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护法电影好看吗

2022-03-04 13:54 作者:云川二三 围观:

浅谈《大护法》剧情背景与人物塑造

中国近几年优秀动漫可谓是层出不穷,在以往看来堪称定鼎之作的作品,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就有《大圣归来》、《大护法》、《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妙先生》、《姜子牙》等问世,尽管这些作品都还有着各式各样的缺点,但我们依旧要承认它们的优秀制作。接下来,我们就其中的《大护法》来赏析一下。

《大护法》是一个以中国丹青中传统的水墨画法为底色的动漫作品,从画风上来看它更加接近我们所说的儿童向电影,但为什么它的票房会高达八千万呢?这就不得不谈到这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剧情、人物塑造和精神内核,我们先简单的讲述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大护法在寻找他们国家的王子的途中来到了花生镇,然后经历了追杀与被追杀,在花生人和人之间徘徊逐渐发现真相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中的人的性格都极具个性,我们无法明确的定义他们的善恶,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只是追求自己所求的人罢了。甚至于这个故事都是一个极具两面性的故事——“人与人”或是“人与动物”。

一、多角度分析剧情背景

一方面是被当做奴隶和两脚羊的“人”,是怎样在高度压迫、宣传洗脑和隐瞒真相的外部条件下逐渐从麻木无知到产生自我意志,奋起反抗并且推翻了统治者,也就是他们眼里的“神”的一个过程。

那另一个角度呢?一个屠宰场依靠每天的出售屠宰动物剩余有用肢体和其他残留赚取利润,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这个屠宰场都安静本分,直到某天屠宰场老板发现了那些待宰杀的动物开始口吐人言,然后国家上级领导还亲口宣判这个屠宰场为非法机构,需要立即拆除,甚至在最后老板的后代也给了老板一个背刺离他而去,几十年苦功如烟消云散。

这两个故事明明就是同一个故事,为什么描述出来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呢?我们要知道,这两个角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我们是否把花生人当做“人”看,如果我们把花生人当做另外一个次一级的物种,例如猪、牛、羊等等家畜来看,那故事就是在第二个上发展:畜生会说人话,还学会了造反;但一旦我们把花生人真正的当做人看待,那就是第一个了,这个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压迫问题了,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找明立场,并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谴责践踏了人类尊严的家伙。而这就是不思凡在剧情构造的上的妙笔了,他在明面上将人物善恶写的很明确,告诉了观众那个人是反派,可是当我们看完全片自己回去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貌似这个电影中人物的立场并不是很明确,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找到他们的正确。

二、人物特征梳理

人性是傲慢的,我们会对其他物种带上一股悲悯之情(狗、猫等),高高在上,我们会肆意的玩弄动物却习以为常(蚂蚁、老鼠、蜘蛛、青蛙等动物),同理,花生人在欧阳吉安的眼里就是一群“牲畜”,而牲畜是不配有任何感情的,所以他们哪怕只是在接吻也会被枪毙,花生人短暂的一生中只是为了迎来最后的屠宰——鬼蘑菇的长出,欧阳吉安说鬼蘑菇是瘟疫的象征,它们应该***来阻止瘟疫的扩散,剩余的花生人也在对瘟疫的恐惧中沉默着,但其实这只是欧阳吉安编制的谎言,真相是什么呢?鬼蘑菇象征着花生人已经成熟了,可以作为一个“货物”出售了,这本质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么这会引起王子甚至是大护法的同情呢?

因为他们知道花生人是可以交流的,它们有足以和人类媲美的智商,甚至它们可以口吐人言,所以在他们眼里,花生人是“人”,这点在电影开篇时就已经给出了,大护法在镇口的时候说了一句:“这里的人可真奇怪。”这说明在大护法眼里花生人只是奇怪一点的人而已。在全片中大护法和王子也都在称呼花生人为人,还和其中一个花生人成为了朋友;而欧阳吉安呢?他叫它们猪猡,叫它们畜生,不允许它们有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思想,毕竟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货物有自我意识变得不好控制。

本篇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庖卯,他是庖丁的后人,在花生镇生活是为了成为祖先一样的人出人头地,欧阳吉安也许诺他可以有数不尽的花生人尸体供他练习,所以他就成为了欧阳吉安的专用屠夫,而在他与大护法初次相遇时根据他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待花生人的态度和欧阳吉安是一样的,不过他本身是一个无知的状态的,他不知道花生人会说话,不知道花生人有智商,他只觉得这是牲畜,所以当后来他听到小姜开口说话后剧烈的呕吐,证明他自身对于这种事是不能接受的,他在怀疑自己过去都做了什么,但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他选择了继续蒙混下去,这也导致了他最后凄惨的结局。

这是一个灰暗至极的故事,不思凡用可爱的画风讲述了一个惨淡的故事,以人性的凶恶谱写了这一故事,

不思凡用动漫借喻现实,把现实生活中的商人,高官,愚民,刽子手还有被权力侵染的下一代写了出来,欧阳吉安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商人,为了钱他可以做任何事,小鸣就比他显得更有见识,他为权,从剧情中不难看出他为了成为王子身边的重臣不择手段,而王子最后也被迫的收下了他;花生人是闷不做声只顾低头的民众,他们其中的大部分无论是被奴役还是造反都是被动的,欧阳吉安强势时委屈求全,瑟瑟发抖,毫无主张,在欧阳吉安倒台后他们转头解放了另一个不知善恶的怪物——母亲,俯首祷告,全然一副无知模样;庖卯是一个愚蠢而又相对单纯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梦想,哪怕为此杀人,哪怕他于心不忍,但他总会装傻下去,助纣为虐。

而在不思凡的另一部作品《妙先生》中,也依旧是这个风格,他貌似很喜欢去描述那一个愚昧无知的世界,他在急于将自己心中那个昏暗的世道讲出来,他想让天下的人都明白什么是对的。但在这个昏暗的世界里,总会有那几束光,王子、丁果、殷凤、梁老头、大护法;在他们眼里这个世道是不合心意的,他们要么逃避,要么去改变,但在最后王子决定担起天下,和那个只会逃避的自己做了告别,丁果不想杀好人,但想要彼岸花好人就必须死,所以他问妙先生:“这是什么道理?”他选择让人自己做出选择,而殷凤就很果断,在她眼里一个人的死去换天下安宁是值得的,所以她会去杀死彼岸花的宿主,大护法会困惑会焦虑,但他还是会选择拔刀而出;他们的选择都不同,但都成为了那曙光。

不思凡或许是想告诉我们,世界或许很糟糕,但总会有人为了我们去打破这个世道。他的作品一向都以一种反差感出现,《大护法》是一个十二禁的影片,但不思凡和我们说希望我们都是孩子,或许这就是他对世人的期望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