈们结伴四处考察补习班。在眼花缭乱的招生说明中,我注意到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关键期”,比如三岁是开发左脑的关键期,四岁是数字敏感期……不上补习班,让孩子错过这么多关键期,我会不会对不起孩子?我也开始焦虑了。

我看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也跟一些专家和老师请教,最后我总算说服自己没有加入内卷大军。现在回过头看看,我还是很庆幸当初的决定。

幼儿园小朋友的课外补习班其实学不了多少东西,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一星期两次英文课没多大作用;数学、科学思维、诗词启蒙还太早,幼儿的敏感期是存在的,但应当主要从生活和玩耍中学习。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现在国内很多家长会认为对抗内卷的办法是尽早出国留学,但是,除非你不接触华人圈子,否则你还是会在一个教育内卷的漩涡中。

我女儿是小学一年级来到加拿大读书,当她英文26个字母没认全的时候,周围的华人小朋友个个都是超前学习的小牛娃了。

比较和竞争是人类的天性,我不想让女儿抢跑,但我也不愿意我女儿落后。要不要让女儿上补习班?我再一次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还是当小学老师的朋友坚定了我的信心,她告诉我小学的知识是实在太有限了,其实小学三年级之前不教任何知识都可以,四年级开始用三年时间就可轻松学完小学课程。

为了这么点极其简单的知识,让孩子不停地重复学习,不仅是浪费时间,也在摧残与扼杀孩子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通过一次次地战胜疑虑,我不让女儿上补习班,已经从幼儿园坚持到了高中,虽说现阶段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想我仍然会坚持下去。

我认识的很多妈妈们,开始也跟我一样的想法,最后都不由自主地被内卷所裹挟,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我一个人。

我为什么能坚定我的选择?不是因为我女儿天赋秉异,而是因为我对内卷的代价有深切和具体的感受。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学霸们的尴尬

在《为什么北美家长不愿意鸡补习,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一文中,我论述过“早学培优”是一种没有意义的伪学习,短暂的成绩优势背后,付出的代价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些读者对此并不认同,相反,他们觉得“学得早、学得多、学得深”恰恰有利于思维发展,那么,我们以学霸为例来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学霸无疑是“早学培优”的成功者,虽然新闻媒体中的高考状元,都是自觉学习不上补习班,但是,事实上,学生凭借一己之力很难赢过强大的补习机构,正如国内某顶尖高中校长证实:至少七成学霸是补出来的。

学霸应该是聪明的,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了太多国内名校的学霸,但是我发现他们有时候显得“不太聪明”,独立思考能力像是一道高高筑起的门槛,让他们难以逾越,不仅学霸的光芒黯然失色,而且会进入很尴尬的境地。

并不是学霸们变笨了,而是因为早学多学重复学破坏了他们的思维,也让他们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他们身上的灵气也因此消失了。

已经有数据表明,学霸们进入社会的成就低于人们的预期,事实上,让学霸们更为尴尬的是,很多学霸只会考试,却不会做研究。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认识一位有着辉煌经历的超级学霸,小学和中学期间各跳过一次级,作文获全国大奖,报纸电视台还采访过他,国内顶级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做博士。

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中外比较研究,暑假回国希望我能帮助收集一些资料。他的博士论文进展非常不顺,开题报告好几次才通过,至于最终能不能完成论文,他显得十分焦虑也没有信心。

为什么名校毕业的学霸不会做研究?通过跟他的接触和交谈,还是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他缺少做研究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的说法,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毫无条件地接受学到的知识;

二是无法分辨不同观点哪个更有道理;

三是通过分析、取证、推理等方式,判断出哪一种观点更有说服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维。

这位耶鲁博士非常勤奋,阅读了大量的研究文献,但是却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他提不出问题,也不能通过批评、分析来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无法深入探究问题,更谈不上创新,论文因此陷入僵局之中。

我问他为什么选择中外比较的研究题目,他说对他来说比较容易完成。

作为一个博士,他既缺乏做研究的基本素养,也没有对研究的热情和知识的好奇心,我也替他的论文担心。

我真的是很为他感到可惜,从小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父母也是竭尽全力培养,稍经补习机构的点拨,立刻成为顶级学霸,学得早、学得多、学得深让他早早地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吞噬了可贵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付出的代价是人生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学霸不会做研究的现象其实很普遍,国内的博士和硕士的导师应该都有这方面的教训,欢天喜地地录取了考分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发现缺乏创意和个性,无法在研究上取得突破;倒是那些成绩中等偏上、但又有自己爱好和想法的孩子,却更有后劲,会有令人意外惊喜的表现。

钱颖一教授也证实了这种现象:我在美国大学任教经历中发现,中国留学生往往在硕士和博士头两年的考试中领先全班,因为他们学得早、学得多、学得深。但是在此之后,当到达了知识前沿时,在需要自己探索新知识的时候,中国学生的通常优势就没有了。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如果家中有天赋很高的孩子,我真的很想劝父母们目光放长远一点,除非在某一领域已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否则不要追求早学多学,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当学霸,保护好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许会从这些孩子中间产生。

也许有人会说,普通孩子不需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只要把成绩搞上去,能上个大学就行,因为将来在普通工作岗位上也不需要创新。

其实,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是需要创新思维的,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一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人,可以胜任标准化的工作,一旦超出预期的情况,便会无所适从;而那些有创意、善于学习新知识、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往往在职场上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学业内卷给我们带来的代价是惨重的,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而且让很多孩子没有达到人生应有的高度。

网易CEO丁磊曾经在媒体中提到: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是网易用人的评判标准,但是在中国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即便是名校毕业生也有很多人不具备。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我为女儿的人生托底

我女儿学校时常会发布一些杰出校友的消息,如果说政界、商界的成功者以白人居多还可以理解,但是,学术界也没有华人的身影,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学校每年的学术大奖悉数被华人孩子包揽,白人孩子不是忙于体育就是社交派对,我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当中将来会产生科学家和教授。

去女儿同学家去做客,这家爸爸是加拿大非常著名的医学专家,他对华人孩子忙于补习不太理解,他认为成绩不重要,孩子的擅长和兴趣更重要,当他跟我谈及他本人和他家孩子的经历,倒是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的困惑。

他家大女儿酷爱足球,入选了加拿大青年足球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比赛和训练,成绩很一般。高中时发现喜欢生物,大学读的是非常难的生物工程专业,他也曾经担心过。后来发现老大学得废寝忘食,越学越好,越学越有兴趣,大三开始和同学开公司合作研发了。

他自己在学生时代成绩也一般,一直到了大学二年级后,突然对医学感兴趣,从此就特别用心地学习,行医几十年,他始终非常热爱这个职业。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按部就班地跟随学校的学习进度自然成长,当孩子找到适合和擅长的领域,自然就会开花结果。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我们大多数父母既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我们不擅长启迪孩子的智慧,也不太清楚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让孩子上补习班,不去人为地破坏孩子的思维发展。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做一些研究,就是因为我的思维能力没有被很大程度地破坏。

我的学生时代是真正的学习靠自觉的年代,我没有任何补习经历。同时,虽然是文科生,但我特别不喜欢重复和背诵,我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的分数永远在班级平均线以下。

当年我参加高考,数学是满分,英语和语文也是非常强。我也曾经遗憾过,但凡我稍微多背点,我是不是可以考进北大啊?

现在想想,正是因为当年没有养成严重依赖重复和记忆的思维惰性,才使得为日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留下了一些空间。

我是国内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的,一直到本科毕业,我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科研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才发现,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人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此后漫长的博士和研究生涯中,通过撰写大量的科研论文和国外学术交流,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被慢慢地启发出来了。可以说,也正是因为我个人的经历,让我更加确信补习班是得不偿失的。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有学者认为教育内卷的实质就是在“占坑”,只有抢占到最好的小学,才能进入到最好的中学,然后进入到最好的大学,最终目标是抢占到最好的工作。

那么,大家都上补习班同时坑位不变的情况下,不补习的人可能最后什么坑也占不到,因此会面临失败,这也是人们为何加入内卷的原因。

我也无数次问过自己,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如果在“占坑”中失败,会不会剥夺孩子未来成功的机会?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想起我表哥的故事。

我和我表哥相比,是典型的“学霸”和“学渣”的区别。我985本科读到博士,有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表哥勉强职高毕业,好在他从小喜欢鼓捣各种电器,开了家电器修理小店为生。

这么多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表哥小店的业务也在不断技术升级,从最初的电视机、冰箱修理,到后来的电脑和手机组装和修理,现在他又学会了编程,承接网站设计业务,小店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

表哥的收入超过我,日子过得也不错,但是,在亲戚们的心目中,他仍然不如我,因为大学文凭和体面的工作,才是主流意识中的“有出息”。

但是,不久的将来,这一观念应该会被改变,像我表哥这样不断转换领域,不断刷新技能和知识,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的人生轨迹,今后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未来世界充满着巨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冲击下,旧的工作在消失,新的工作不断涌现,“占坑”已经不再重要,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未来生活的最大保障。

我不要我女儿把大好时光浪费在重复的知识学习,我也不希望她把精力耗费在分数的疯狂追逐中。

不参加补习班,能够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自己,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她也能够充分享受美好的青春岁月,放学后和同学一起逛街喝奶茶,晚上回家还可以看看电视电影,周末节假日和亲朋好友聚会。

我相信只要我女儿拥有着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领域,她一定在能这个社会很中找到她的一席之地。

总之,我坚定我的选择,我也相信我的选择。

疯狂的分数追逐中,孩子被“学业内卷”到哭,而我依旧坚定不补习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