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拉贝日记电影好看吗

2022-02-27 13:38 作者:許亦寒 围观: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文|盐粒

你听说过约翰·拉贝吗?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我还是心里满满的感恩,

去年年初,中国驻德大使馆接到了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不无担忧地说:

“我和家人疑似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有明显的症状。”

放下电话的官员马上向国内反应,于是30000只口罩、620瓶抗疫药品和200套防护服从中国迅速运出,

由德国驻华大使馆人员从柏林驱车700公里,亲手送到这位医生的手中,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这位医生是何方神圣,竟然有如此高的待遇?

他是德国海德堡的医生托马斯·拉贝,正是83年前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的商人约翰·拉贝的孙辈!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右:托马斯·拉贝

时隔80多年,这批来自中国的物资跨越洋海、路途崎岖地来到拉贝一家手中,

仿佛就象征着当年,拉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即便是最危急的时刻,他也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和中国人站在一起,同进退、共患难,

心心相惜的救赎,令人动容,几十年后的报恩,更令人欣慰……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拉贝在中国的30年

拼死拯救25万中国难民

1882年,约翰·拉贝在德国汉堡出生,

他的父亲是一位海上工作者,时不时就会给小拉贝带来很多奇珍异宝,

有一次,父亲就给他带来了中国盛产的陶瓷,精美的花纹、玲珑的形状,很快就让他对这个古老且神秘的国家产生了好奇,

但很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在他1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拉贝也早年辍学,早早开始工作,去了一家出口商行,在非洲工作了数年,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来到小时候好奇的国度——中国工作,

那是1908年,他来到中国,越发地热爱这个国家的人和文化,

2年后,连自己的婚礼,他都坚持要在中国举办,他和未婚妻道拉在北京完婚,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约翰·拉贝和妻子道拉·拉贝

拉贝常常说:“我爱中国,这里有我全部的青年时光。”

1911年起,他被德国西门子中国公司聘用,在沈阳、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经商,

直到1931年,拉贝顺应总公司要求来到南京拓展业务,任南京分公司经理,

他在南京广州路小粉桥1号租下一座小洋楼,小洋楼后面还有一座美丽的后花园,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拉贝故居

有很多西门子公司的同事都在中国安家,为了解决同事孩子的教育问题,拉贝就想办一所德语学校,

他向德国大使馆求经费援助,但德国大使馆却提出了这样的条件,只有拉贝加入德国纳粹党,才能获得建设经费,

拉贝只好同意,他成了德国纳粹党常驻中国南京分部的副部长,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拉开,他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战火越烧越猛,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日军攻占了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有将近30万的中国人因此丧命,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南京城

正在北戴河休假的拉贝闻此噩耗,连夜赶回南京,

当时西门子公司也命令拉贝离开南京,去往更为安全的武汉,但拉贝拒绝了,

他留在了南京,用自己德国人、南京纳粹党分部的副部长的身份,力所能及地帮助南京人民,

其实他也是很不安的,他在日记里写道,

“日本人手里有枪和刺刀,而我——就像前面所说——只有纳粹标志和纳粹臂章。”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但他看不下去日军的恶行,那些人被浇上汽油,活活烧死,妇女被强奸,被枪戳的体无完肤,

他在自己家的后花园里建了一个防空洞,加固梁木,在洞口垒上沙袋,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他在房屋的四周全部插上纳粹党旗,在院门口贴上禁止入内的告示,

刚开始是几十个,后来他的后花园整整收容了650个中国人!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拉贝后花园

他为他们提供食物、住宿,保护他们不受日本人的侵害,以至于他不得不走的那天,

难民们向拉贝再三鞠躬,送给他一块大红绸布,上面写着:

“济难扶危,佛心侠骨”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济难扶危,佛心侠骨”

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微薄,

于是他联合了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亲自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南京难民区国际救济会,前排右六为拉贝

在方圆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大家齐心协力建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这些收容所在战火纷飞、横尸遍野的南京,拯救了25万名中国人……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回国受尽牢狱之灾

晚年贫困,中国为拉贝养老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只是把自己家让给难民们居住,

但实际上,拉贝真的是为国人操碎了心,他不断向德国纳粹总部写信,反映日军的残暴行为,即便这一点作用都没有,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很多日军趁他不在,还会翻越围墙来试图强奸或是杀害妇女,

他就给每个妇女配了哨子,每当发现日军有什么行动,妇女们就吹哨子,

于是拉贝就要马上冲过去把日军赶走,因此他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守在家中,保护人们,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此外,他也经历了很多残暴又惊险的故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现一对落单的中国母女,就发了疯似的把她们往小房子里拽,

母亲苦苦哀求,结果被枪托给砸晕,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一个德国人冲上前,用英语说了一句:“停止!”

日军和这个德国人僵持了一会,看见他手臂上的纳粹标志和腰间别的枪,于是悻悻离开,

那个挺身而出的德国人,就是拉贝,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1938年1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一个漂亮小姑娘的母亲大声叫着我,跪倒哭着求我帮帮她。我一进(她家)门就看见一个日本兵赤身裸体地躺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小女孩歇斯底里地哭喊着。

我用那个畜生应该能听懂的语言冲他吼了句“新年快乐!”,他就爬起来跑了,光着身子,手里拿着裤子。”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1938年2月23日,拉贝不得不奉西门子公司之命,去上海和妻子团聚后返回德国,

即便返回德国,拉贝依然心系南京人民,他拿着自己写的日记,四处演说揭露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一遍遍地播放约翰·马吉牧师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还直接寄给希特勒本人一份关于揭露日军罪行的报告,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但这个报告,居然让他直接入了狱,幸好西门子公司总裁亲自保释他出狱,

但他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全世界都要对日军的恶行沉默,为什么无辜的人们就要这样可怜地死去……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好不容易,战争结束了,他又因为自己纳粹的身份,遭到了苏联和英国的抓捕,再一次进入了监狱,

期间,拉贝接受了同盟国漫长且严厉的审查,一直到1946年6月他才被放出来。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最终被判定是“非纳粹化”、出狱后的拉贝面对的是什么呢?

战后一片萧条的柏林,他的财产全部被充公,家里人连饭都吃不起,只能吃荨麻和橡子汤,

同时,他还饱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折磨,

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南京,人民马上联合起来为拉贝进行了募捐活动,他们整整筹集了1亿元送往德国,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南京政府还发表了这样的声明:

中国的大门将永远为拉贝打开,只要他愿意回到中国,中国将为他免费寻找医生,不仅如此他还可以获得免费的住房和养老金。

此后,南京人民还自发性定期为拉贝寄去生活费,维持他们的生活,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但好景不长,拉贝因为高强度的调查心力交瘁,

1950年,他因中风不幸去世。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拉贝日记》轰动世界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

他过世之后,他的日记也一度被尘封,

直到40多年后,1996年,在美籍华人张纯如和邵子平博士的寻访下,《拉贝日记》才重见天日,

同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日记》首次向外界公开,马上引起轰动,

里面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中600多个真实的暴力事件,这份日记也成了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1997年,拉贝在柏林西郊的占地限期到了,政府想清除他的墓地,

于是他的家人把墓碑送到了南京,如今拉贝的墓碑伫立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如果你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你就会看见拉贝的墓碑,上面篆刻着:

“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如今,拉贝的子孙向中国发出呼救,中国马上响应,筹集了指定的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千里迢迢相扶相助,

抗疫物资上更是细节满满,紫金草和和平鸽作为底纹,上面还印着一句德国名言: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旁边还盖有一枚约翰·拉贝先生曾使用过的印章,印着“福祉长隆”四个字,

无不传递出心心相惜、互相回报的美好,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馆长说:

“这些文字和图案,默默传递一种健康的祝福,也表达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意愿。”

拉贝的故事,延续至今,尚未停止,

张纯如女士曾谈起拉贝先生:

“我想他是觉得自己可以发挥作用,认为如果德国知道日本在做什么,德国就可能阻止日本的暴行。这可能太天真了。

但对我来说,约翰·拉贝是中国的奥斯卡·辛德勒,是又一个面对邪恶勇行善举的榜样。”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确实,他虽然天真,但正是这种不假思索的天真,

可以让他在战火纷飞的南京,仍然接待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

让他可以抛弃自己的安乐窝,去体会苦难人民最深处的渴求,

让他无论遭遇什么环境,仍能不忘初心,坚持为正义、为人道发声,

就像《拉贝日记》中内容简介中写道: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

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也铸造了拉贝的人生观。”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他确实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不屈的人,不屈服于苦难、战争和死亡,

为了救人,他不惜一切代价,

即便是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也不同,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的陌生人,

而这也是深深打动我的地方,他救那些难民,只是因为他们需要,

他不求回报,但是回报却像涌泉一样,滋润了他贫瘠的晚年,

甚至这股泉水,仍潺潺流动,

他的子孙后辈,仍能因为他80多年前的善举,得到祝福,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他的一生恰如臧克家的诗所写的那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参考资料:

约翰·拉贝:《拉贝日记》

万象读历史:拉贝小传: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25万中国人的“东方辛德勒”

David W. Chen (1996):At the Rape of Nanking: A Nazi Who Saved Lives

图片:电影《拉贝日记》、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