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中国蓝盔电影好看吗

2022-02-25 15:02 作者:江淮兵事 围观:
电影《中国蓝盔》的看点在哪?聂远出镜不长,但意义深远!

在咱们中国军队,有个不成文(有的单位已经成文了)的规定,出车要干部带车,干活要干部带队,这涉枪涉弹的事,更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派上三五个干部压车,反正咱们干部多,够使唤。

电影《中国蓝盔》的看点在哪?聂远出镜不长,但意义深远!

但最近,有一部反映中国维和部队的电影《中国蓝盔》,剧中的营长可能是脑子“锈逗”了,也可能确实手下无“将”,在战火纷飞的域外,竟然多次派军士长(班长级别指挥员)带队。

电影《中国蓝盔》的看点在哪?聂远出镜不长,但意义深远!

不过剧中的班长陈志国、杜峰还真没让观众失望,打出来的仗真不比《战狼》里的干部冷锋、《红海行动》里的杨锐指挥得差。当然,这部班长领衔的片子,口碑不差,但票房欠佳,每个士兵和老兵朋友都该去看看!

电影《中国蓝盔》的看点在哪?聂远出镜不长,但意义深远!

当然,《中国蓝盔》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干部,美丽的法国少尉苏菲两次任务都参与其中。但美女总是衬托英雄的,也总是让英雄来营救的。苏菲第一次与由徐洪浩饰演的杜峰行动,杜峰为保护苏菲在拆弹中受伤,在第二次在聂远饰演的陈志国牺牲后,主动提出请杜峰协助配合调查。当苏菲见到杜峰那我见尤怜地跑过去,扑进杜峰怀里,并用蹩脚的中文表达思念的时候,许多观众都在感慨班长的魅力果真不一般。苏菲也是因为杜峰英语不太好,所以特意学了中文,这个班长为何这么有魅力?听“军迷集结号”给你慢慢道来!

电影《中国蓝盔》的看点在哪?聂远出镜不长,但意义深远!

军事学术界有一种说法,到了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是以士官为主的班长的战争。电影《中国蓝盔》作为我国第一部讲述维和部队现状题材的电影,就以班长为主角,突显了新时代士官队伍的地位作用,也真正在血与火的维和硝烟中展现了中国士官的风采和魅力。

我就是一颗上了膛的子弹

班长历来被称为“军中之母”,是一支小分队的灵魂和中坚,班长角色的文化符号意义是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反复呈现的主题,正如《士兵突出》里的史今、伍六一对许三多的深远影响。

影片描述“兵王”陈志国的镜头很短,但他的影响却贯穿始终,他的信仰魅力、忠诚品格传播到了他的士兵、战友和“粉丝”身上。

陈志国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颗上膛的子弹,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这句话成就了士兵的高度,也铸造着一个班的灵魂。

狙击手黄启典虽然想家,虽然知道自己在妈妈心目中的位置无法取代,但谨记战士对国家的承诺,毅然不顾母亲的反对选择担负战火硝烟中的维和任务。而那群不怕死的战士们心中的信仰,使他们对国家的热爱远远超过自己,使他们对工作职责的使命感超越求生欲。

电影《中国蓝盔》的看点在哪?聂远出镜不长,但意义深远!

本事,永远是获得尊重的基础

电影《中国蓝盔》的看点在哪?聂远出镜不长,但意义深远!

《中国蓝盔》刻画的班长形象,既是一线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更是业务精湛的技术员。

“兵王”杜峰指挥时镇定自若、拆弹时有勇有谋、格斗时拳风刚劲,还有“散打王”吴江、“学霸英语通”王刚、狙击手黄启典无一不展现着新时代士兵有本事、精专业的好样子。

从跟恐怖份子的近身肉搏到小分队集团作战,再到解救人质,远距离定位、配合火力支援,他们在残暴的敌人面前,靠本事彰显国家意志、维护世界和平、呵护弱小生命;他们在狡猾奸诈、诡计多端的“白寡妇”面前,凭智慧了解实情、接近真相,完成调查任务,并最终将其一举摧毁,完美担当了中国蓝盔的使命,赢得了联合国的荣誉和赞赏。

血性,永远是激情的燃点

电影《中国蓝盔》的看点在哪?聂远出镜不长,但意义深远!

军人,身前是战争,身后是和平,他们是和平时期距离死亡最近的职业。

而维和部队战斗在战乱中的异国他乡,更是与死神并肩、在刀尖上起舞。

《中国蓝盔》的火热场景是中国参与维和28年的缩影。28年间, 3.5万维和人员、1.4万余公里的道路新建和修复、9800余枚地雷爆炸物等排除、20余万次人的接诊、135万吨1300余万公里的物资运输……那些勇敢的“蓝盔勇士”,穿越战乱、沐浴硝烟,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锤炼成最勇敢的人。

无论恐怖组织多么嚣张和疯狂,他们都坚定恪守“保持中立和最低限度使用武力”的原则,决不率先开枪,以至杜峰为了保护受侵犯的非洲女孩不得不靠搏击立威、取胜。

而作为独子黄启典也在战火中成长、当杜峰让他留下来带着其他人撤退时,那种义无反顾、不惧牺牲的坚毅感染了许多人。影片正是凭借年轻士兵的血性和阳刚之气点燃观众的激情,唤醒观众的家国情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