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山染故人电影好看吗

2022-03-02 06:09 作者:影评时光机 围观:

从2013年开始,贾樟柯坚持了许久的风格,因为当年的电影被封印而消沉了不少,《山河故人》能够成功登陆院线,这里面必然有着贾樟柯的妥协和改造。

而贾樟柯究竟学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又妥协了什么?我们如何看懂他与他的《山河故人》,我们从贾樟柯说起。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一:贾樟柯与贾科长

贾樟柯,人称贾科长,这个透露着浓烈体制色彩的别称由来,倒没有太多神秘之处,樟柯倒过来就是柯樟,在贾樟柯的段子里他这样写道:某日自己百无赖聊,在小西天的巷道上四处闲逛,无意间钻入了路边的一个盗版碟店,在翻取一番无果,正要转身离去时,老板对我说,有一个叫做“假科长”的《站台》想要么?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贾樟柯当年把这个段子录进自己的随笔,是为了自嘲还是打趣?这个桥段是真是假?这么多年过去已经无人可以弄清。只是至此以后,贾科长这个名号就在贾导的拥趸之间传了开来,除了顺口以外,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科长”这个称谓颇像贾导的现状。

什么是科长?刚从底层科员慢慢升来,却又离更高的下一级别主任差的海远,贾樟柯在中国的导演圈里大概就是处于这样的一个级别。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不算名导,却好似名导!

为什么好似?

因为如果论及国际化的影响,贾科长很猛,从《小武》到《站台》再到《世界》,1998-2004,六年时间,三部电影接连闯入了柏林、釜山、威尼斯和戛纳。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但如果要说贾樟柯是名导,他在国内的导演圈,名气又着实离一线差了几个意思,甚至贾樟柯自己都戏谑自己为“县城化导演”。

(*在贾樟柯的诸多作品中,山西的县城、乡镇是电影故事的主发生场地,再高级一点的繁华,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呈现形式就会显得很寡淡,最多也就用上个私人飞机,如煤矿老板总爱买飞机,所以贾樟柯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嘛只能拍县城化的电影,再高级点的繁华,我就拍不出来了”)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这样的国际化,又这样的县城化,都集中在了贾樟柯一人身上。

兴许正是为了谋求改变,想从县城化的模块里跳转出来,2015年的年初,贾樟柯拍了这部《山河故人》。

它的故事就是名字,说的是“山河依旧,故人不在”,但它的发生场地却是“县城到都市,再到国际”,故事依旧熟悉,场地却有些不似科长作风。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二:我们再说故事

《山河故人》不算禁片,但也不那么好找,它存在于某些播放平台,但犹如束之高阁的经书,看似很好,却颇为难读,所以名气虽亮不广。

这种风格,并不只在《山河故人》,贾樟柯的多数电影都是如此,它单调、无趣,就连故事里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但是喜爱的人,却又爱极了这种色彩。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山河故人》的第一段故事发生在山西汾阳,那里的天空更加“灰暗”,因为那里有着煤矿。

经营加油站而变得风生水起的张晋生(张译 饰)打起了煤矿生意的主意,他以低价收购了一家煤矿,在成为煤矿老板的当天便开除了矿上的一个工人。

这个工人叫梁建军,与张晋生是发小,关系一直不错。

能让两个关系一直不错的男人闹掰,一般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意竞争,一个是女人竞争。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沈涛是一位小学老师,她常说:“要是自己的颧骨再小点就更好看了”,自认为长相不够完美的沈涛,却紧紧的抓住了张晋生和梁建军两个男人的心。

三角关系在几何学中,是一种颇为坚固的存在,所以想要打破,必将伴随着剧烈阵痛和极速冲击。

张晋生通过开除梁建军宣战,逼迫沈涛二选一挑明,再到用“轿车”、“雷管”做“糖衣炮弹”。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你会发现,三人暧昧的时间用了很长,但打破这种关系却用时很短,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阵痛和隐患其实并未消散,它们不过是被隐藏和压制起来罢了。

(*这一段在第四部分还会提及,诸君且继续阅读)

于是梁建军一走15年,发誓老死不相往来,而沈涛与张晋生则结婚又离婚,一个家分成两半。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这些当初的阵痛在15年的岁月中发酵,然后慢慢释放,最终变得无足轻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把一切交给时间吧”,当初喊着“永远不会再见的梁建军依旧会回到这里”,当初说着“爱你,我就爱你的张晋生与沈涛早已形同路人”。

这是《山河故人》里的第一个故事。

当时间来到2014年,第二段故事的主角已经不再是爱情和这三人。

到乐是张晋生与沈涛的儿子,离婚以后跟了爸爸去了上海,多年以后再回到汾阳这座生养他的地方,他开口喊的妈妈已经变成了“妈咪”。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一别经年的冲刷下,血浓于水又能如何?到乐对于眼前的这位女人,早已没有了情感,倒不是因为他的残忍和淡漠,只是一种单纯的陌生和疏远。

于是沈涛为了可以让自己在到乐的心中留下痕迹,她选择了坐火车送到乐回上海,沿途的风景倒也挺美,几天的时间也并不算短,但分别时陌生依旧。

沈涛送给了到乐一把钥匙,说:“这是家里的钥匙,你随时可以回来。”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沈涛分别时是憧憬的,她认为到乐一定会常回,如果没有后面的父子移民,也许真会如此。

第三段故事,又是十载光阴以后,2025年到乐与张晋生早已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是的,在到乐与沈涛分别的那一年,他们就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汾阳到上海,几天的火车,看似很远其实很近,中国到澳洲,十余个小时的飞机,看似很近其实很远,沈涛期待中的到乐常来,终究是一次也没有发生。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2025年的到乐,早已忘记母亲的相貌,唯一的记忆大抵便是那串挂在脖子上的钥匙,到乐对Mia(张艾嘉 饰)说这是他的信仰。

Mia是一位中文老师,年龄与沈涛相似,她站在到乐身边就如同母亲与儿子,

但他们之间却发生了“忘年恋”,到乐在Mia身上找到的感觉,究竟是亲情还是爱情,还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互慰藉,其实都不重要。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重要的是:山河依旧,故人早已不在,汾阳的天空下沈涛翩翩起舞,但晋升不在、到乐不在,澳洲的别墅里张晋生衣着光鲜,但亲情没了,爱情没了。

到乐,这位新时代的人物依旧黄皮肤黑眼睛,但父母没了,情怀没了。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山河故人》同样采用了分段式的叙述手法,但与贾樟柯之前的作品不同,《山河故人》的时间线条是单一并一直向前的,所以它很清晰,它的一切故事就是你看到的这些人、这些事。

三:解读山河故人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之前的上一部电影是“TZ定”,而它的故事说了什么不再赘述,你只需要知道那里的四个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它们的共同特性是两个字:“血”、“戾”,在流血的过程中充满了暴力的戾气。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所以被封了。

两年以后,拍《山河故人》时,贾樟柯明显的收敛了许多,整部《山河故人》没有透露一丝血气,但戾气?却被贾樟柯偷偷保留。

只是“血”人人都可以看见,“戾”则因人而异,于是《山河故人》没有被封杀,成功上映,这里的技巧是贾樟柯悟到的还是被迫学到的,没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看出,贾樟柯似乎生怕“戾”隐藏的太深,无人明白,于是在电影中他设置了很多镜头去暗喻:“坐在澳大利亚宽大餐厅里的张晋生与几位中国男人谈笑风生,在讨论最近的某某又被双规”;“梁建军的朋友要去哈萨克斯坦打工,找人凑足了三万元保证金,原本想要开口借钱治病的建军听到这里,也就闭上了嘴”……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诸如此类的暗喻合在一起所阐述的“戾”,便是阶级的分化,穷富的分化,同一片天空下,原本同源、同起点的众人却慢慢的走向了两个极端面。

但这些内容是贾樟柯即想说却又不那么想说的,如果一个人生活已经够苦,再让他品尝更多的苦楚又有何益?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所以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从头到尾没有漏“血”,它就是单纯的在叙述1999-2025这段岁月的变迁,从县城汾阳到都市上海,再到国际化的澳洲。

至于,是否有人都能看到故事背后的无奈、苦楚,以及那些在岁月推进过程中被冲刷的体无完肤的可怜人,则一切随缘。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山河是美的,故人是暖的,但合在一起的山河故人,却有一种说不出味道的冷与丑。

这就是《山河故人》,也是贾樟柯学会的妥协和进步。

四:读懂贾樟柯

有一句话说出来,也许会得罪很多拥趸贾樟柯的人,但我依旧要说:贾樟柯的独树一帜,其实不在于他的才华,而在于他的直率和坚持。

从《小武》、《站台》、《三峡好人》这些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贾樟柯一直在表达底层人物,而底层人物最大的特色是迷茫,即跟不上时代步伐。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所以伴随着这种迷茫就会诞生两种状态,一种是随波逐流,一种是特立独行,但不管是哪种,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悲情色彩。

随波逐流的人,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呈现的形式通常是“村民”、“路人”、“台下的看客”,他们每一次露面时台词都是机械化的:“就听村长的吧,别拗了”、“好、好,再来一个”……伴随着话语的相似,还有着他们眼神的一致木讷。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但他们有错么?没有!

站在他们对立面的便是特立独行,想要拼命抵抗的人,这一类人感受到了时代的巨大变化,但是能力和资源上的匮乏,让他们又无法将之转化为财富,心中的不忿、不甘、不解,却又无处释放,于是就成了戾气。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那他们有错么?也没有!

一切都没有错,这就是时代快速发展所遗留的阵痛,就像《山河故人》中沈涛一遍遍的问“是几何问题还是代数问题?”几何表达的是空间,代数是时间,时空同频的产物是和谐,而时空错乱的产物便是脱节。

同时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极速打破,就会导致很多阵痛会在大发展的洪流中被暂时掩盖和压制,如同第二段中所说:暧昧是长的,打破则是快速的,打破过程中的阵痛,在接下来的15年时间里又被慢慢消化。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这个过程是无奈的,却也是必须要经历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看似很长,但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会显得太过短暂,所以很多固守了千年的陈旧思想要在四十年内迎来革新和瓦解,多数的人就会随波逐流,少数的人特立独行,而阵痛则被压制。

贾樟柯抓住的内涵就是“压制的阵痛”,表达的手法则是通过描写这两种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不遗余力的向世人展示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迷茫和阵痛。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而这种展示,能拍出来和拍的好的导演并不止贾樟柯,但一直坚持在做的却只有贾樟柯。

《山河故人》的镜头中,首尾各出现了一次这样的镜头:一位扛着关公大刀行走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小孩,他的方向与世人背驰,他的装扮与人群相佐。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他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但他却又实实在在的就是普通人,如你、如我、如他。

贾樟柯就是这个人,选择了一个与所有导演不同的方向,但他展现的却也是普通大众,就是你我。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电影是艺术,而艺术多半来源于生活,生活有酸甜苦辣,日子有白天黑夜,有人在拍“白日生辉”,也有人去拍“黑夜无常”,而这个社会需要做的,就是包容一切,容许黑与白,随波逐流与特立独行的共荣共生。

透过《山河故人》,我们离读懂贾樟柯还有多远?

​庆幸这个圈子,有贾樟柯,一直在坚持。

(文/大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