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2022-02-24 23:02 作者:大旅游 围观: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电影海报

“你还活着吗?”许久,没有回信。

看完《七十七天》后,立马给正在穿越羌塘的朋友刘夏发了信息。他真的还活着吗?不敢继续猜想。翻看他的朋友圈,截止到10月25日便没有了更新。朋友圈最后一条:穿越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山三大无人区东线,全线1500公里,预计穿越时间50天,10月25至12月15日全线失联,无法保持通讯,望亲人朋友不要担心”

“走之前花了徒步以来最多的路费:几千元买了20斤牛肉干,10斤奶贝,这就是整条穿越全部补给。走的前一晚吃了一锅螃蟹,不为别的,只因它的横着爬,和旅人一样,喜欢走不寻常的路。”都知道这可能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程。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刘夏

自半年前他一个人徒步去了西藏,每天在朋友圈分享沿途美景、自然奇观、旅途趣事。我羡慕他可以亲眼欣赏大自然的多样美景、可以亲身感受自然独特的力量,顺手点赞,并未多想照片后的他是否忍受着饥饿,面临着生命危险。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他的分享

我无法想象无人区的场景,直到看完《七十七天》。主人公“杨柳松”80天徒步1400公里穿越海拔5000米的羌塘。羌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无人区,会遇到龙卷风、洪水、干旱等,天气极端恶劣,野牦牛、狼、熊随时会要人命。不仅没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还要与沙尘暴赛跑、与野兽对峙,每一秒都存在生命危险。而刘夏的旅途比扬柳松的更艰难。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旅途中的他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

当我坐在银幕前,看到不断变换的画面,那些气势磅礴的高山、那些沉静大气的雪峰、那些辽阔壮丽的草原,还有水流清澈的河、水面平静的湖泊、无限透明的蓝天,每一幅场景都让人震撼。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七十七天》并不是一部简单的风光大片,也不是一部单纯展现一趟旅程的公路电影,而是一部包裹了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的影片。透过主人公的极地探险以及女主角面对生活的态度,透露着对待生命乐观与坚强的心态,展现寻找自我、探寻生命意义的内核,让人领会到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散发出来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信仰。

《七十七天》中杨柳松是一个陷入人生迷茫的青年,想通过徒步探险重新找回人生的意义,江一燕饰演的蓝天,曾经在西藏墨脱徒步旅行时为了拍摄星空而不慎坠落,不得不进行高截瘫手术,坐上轮骑上继续行走,还在拉萨开了间客栈,蓝天的顽强精神给了杨柳松穿越的力量,他们一起到了珠峰大本营,度过了几日灵魂伴侣的旅程后,杨柳树带着蓝天远行的梦想启程,展开了一系列面临死亡危机的场景。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电影

“人生有多少天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

在别人眼里,他们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就是Loser。而他只想干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觉得还活着。这是对生命真正的热爱,是对人生只有一辈子的珍惜,便可将生命倾注于一个梦想。

刘夏,独自背负行囊,打工为生,几年走遍四分之三个中国。去年止于书店,只因在此感到温暖。几月后就动身跨越318川藏线,又从拉萨折返317线到汶川。一个月生活费300,为了节省钱,不去城市,不住旅馆,只住帐篷。

他跟我说,他的人生目标是穿越十大无人区,在完成人生目标前,什么都不做考虑。有时也贪恋人世的温暖,到了城市就不想走。但为了梦想,放弃了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友情的欢乐,选择了这条孤独、危险、未知的道路。周围人没人知道他为何要穿越十大无人区,每个人都在呼喊他的名字“留下”(刘夏),却丝毫没有动摇他这执念。

与杨柳树硬朗的形象不同,刘夏瘦弱,说话轻声细语。在书店兼职时,常会看见一个手拎水壶挨个给书店内的花卉施水的身影,动作敏捷如风一样的男子。书店摆满了他插种的花,认识的植物比我这个风景园林专业的还要多。对经手的每一个杯子都容许一丝瑕疵,对每位顾客都礼貌温柔,甚至还把门口逗留的流浪汉请进书店。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最后的留影

半年前和刘夏道别时,他正要出发徒步取西藏,我说:“要有机会,我就跟你去穿越无人区。”他大笑:“你在说梦话吧!好多人都跟我这么说。然后呢?还是看看我朋友圈无人区的照片再睡个懒觉吧!”

我的确没有他那么大的勇气脱离城市的庇护独自上路,不过,他勤俭的习惯、顽强的毅力改变了我的认知。他离开后,我学着他吃书店剩余的水果,去抚摸书店的每一株绿植,学着他独自背包旅行。他去了无人区,我也一步步开始我的旅程。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书店的插花

“为梦想干杯,为自由干杯,去***的命运。”蓝天和杨柏松在星空下欢呼。他们是一样的人,杨柏松去了羌塘,而蓝天要去哪里?

身体的限制束缚不了蓝天对摄影的热爱,对远方的渴望,她还会继续走。

我也曾为了所谓的自由不顾一切。逃课出去兼职攒路费,每天徒步20公里只用十元钱地穷游多座城市,写游记求打赏买了相机,逃课去了北大写出了10万+游记,休学离校动手术,手术线还未拆便去了大理,又到上海实习,一个暑假做过三份工作,成了摄影师简书签约作者、摄影作品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展出。每天疲惫奔波,但同时享受着自由。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匆匆(参展作品)

我逃离了学校,脱离了规则,以为获得了自由。在大理每天睡到自然醒,看书、闲逛摄影便是所有的活动,结实了很多众人眼里离经叛道、自由独特的人。现在看到关于大理的朋友圈,依然觉得那是一个桃花源的世界,不仅是景色,还有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然而,一切的活动都是那样的无序,无责任,无负担,也无生活的目标,那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自由。这种无序的自由让我恐惧,我逃出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大理拍摄

离开云南后直接连夜赶往同济大学实习。我横穿整个中国,也跨越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两个极端。大城市的规则,瞬时将我那颗浮在空中的灵魂框死,我不愿日复一日重复,周末便提着相机早早出门,拍摄逛艺术展,周末的时刻依然自由。而商场里琳琅满目、变幻多端的商品也快要让我迷失,拥有奢侈的生活、至高的社会地位的想法也无数次在我脑海浮现。内心始终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最终明白太多欲望其实是限制自由最大的网,框住人们的不是制度,而是自我。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看到我每天朋友圈精美图片的更新,都羡慕我自由逍遥,然而此刻,站在灯火璀璨的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人群摩肩接踵,而我,只能盯着来自手机上唯一熟悉的光。摸着肚子上手术遗留的伤疤,作为追求自由留下的佐证,也是不顾一切烙下的痕迹。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上海

“卢梭说:人生而向往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一切逃离都不能让我们摆脱束缚,唯有用生活的智慧解开生命的枷锁。我早就明白人一生短暂而命运弄人,会尽力去把握每一天,去感受世间的丰富,即使苦痛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重返学校读书不是父母的逼迫,而是对自己的交代。没有人可以判定他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内心想要成为的人始终是由以往经验决定。随着经历越多,对世间的认知也会越深刻,认识的人,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都将改变我们的想法。然而,我内心一直未曾改变的是对远方的渴望,渴望每一幅让我留下眼泪的画面。

我已经很久没有远行,过着三点一线平淡的生活。但我依然在追寻自己的人生,学会享受人生的每个阶段。看过了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从自由飘荡的社会到意识形态一致化的社会,从每天亢奋的状态到意志消沉的状态,生命变幻多端,世界丰富多彩,我慢慢学会以脱离事物本身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这融入世间的生活。

学会在一切的动荡中寻找一种平衡,在看似不自由的社会规则中创造自由的天地。忠于自己想法的同时,也不违背给予我生活情感支持的亲人朋友老师们的期盼。

他走向广袤无垠的荒漠,我选择先奔向了浩瀚无边的海洋。人生很短,世界很大,看不完所有的风景,读不完所有的诗,只能把控此刻。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图书馆

所有的逃离都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社会属性,人才不同于动物,人必然与其他人有所关联。即使在大自然中,也要受到自然诸多因素限制。

《七十七天》给观众的启示不是歌颂逃离现实社会去无人区的独行者,而是让观众感受生命的顽强,在一定的限制下追求自由的力量,热爱生活,把握当下每一刻。

这部电影,众多影评说有好的摄影却少了精彩的故事。而我也认为,最好的故事始终是与自己相关的故事,只有亲身经历的感动才能凿开情感的源泉。

“这次穿越12月20日之前如果还未出来,请大家等待10天,1月1日也为出来,请不要前来寻找。请记得我有唯一的信念,坚持的活着!我喜欢百合和郁金香!”他走前的留言。

所有的逃离都不是自由——《七十七天》

但愿这是他已成功跨越的羌塘后的身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