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处理与预测的对照

2021-12-22 21:09 作者:股市帅锅 围观:

前言:

炒股肯定少不了预测,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选股,在买入的那一刻,已经认为这个股票要涨,认为要涨,就是一种预测,因为我们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这个无关对错。但在买入之后,股价的走势,是否和之前的预测相符?持股是凭预测,还是有其他方式呢,坚持自己原有的判断,还是做了足够的预案,哪种方式更好?本文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

股市认知篇08:提前预测和应对措施,有什么不同?

正文:

什么是预测?预先测定或推测,就是对未来尚未发生的事物,做出判断。作为股民来说,由于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的差异,对于股价的涨跌预测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感觉这个股票要涨,所以准备明天买入;感觉这个股票要跌,所以现在卖出。感觉,也是预测的一种,也是最为原始的方式。通过对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分析,对财务报表做出数据分析,或者对相关股票的走势图形做技术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某个股票要涨,或者说某个股票要跌,虽然过程更为复杂,但本质上仍旧是预测。

所以买入股票之前,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和预测,分析的依据越充分正确,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但预测终究是预测,我们无法保证预测的结果一定会发生。不管用什么理性的预测方式,总是免不了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然而这个主观因素,却是最为不确定的,有时候对,有时候错,所以预测是否能够成功,只是一个概率,而预测可能失败,则是绝对的存在。

在选股的时候,我们找到一个自认为很好的股票,做了大量的求证分析,然后自信满满地买入,马上涨是少数,大部分时候,却是前面涨得好好的,为什么我买入就开始回调了呢?其实已经是踩了第一个从众心理坑,你认为这个股好的时候,还有更多的人,也认为这个股好。就算这个股是真的好,主力也不想有很多的散户在低位跟入,低位震荡是难免的。

相对正确的预测方式,是站在主力的角度去思考,主力的操作意图是什么?只要主力想做多,还没有派发的意愿,那么就对了一大半了。但是,主力也无法逆势,2015年和2018年,多少好股腰斩,在这样的周期中,主力想做多也无能为力,只能被动得低吸,反弹时T出,降低持仓成本。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周期里,还用自己之前的预测作为持股的理由,很可能遭遇账户的滑铁卢。

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需要有预案,有应对措施,就是想好对策。如果出现情况A,买入;出现情况B,加仓;出现情况C,减仓;出现情况D,止盈;出现情况E,止损。我们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尽管还是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但有了预案,交易就是闭环的,交易有终点,账户就有防火线。

虽然对于这些情况的设定,还是带有主观因素,对于什么样的情况,做出什么样的交易动作,未必正确,但在这个过程中,主观因素不是占主导,没有先入为主,没有对股价走势抱有固执的成见,尊重市场,顺应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对止盈、止损的设置,有比较清晰的标准,这样的交易是有计划的。

那我们普通散户是怎么做的?很多都是凭预测交易,自己没有预测能力,就依靠别人,到网上去看大V对于大盘的多空预测,指望别人的预测能力,自己根据这个节奏来选股交易,结果呢?不管是选股还是交易,没有一个环节是靠谱的。更为离谱的是,赚一点点钱就卖出了,如果被套,很少看到有人在买入时就设置止损,都是套到熬不住了才卖出,完全没有预先想好应对措施。

再想想我们强大的对手,机构是怎么做的?投资委员会开会设定投资方向,每个板块买多少份额,设立盈利目标,设定清盘点位,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计划,再交给投资经理和下单员去执行。这么专业的机构,都设立预案,何况我们散户呢?散户没有这么做,只是认为自己资金太少了,何必这么认真呢?实际就是对自己账户不负责的态度,亏损也情有可原了。

当然,投资者对自己预测能力的信心,往往是前期的盈利能力培养出来的,持续地预测成功,不断地实现适应,会使得自己自信心爆棚,对自己产生迷信。在股票被套后,没有理性地去分析当时的市场形势,也没有设置止损,最后因为自己的自信,让自己陷入困境。特别是一些高杠杆的产品,一定要设立清晰的计划,股票被套,抗一抗也许还能涨回来,但期货等品种,死扛的下场往往是爆仓,甚至穿仓。

靠预测来交易,哪怕胜率有95%,但只要错一次,就有可能清零,预测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每一次都对,我们更需要的应对措施,是交易模型,在交易模型上,把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设立应对预案。如果交易模型足够精细,则可以转化为量化交易,即让电脑去执行我们的交易计划,摆脱人工的盯盘。

应对措施,永远比预测更有效。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理性,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