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红高粱电影好看吗怎么样

2022-03-05 13:52 作者:周游世界电影 围观:

说起国内的电影导演,不得不提张艺谋,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我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张艺谋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从电影摄影师到电影演员,再从电影演员到电影导演的华丽转身。1950年出生的张艺谋,可谓是大器晚成,由于年代的特殊原因,在28岁的时候,张艺谋依然是一名工厂工人,在当时,张艺谋最大的梦想便是当上工厂的摄影干事。据说为了摄影爱好,当年张艺谋还通过卖血来购买摄影器材,正是凭借着人生的逆境中,有如此执拗的坚持,张艺谋才一步步实现并突破自己的梦想。

1978年,张艺谋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系,和他同一届的,还有国内第五代导演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陈凯歌。不同的是,当年陈凯歌就读的是导演系。在刚毕业的几年,张艺谋和陈凯歌还有过几次合作经历,他们合作完成的《黄土地》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扛鼎之作。在一次次完成华丽转身之后,张艺谋对电影的野心已经不再仅限于此,后来他从广西电影制片厂跳槽到老家的西安电影制片厂,而这个过程中,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天明开出的让张艺谋当导演的诺言,是“诱使”张艺谋跳槽的核心条件。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在跳槽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第一年的时候,张艺谋先是以摄影和演员的身份参与创作了电影《老井》,这部影片让张艺谋获得了金鸡奖的最佳男主角。正当很多人为张艺谋的成就欢呼雀跃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他作为电影传奇腾飞的一个开胃小菜。在1987年的时候,张艺谋开始以导演的身份,着手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搬上大银幕。这是一项极富有挑战的工作,不要说当年莫言的知名度,即便是现在,很多人对莫言的印象也仅仅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很少有人看过他的小说。所以当年《红高粱》这部小说的流传度很低,而改变这样的一个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受众基础,而这个作品吸引张艺谋的地方,正是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为了创作好这部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张艺谋联系到了原著小说作者莫言担任电影的编剧之一,并发动演员海选。据电影的副导演杨凤良后来回忆说,当时选演员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要符合角色的形象。当时选演员并没有任何的功利心,目的很单纯,也没有炒作的想法。即便是影片的男主角姜文,虽然已经凭借《芙蓉镇》有了名气,但是依然要经过面试,而面试姜文的人,则尽量的不去看《芙蓉镇》中姜文的表演。为的依然是演员和角色外形与气质的符合性。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在选女主角时,巩俐让大家有了犹豫,因为巩俐的外形偏瘦,不太符合大家心目中“九儿”也就是“我奶奶”的形象。但是在试镜,试妆之后,巩俐身上独特的气质吸引到了众人,特别是张艺谋,他再略微犹豫后,确定巩俐就是自己要找的“九儿”。后来莫言第一次见到巩俐时,也担心张艺谋看走了眼。但是当影片上映后,巩俐不仅征服了张艺谋,还征服了世界观众。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红高粱》这部电影的主演除了巩俐饰演的“我奶奶”九儿和姜文饰演的“我爷爷”余占鳌,还有另外一位特别的“主演”,那便是百余亩青杀口的野高粱。当年拍电影时,张艺谋执意要到莫言的老家高密东北乡实景拍摄。这让莫言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莫言小说中的红高粱,并不是莫言亲眼所见,那只是他心中故乡的传说,是他的神话。而那个时候的高密,也早没有百余亩的高粱地了。所以要拍,就还得重新种高粱。张艺谋倒是不觉得艰苦,他们为了赶进度,甚至在项目没有批下来之前,吴天明便私自下令种下了百余亩高粱。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可能就是这种为了电影单纯的想法,让这部影片最后拥有了超越时间和国界的艺术感染力,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张艺谋虽然在电影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次却是张艺谋第一次做导演。但是张艺谋并没有想太多,他当时只是单纯的要拍摄一部心中想要的电影。为了更加契合自己内心的想法,张艺谋对原著小说的故事情节做了大量改动。因为是现代的写作手法,所以《红高粱》原著小说中,很多写作手法比较超前。而对于自己的小说被改编,莫言倒是表现得很大度。

“我对张艺谋没有任何要求,我说我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改编他们的作品要忠于原著,改编莫言的作品爱怎么改怎么改。你要“我爷爷”、“我奶奶”在高粱地里实验原子弹也与我无关。非但无关,我还要欢呼你的好勇气。拍好了是你张艺谋的光荣,拍砸了也不是我的耻辱。”在谈到小说被改编时,莫言如是说。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正是有了这样的“特权”,也使得张艺谋可以放手去做,大胆去改。事后电影的效果也证明,莫言没有信错人,张艺谋也的确不负厚望,最终不仅张艺谋获得了光荣,莫言也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最大限度的一次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电影艺术和文学艺术看似相通,但是也的确有着很大的区别,毕竟表现内容的载体有很大的不同,电影依靠银幕上的画面,人物对白,配乐,等全方位的电影语言去感染观众,将观众代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而小说需要的是以文字的技巧,带着观众放飞思想,共同去幻想那个遥远的传说。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所以当拿到最终版的定稿剧本时,莫言很是感慨,定稿的剧本和他们之前确认的内容变化很大,张艺谋做了大量的删减,仅仅保持了十几个场景。莫言惊讶地发现,原来就这么点内容就可以组成一部电影。但是当看到影片后,莫言才明白,拍电影和他想象的差距很大,在剧本中颠轿仅仅几行字,但是在电影中却足足颠了5分钟。这便是电影直观的魅力和冲击力,《红高粱》很好地发挥了电影语言的效果和渲染力。

这种渲染力相较于小说而言更为直观,更富有感官上的侵略性。而这也正是莫言在原著小说中所要体现的,但是《红高粱》发表后,并没有引起轰动,当时这本小说也仅仅是在文学圈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普通读者中的流行程度却很低。所以当时莫言并没有凭借这部小说有太大的知名度。虽然莫言并不反对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电影,但是他本人当时因为一些情况,却对小说改编为电影并不感冒,他的父亲在当时还告诫他,要保持低调。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后来《红高粱》参展柏林电影节,一举获得柏林电影节上的金熊奖,让国产电影在全世界扬眉吐气,而《红高粱》的电影票也从几毛钱被炒到了5-10元钱。后来莫言回忆:“电影真是了不得,大半夜回到北京,还能听到有人唱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莫言也由此发出感慨,还是电影的影响力大。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是莫言自己的书生意气,同时也是他对电影的一次再认识。莫言也坦言银幕上的画面的确很震撼,非常的具有感染力。而他也庆幸张艺谋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好导演。

当年《红高粱》有多火,连莫言都惊讶: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这部影片上映后的25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国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他的这次获奖,更为《红高粱》这部影片增添了传奇色彩。这也说明张艺谋非常有眼光选到了这样一部珍贵的作品,而张艺谋和莫言虽然分属于两个领域,但是他们艺术相通的力量,让他们彼此在各自的领域中相互成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