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繁花好看吗

2022-02-26 01:28 作者:周到客户端 围观:

今天,《新闻晨报》记者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获悉:

在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中,中国评弹艺术首个国家级剧团——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将带来由团长高博文领衔、改编自金宇澄小说《繁花》的评弹:新版《高博文说繁花》的首次公演!

新版《高博文说繁花》

演出时间:2021.4.11 14:00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金宇澄说王家卫也曾建议用评弹,难怪高博文的这版《繁花》成魔都爆款常青树

评弹《高博文说繁花》,改编自金宇澄的茅盾文学奖获奖沪语小说《繁花》,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间,阿宝、沪生、小毛等一众上海人的生存状况。演出一改两个演员一坐到底的传统评弹形式,五个演员在舞台上有说有唱,有演有讲,既是说书人,也是剧中角。

兼具传统韵味与创新体验,《高博文说繁花》自2016年登上舞台起常演不衰。

金宇澄说王家卫也曾建议用评弹,难怪高博文的这版《繁花》成魔都爆款常青树

采访中,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告诉《新闻晨报》记者,《高博文说繁花》不仅在气韵上与《繁花》熨帖,且大胆创新,一改传统评弹中两个演员一坐到底的一般程式:五个演员说、唱、演样样精彩,既是说书人,也是剧中角色。

作为江南文化的一张名片,评弹与海派文化气息相投。当文字转化为曲艺,旧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地方文化传承而带来的亲近感,让“城市与人”的本相因共情而变得更为深刻。

高博文曾带着评弹《高博文说繁花》走遍上海的文化地标,甚至走到香港,让这个海派故事在琵琶与三弦里流传开来,一度掀起“追评弹”的热潮,尤其大量“后浪”成为评弹《繁花》的忠粉,也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

不要低估了“后浪”的欣赏水平金宇澄说王家卫也曾建议用评弹,难怪高博文的这版《繁花》成魔都爆款常青树

评弹《繁花》始于2016年大世界重开的作品委约,当时小说已经拥有非常庞大的读者基础,高博文的想法是,用好这个题材,体现上海这个城市的温度,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说法:“讲好上海故事”。

结果,不仅在上海爆了,5年来巡演所到之处几乎都成为爆款。

高博文说有一次在新天地演出,结束以后和观众座谈,遇到一位香港作家,说很喜欢,说着竟哭了,当时高博文也有些意外,原来这位作家是上海人,评弹《繁花》勾起了他的乡愁。

2019年在香港演出的场面也令高博文印象深刻,不止年长观众,香港的“后浪”们喜欢《繁花》的也特别多。

去年在美琪大戏院演出,很多因为疫情留在上海的留学生自发组织来听。

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评弹《繁花》,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这个现象确实很有趣。

可能还是上海情结吧,评弹本身和《繁花》这部作品能带给观众一种氛围感,海派文化的气息。

石库门、老洋房……每个人心里有一个上海梦。

金宇澄说王家卫也建议用评弹演《繁花》金宇澄说王家卫也曾建议用评弹,难怪高博文的这版《繁花》成魔都爆款常青树

评弹音乐特别能体现江南意境,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艺术家们也因此有了某种默契,比如王家卫和高博文。

采访中,高博文说有次和金宇澄聊起要把《繁花》做成评弹,金宇澄说王家卫导演也曾跟他提过一样的想法:

真的是很巧,王家卫也是上海人,对评弹特别喜欢,金宇澄说有次王家卫跟他聊天,也特别提到如果要用传统艺术演《繁花》,首选评弹。

巧的是,坊间传说王家卫的电影版《繁花》正在上海拍,就在离评弹团很近的张园。高博文说虽然没有和王家卫见过面,但电影确实来团里联系过,还邀请了一位评弹团的演员参演。

《高博文说繁花》2.0版本完全升级金宇澄说王家卫也曾建议用评弹,难怪高博文的这版《繁花》成魔都爆款常青树

说起这次4月即将在东艺演出的新版《高博文说繁花》,高博文表示,会是一个完全升级的2.0版本,尤其在主要人物的把握上,会更加细腻,比如,位于当年“下只角”的小毛妈妈教育儿子的方式,就会跟住在卢湾区洋房里的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样。

我感觉不止“后浪”,40、50岁的上海人喜爱也会很喜欢这个版本,我觉得是作品里对于上海人的精细、尺寸的把握特别细致和温暖,勾起他们浓浓的怀旧情结吧。

同时,舞台语言方面,不止苏州话和上海话,也会结合江浙沪的方言,虽然有难度,但是如果用了可以出嘘头,还是会尝试。

把海派文化传播给年轻人,可能这届年轻人上海话也不说了,甚至也听不懂了,但好在有字幕,我们的演出希望能够让他们对吴侬软语和江南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新版的演出中,高博文将作为说书人负责串起所有的故事和人物线:

我要负责串,《繁花》的精密度比一般的书(评弹)要高很多。

评弹不能只是自己过瘾

这次疫情让书场很受影响,这一年我也想了很多。作为一个评弹演员,我很喜欢在书场说书,过瘾得不得了,但是我也告诫自己,传统艺术一直用单一的方式传播也不行。

正如海派文化本身“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质,高博文也在不断开创评弹新方向:

他与歌手黄龄在央视合作《花好月圆》,将评弹带进电影《色戒》,这位活力十足的“吴韵一哥”脑洞大开……

今年,高博文也有一大波新计划:

我们正在策划推出评弹的培训班,传统的学法是从学琵琶三弦和自弹自唱开始,门槛太高。我想尝试一套评弹的“吸引力入门法则”,比如让学员从穿旗袍和尝试一些朗朗上口的曲调开始。

其实来学的人,主要就是想学评弹的这个范儿。

考虑到评弹曲调浓浓的“江南意境氛围感”,今年他还想做一张新唱片,无论是正在洽谈中的与上海音乐厅的合作,还是和国家大剧院的合作,他都希望能够在评弹音乐方面有所创新。

还有好消息,不止后浪,高博文对宝贝们也有计划:

我们一直在做《宝贝来看戏》,5到10岁的小朋友特别喜欢来看评弹,他们三十几岁的父母也很喜欢。评弹可以让小朋友安静下来了,还有很多唐诗的历史知识和平仄的运用,家长们还是很希望小孩子们能够通过评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感知和喜爱。

尝试虽多,但高博文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厚积薄发,

“我也一直跟团里的年轻演员说,尝试可以,但一定要看准点,不能盲目跨界。”

来源:周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