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韩国哭声电影剧情「解析」

2022-04-11 19:58 作者:蝙蝠侠不会飞 围观:

2019年韩国宗教恐怖电影《娑婆诃》的名字是佛教咒语以示吉祥圆满,看完后重新审视了电影本身、自己对宗教的看法,想起了2016年韩国恐怖电影《哭声》,世间恐怖的人事很多,最恐怖的莫过于善恶往往在人一念之间,本文内容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娑婆诃》

《娑婆诃》剧情多涉及佛教但不烧脑,男主角“朴牧师”(李政宰饰)工作是侦查新兴宗教集团的恶行,然后提供情报给真正的宗教团体获得收益。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2015年朴牧师追查到一个新兴宗教团体“韩国东方教”十分“正常”,不仅不从事奸淫敛财传销之事还救济贫苦的人,进而决定除了追查教主教徒之外,深入该组织追查偷出其经书《降魔经》,发现该宗教经书作者竟然是正统佛教公认的大师金济石,生于1899年曾经为韩国反抗日本侵略做出卓越贡献,之后更是广行善事信徒甚多。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容颜不老的六指金济石在1985年见到时藏传佛教中的一位“得道高僧”被预言1999年会有天敌出生之后会来结束他的生命,进而眼神突变一念成魔。金济石解散韩国东方教之后转入地下秘密发展四大护法,将1999年宁越出生的可能包含结束自己魔鬼身份的81名女孩在之后十六年中陆续杀死。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人算不如天算的是在最后一位四大天王广目天王按计划杀死第81名女孩的之时,女孩告诉广目天王自己有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双胞胎姐姐才是魔鬼,自己一家四口只能频繁搬家。广目天王随即准备杀死姐姐,却发现姐姐是暗中安抚他免于怨鬼袭扰的女孩,并告知他的师父金济石才是真正的恶魔。最后广目天王选择相信姐姐的话,按照姐姐的指示杀死了金济石。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真正有鬼恐怖的地方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姐姐开篇出生时吓人的形象和环境营造恐怖气氛;二是四大天王残忍杀害女孩会被怨鬼袭扰晚上看到鬼;三是曾经得道高僧金济石在87岁时一念之间成为魔鬼,收养四个劳教所的孩子培养成四大天王犯下累累罪行。

当然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本片烧脑,因为金济石一直让自己的大弟子假装自己,但我觉得真正烧脑的不是刻意前期将正邪双方刻意颠倒误导观众后期突然反转,这个是创作技巧和影视技巧。动不动就说电影高智商才能看懂的人很多,但至少假装发现前期作品的伏笔甚至细节呼应再大呼烧脑,毕竟有些人觉得前期有伏笔就是考验观众的智商皇帝的新衣,真正的烧脑是导演敢将线索细节前期呈现让观众可推理反复思索的片子。

大半辈子一心行善的得道高僧被誉为弥勒转世,在87岁时一念之间成为魔鬼,这一点《娑婆诃》让我想起《哭声》,影视作品可以通过相对客观呈现正邪甚至多方线索情景,让观众陷入沉思,反省自己的事实认知怎么建立,情感怎么产生和变化,逻辑怎么推导思考,人性如何善变深邃。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第二部分:《哭声》

2016年看《哭声》觉得电影画面声音都十分恐怖,细节上很考究,剧情也反转反转再反转,男主调查离奇命案,随后男主女儿也被妖魔附身处境危险,先有神秘白衣女子告诉男主森林里的日本人是魔鬼导致这一切,之后男主家请来的萨满说日本人是和自己一样驱魔的,结尾观众视角中对于白衣女子和日本韩国萨满谁好谁坏还没有得出确切答案,假定任意一方是正另一方是邪都可以逻辑成立。最恐怖的地方来了:男主打算回家救自己濒死的女儿和家人,情感上接近崩溃,白衣女子说要等三生鸡鸣才能进去,韩国萨满说必须在三声鸡鸣之前立即回去才能拯救家人,男主犹豫后决定相信韩国萨满第三声鸡鸣前冲进家中,悲剧已经发生,然后韩国萨满拍完男主照片走了。其实该片除了视听方面的恐怖,贯穿影片的是男主钟久信念的动摇、颠覆、重建、毁灭的过程,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认知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好坏然后去理解行动。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第三部分:认知是先理解还是先定义?

下面的类容和电影无关,是反思我自己的认知。看过一个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的地方,中方教育先给定结论让学生了解推导过程高效快速学习致用,西方会提倡学生质疑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学会批判性思考的方法。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过一篇散文《两小儿辩日》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早上中午远近的问题,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最后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很多人心中的结论肯定是书本上的结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劳动人民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当学生长大成人会有很多认知:

如果一个想表达道教思想可能会据此调侃儒家孔子徒有虚名,这可是出自道家大师的作品,庄子秋水还有一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如果一个人想赞扬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学术自由,会说术业有专攻,孔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各家各派可以互相调侃批判论证才能辩论中互相成长;

如果一个人想证明中国古代根本没有过科学,这个故事所涉及的天文、光学、月球错觉现象等事实真的有人去了解思考吗?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列子是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不仅提出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余音绕梁、纪昌学射、高山流水、杞人忧天都是出自列子之手。在知乎上看到过一篇回答来批判通过两小儿辩日论证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文章引用如下:

(“实际上中国古代和西方一样有相关天体研究和理论,比如浑天说。汉代的平陵关子阳认为,太阳在高空时候离人远,星辰间距也有类似现象。在星辰刚刚在东方出现的时候,星星间距都很大,而升到天空中,间距就很小了。这本质是是对月亮错觉的更加详细的观察。冷热问题引入了一个相对位置传热的假设。这个假设来自对生活的观察:生活中,火焰正上方的温度明显高于火焰侧面的温度(所以我们烧烤都把肉串放在火焰正上方)。长水校尉大人的观点是一个代表,因为其他更多的观点认为,太阳在日出时候看起来大、正午时候看起来小是因为人眼的错觉。汉代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把这种现象诉诸光渗现象。他认为日出时候周围比较暗,比较暗的背景,光源就看起来比较大。正午全天都很亮,看起来就不大了。但是用来解释太阳可能略显不足。在一千多年以后的西方,一个叫做哥白尼的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叫做日心说的天文观点,认为地球在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进而推出一个推论——金星和火星于地球的距离变化巨大,其表观大小应当有多倍的变化。然而我们基本上看不出来这样变化。关于这个矛盾伽利略作出了一些阐述。晋代的束皙认为,太阳本身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周围参照的大小变化造成了看起来大小有变化。后秦姜岌说,根据浑天说的理论,星星的间距度数都是很明了的测量出来的,没有道理在东方刚刚升起时候看起来星星间距就大,在升起很高的时候看到星星间距就小。于是他使用浑天仪来测量星星的间距了。他选择的目标是猎户座(想必是在冬季进行的观测),猎户座刚刚升起的时候看起来星星间距比较大,升起很高时候看起来就小了,可是用浑仪测量发现,间距度数是一样的。这就显然是人眼的错觉了。“纷然之说,由人目也“。已经明确指出日出时候看起来大、日中时候看起来小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作者结尾引用了对希腊科学的评价作为结尾:亚里士多德在讨论由特殊事例过渡到一般命题的理论时虽然讲的头头是道,可是在实践中,他却常常遭受到悲惨的失败。他拿起少数已知的事实,就想马上得出最广泛的概括,自然要遭到失败。”--作者:尞祡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42277。)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当然写了这么多,有人说我故弄玄虚,地球明明绕太阳做椭圆运动和早晚关系不大,所以两个小儿都是民科,通过视觉或温度感觉的身边经验推理地球太阳之间的距离风马牛不相及。你如果这样想结论很对,因为你站在人类两千年智慧结晶的近代天文结论基础上,甚至你还能说出大气层光学知识、太阳直射斜射的温度影响,黄赤夹角等等。

生活中有很多选择,我们经常知道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但是那条路太难走所以我们选择走另外一条路。这还不是最难得选择,问题是:如果你是《娑婆诃》电影中从小被高僧金济石收养的弟子广目,如果你是《哭声》中目睹女儿出现科学无法解释的离奇变化,结合电影人物的知识和认知逻辑、情感变化,想一下任何人都可能善恶一念之间变化,这才让我觉得最恐怖的地方。

第四部分:造物主在哪里?

《娑婆诃》中男主朴牧师追问当悲惨的天灾人祸发生的时候人苦苦挣扎,伟大的造物主在哪里?其他信徒可能会告诉你:这是神的考验,不管发生什么你要坚定地相信。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韩国超过50%的人口信奉宗教,很多人不止信仰一个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还有儒教、巫俗信仰,两部电影都有涉及韩国人的巫俗信仰萨满教“跳大神”,可以理解为本土宗教,韩国把耶诞节与佛诞节两种宗教节日设立为国家法定假期。佛教这方面《娑婆诃》会涉及一些,《哭声》里面日本人和韩国萨满信奉的是神道教,会涉及很多历史宗教问题。

《哭声》还有一种解读,本地鬼神白衣女子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抗争,日本人代表外来妖魔的入侵,而谷城土生土长的人都是如蝼蚁一样的棋子,没有什么好神坏神,只有残酷的环境和残酷环境中蝼蚁的深邃心灵,当环境健康和谐共赢时善,当环境恶略你争我夺时恶。

宗教产生于人类的信仰,信仰的人在宗教下也会犯和普通人一样的罪恶,哪有真正的救世主,我们只不过经常感到无能为力,想象出来可以有救世主,可以简单祈祷就能得救,得到精神慰藉罢了。

看《娑婆诃》重新解读韩国恐怖电影《哭声》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解释很多结论也很多,不仁可以理解为不偏爱任何一方“无为”。把万物当作刍狗,刍狗怎么理解就导致你推到不同的结论。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牲畜)。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你的结论是什么,你的推到方法是什么,你的前置认知是相信什么?

如果你觉得刍狗用时显贵,用后废弃,天地万物,莫非如此,人类也不过生老病死一具皮囊罢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就适应自然法则,少说话少谈仁义道德,不如守着中,无为就好。

1993年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考古出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没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