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速食电影好看吗

2022-02-25 17:22 作者:生活报 围观:

近年来,"速食电影"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网络上受到人们广泛追捧。所谓"速食电影",即有一部分人以一种短小的篇幅,对电影进行二次解读和重新编排,最终创作成的一段短小的在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视频。这种现象的走红或可追溯到2015年,它一经出现,便迅吸引住了人们的目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几年间,随着全球电影业不断发展,这种现象愈发普遍。发展至今,这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电影消费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速食电影"何以被人们喜爱?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紧张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日益浮躁,很多的人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看完一部电影,"速食电影"因此应运而生。本质上,它是一种文化快餐。与寻常电影不同,创造这种短视频的人不再是故事的创造者,而是情节的搬运工,他们通过展现而非倾诉的方式,运用白描勾勒的手法对电影进行二次创造。这种"速食电影"简单、高效,因此受到了许多新时代的年轻人追捧。

事实上,这种短小精悍的"速食电影"满足了现代人生活节奏的需要,一方面,由于视频内容简洁明快,许多电影爱好者在等公交、乘地铁等一切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拿起手机进行观看,不仅节约了时间、更充分利用了这些零散的、碎片化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速食电影"提炼出了电影中的主要元素,包括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可谓"五脏俱全",人们可以轻松、快速的获得对一部电影的大概认知。对于这些人而言,"速食电影"可以轻松满足他们的认知表达需求、满足他们渴望获取知识的需求。

其次,"速食电影"不仅是对原电影的浓缩,更是一种二次创作。二次创作就意味着这种短视频并非仅仅对原电影进行原汁原味的剪辑,而是加入了许多具备创作者个人特色的"新作品"。这种"新作品"往往具有相当的娱乐特性,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而对于许多受众而言,文化需求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娱乐是新时代不可缺少的调剂品。因此,人们喜爱这些"速食电影"不仅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认知的需要,更是因为它让大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除此之外,"速食电影"之所以能受到广泛追捧,也与它能迎合观众心理认同感的特质密切相关。无论是在微博还是抖音,还有其他平台,"速食电影"的制作者都是一个看似权威的存在,他有着相当数目的粉丝支持。尽管不是官方或者真正的权威,但在普通受众眼中,它的观点已经是一个相对能代表大众的象征。因此,这些"速食电影"在各大平台下的评论区都是大众最好寻求认同的地方。很多时候,粉丝被这种短视频构筑出了相似的认知,就更容易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这也同样是"速食电影"受到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速食电影"的批判-----娱乐至死

当前人们生活节奏较快,"速食电影"满足了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宣传电影的作用。"速食电影"创作者选取的部分电影可能是国内外的冷门小众电影,借助自身的粉丝受众基础能够促进对原电影作品的宣传。对部分受众来说,"速食电影"起到了电影"预告片"的作用,受众通过观看"速食电影"了解电影大概内容,判断自己是否对电影内容感兴趣从而决定是否观看完整版原电影。

事实上,尽管"速食电影"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这种对"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不满也层出不穷。首先,批评者认为,"速食电影"是一种错误的、不够严肃的观影态度,它迎合了快节奏下快餐式的生活节奏,但这本身是一种对电影艺术品的亵渎,电影最精华的部分被舍弃了,而被剧透过的观众也不会再有耐心去欣赏一部电影了。

还应当注意的是,这些短视频取代了人们的独立思考。对电影的再加工----解说,已经不再是协助观众打开电影复杂性的切口,而是横亘在观众深入理解电影前的屏障。"速食电影"中的解说部分,迎合了受众的心理认同,受到大众喜爱,但同样的,这种讲解模式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弊端。创作者通过解说将电影剧情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引导观众接受"他的观点",于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观众先入为主,很难保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认知,甚至说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其实是"速食电影"创作者的理解。"快餐文化"的弊端由此体现。

而从生产模式上看,"速食电影"一定区别于电影,与后者相比,"速食电影"具有极低的经济成本优势,于是它的创作重心被更多的放在取悦大众之上。从这一逻辑出发,"速食电影"可以自由地对原电影进行剪辑,因此观众喜爱"速食电影"很多是因为其趣味性的解读方式而非电影本身。这样,观众就更难自主的去思考一部电影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创作门槛较低,融入创作者自身品味与价值观的再加工变得十分容易。这样来看,"速食电影"有别于影评,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而在自媒体的时代,对于曝光度和点击量的追求迫使"速食电影"的创作会极尽手段来展现娱乐和迎合受众口味。相对的,受众则是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为一切准则来进行选择。就这样,在面对海量"速食电影"时,受众会自发的选择喜爱的视频进行观看。这种信息传递的模式体现出娱乐与被动性特征,它几乎完全抛弃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人们独立思考电影的能动性,让"速食电影"被批判成一种毫无营养的"快餐"。

"速食电影"类短视频版权问题

"速食电影"类短视频大多是对原电影画面进行剪辑,创作者再配上电影内容解说、影评等,制成一个时长不到10分钟的短视频。这类视频中的内容解说及对电影评价部分来源于创作者的个人创作,而视频画面大多或完全来源于电影作品本身。"速食电影"引用原电影画面是否会造成侵犯原电影的版权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创作者的引用目的、引用比例以及是否存在侵犯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等情况。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一法律规定保护了公众的思想表达自由与信息传播自由,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使用者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提高公众的创作热情,促进文化传播与进步。

创作者先观看完影片,再对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及人物关系、主要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再融入自身对电影的理解与评价,呈现出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虽然在画面上运用了原电影画面,但实际上却是将电影主要人物及情节剥离出来,便于观众理解。

"速食电影"类视频大多时长较短,有些创作者在解说电影时语速较快,十分钟不到的视频就能将两小时的电影主要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解说清楚,并不会大比例地引用原电影画面。因此"速食电影"并没有实质性替代原电影,不会形成市场竞争。一些创作者吐槽、讽刺"烂电影"的视频能够获得较高的点赞量,主要是因为创作者吐槽的语言幽默、观点犀利、三观正确,而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质量好。

"速食电影"类视频是对原电影的二次创作而不是复制原电影,最主要的在于创作者的讲解与评价内容,电影画面事实上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其引用电影画面是为了介绍、评论电影而不是单纯地搬运电影,引用部分电影画面能够增强视频的可观性与连贯性。因此合理使用原电影画面并未影响到原电影的正常使用,并没有实质性再现原电影。如果创作者使用的是已完成上映发表的电影且视频来源合法,就应当认为其目的正当。

对原电影进行剪辑并不意味着是对原电影的肆意修改,更不能曲解电影内容的本意。某些"速食电影"创作者为博眼球、吸引关注而故意篡改原电影使其与原电影表达内容相悖,则可能会侵害原电影著作权人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还有些创作者借解说评论之名行复制搬运之实,大篇幅引用原电影画面,则会严重损害原电影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利。

李岚 实习生 马锐 律向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