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侠复仇记电影剧情「梳理」

2022-04-10 08:06 作者:表里如一大好河山 围观:

在“明星”的前三年

《火烧红莲寺》之所以一直留在老一辈影迷的脑海里,那是因为这部影片在当年确是轰动一时,但就其艺术性来说实在是不足的,尤其是它给予社会不良的影响,受到社会舆论的抨击。这不但有损于“明星”的声誉,也使我从离开“天一”以后又陷入了新的苦闷。

龚稼农氏在他的《从影回忆录》里曾谈到:

“一个电影演员,无不希望自已多拍文艺片,藉以磨练深度的演技,或以高深的艺术修养,表现于有价值、而又为观众怀念回味的艺术作品中,俾不致在沧桑的银海里,轻易地被影迷淡忘。

我虽然未“被影迷淡忘”,但《火烧红莲寺》则实在是算不得一部值得“为观众怀念回味的艺术作品”,也违背了郑正秋当初把电影作为“社会教育之良导师”的初衷。

《火烧红莲寺》的摄制也反映了郑正秋与张石川之间的不同意见与看法。郑正秋从拍完第一集以后,本就打算不再拍下去的,但突破记录的票房价值使他未能坚持已见,再加他本人处处是息事宁人的性格,就由张石川一直编导下去,直至遭 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这一个时期我还参加了下列几部片子的演出:《大侠复仇 记》、《女侦探》、《侠女救夫人》、《离婚》、《富人的生活》、《爱人的血》、《爸爸爱妈妈》、《碎琴》、《桃花 湖》

这几部片子大都是郑正秋编剧,也有一些是他参加导演的。虽然这些影片在情节结构、导演处理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但仍未能超越他改编文明戏的框框,所以“明星”的观众仍局限在一般小市民的阶层,还未能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阶层。

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社会新闻改编的一部电影 《血泪黄花》上下集(又名《黄陆之爱》),编剧:郑正秋,导演:郑正秋、程步高,摄影师:董克毅。主要演员:胡蝶、龚稼农、谭志远、王吉亭、王献斋、夏佩玲。”

这一社会新闻是说上海某高级住宅的女主人黄慧如与人力车夫陆根荣因日久相处,产生爱情。但此事为黄慧如的兄长发觉,大为不满,买通流氓毒打车夫以致误伤人命。这是一件当时极为轰动的社会新闻,在生意经上颇为敏锐的张石川决定即编写并拍摄成电影上映,由我任黄慧如一角,龚稼农饰陆根荣。

电影故事与事实略有出人,但保留了原事实男女主人翁的姓名与地点,以加强影片的吸引力,也是郑正秋自己说的,这 是“营业主义”的创作。

女主角黄慧如是个小学教员,家庭富有,其兄在银行工 作。黄慧如每日上下班,均由车夫陆根荣接送。陆根荣是一位贫苦好学的青年,常利用等候女主人的空隙时间看书,以求上进。他的刻苦向学颇为黄慧如赞许,黄慧如以其谈吐不俗,料其必不会久居人下,日久相恋。黄兄以门第悬殊,认为奇耻, 致陷陆根荣人狱,黄慧如受刺激过深,削发为尼,决定长伴青灯,过其一生。

观诸改编的内容也仍然可以看到郑正秋原来创作的痕迹, 不离婚姻、遗产的问题。但因为这是一部轰动社会新闻的写实片,放映之后,仍然获得很高的卖座率。并且社会的舆论也比较同情黄陆两青年,所以还获得好评,多少消除了一些《火烧 红莲寺》所起的不良影响。

我也从这几年深感到一个电影演员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与才智,更重要的是时机与能扶掖后进的导演。阮玲玉在《挂名的夫妻》中崭露头角,但未能充分发挥才能,三年中没没无闻,直至进人“联华”才显露出光辉灿烂的才华。我 想,“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约就是这个道理。

会见好莱坞影星

一九七八年,当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好菜坞颁发时,我在加拿大温哥华从电视里看到一位熟悉的而庞,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神采依旧。她就是好莱坞“电影艺术科学 院”的发起人之一,第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演员奖的获得者玛丽,皮克福特。

今天年龄在五十岁以下的观众是很少有人知道她了。但是她和她的夫婿在二、三十年代却是红极一时的名演员,在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历史上还占着不可缺的一页。她的夫婿就是二、 三十年代美国著名的武侠明星道格拉斯.费尔班克。他曾以 《侠盗罗宾汉》、《月宫宝盒》、《侠盗查禄》、《黑海盗》 等武侠片轰动上海。玛丽.皮克福特三十岁前以擅演纯真的少女著称。她是美国默片时代的演员,在美国步人有声片时代, 她又以在有声片《柯奎特》一片中的演出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虽然是一九二八年开始评选,但其发奖日期却因筹备工作的缘故一直延至第二年,即一九二九年的五月十六日方始颁发。当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陆各国陷于战争,无暇顾及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在这个空隙中,美国由于远离战火,电影在艺术及技术上都起了突进猛进的发展,好莱坞成了世界电影的中心,所以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也成了世界电影界的一件大事。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是由这道格拉斯.费尔班克颁发的。同年底费尔班克夫妇环游世界,考察世界各国电影。

上海是费尔班克夫妇环游世界的第一站。在他们未来到之前,上海《新闻报》、《申报》都作了有关他们夫妇的详细报导。那时,美国电影在中国占了很大的市场,所以他们在上海也拥有不少观众。待他们所乘的豪华邮轮抵达上海吴淞口码头时,五千余人的欢迎群众已渐集码头,除他们的影迷外,也包括了上海的电影界人士。

费尔班克夫妇这次环游世界的目的之一是要考察世界各国的电影及了解美国电影在世界各国的发行情况。来到上海后, 了解了上海电影业发展的情况,也知道“明星”是当时一大制片公司,所以当张石川邀请费尔班克夫妇到“明星”参观时, 他们欣然接受。

当天的欢迎茶会是在“明星”的新厂餐厅举行的,“明 星”的一百多位同仁都参加了欢迎茶会。茶会上,张石川与费尔班克分别介绍了中美两国的电影业的历史及发展情况。那次茶会由洪深任翻译,洪深本是美国留学生,所以译来得心应手。费尔班克的介绍使大家增加了不少见闻,并且了解到美国电影已进人有声片阶段,这对于仍处在默片时代的中国电影界无疑是新的刺激,也激励了电影界人士要更向前迈进。

这次茶会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早在我进中华电影学校之时,我就是道格拉斯.费尔班克和玛丽.皮克福特的影迷,现在有机会见到他们,也感到十分高兴。我对玛丽.皮克福特尤其钦佩,记得我当时曾向她提问: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这位好莱坞的红星给了我一个意味深长的回答:

“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要靠演员自己不断地努力塑造角色以及和同行们诚意的合作才能取得。”

这句话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成功的演员的经 验之谈。当我再次在电视上见到她时,五十年已过去了。一九七八年那次,是玛丽.皮克福特最后一次在颁奖大会上出现。 她已经老了,但正如一位专栏作家迈克•卢柯说的:“她虽然老了,但她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当摄影机的镜头移近她 时,我从她的脸上看到了,她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她曾经历过幸福与快乐的时光”。

检出昔年的合影,思绪万千,我想唯一可告慰的是自那次见面以后的岁月里,我虽未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但总算兢兢业业,努力向前,尽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了点工作。

奥斯卡金像奖二三事

一九二七年是美国电影面临着严重考验的一年,观众对默片的热情逐渐消退。在这之前,美国电影业每年生产长片五百余部,短片则不计其数。在全国二万三千所影院每周售出的电影票为一亿,这尚不包括美国向世界各国大量输出所得的利润。好莱坞,这个坐落在洛杉矶郊外的小山城,成了美国电影的中心,也成了世界电影的中心。在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间,美国电影在技术与艺术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与突破。但时代在发展,观众要求有更新的“玩意儿”来替代已经看腻了的“旧玩意儿”。这是个电影事业转折的年代。观众渴望电影能有声音的思潮已在酝酿中。

一九二七年一月的一个星期日晚,当时著名的制片家路易•梅耶在他海边住宅里与三位客人闲聊。这三位客人是演员康拉德•纳吉尔、导演弗兰德•尼博罗和制片家弗兰德•皮德 逊。他们在谈话中一致认为应该成立一个于全电影行业有利的组织,协助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帮助解决劳资纠纷。这一想法促使他们决定筹划召开一个电影业不同部门代表在一起聚会的会。他们四人于是分头进行联络工作。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一日,三十六个代表聚集在洛杉矶的“大使酒店”,聆听梅耶等人的建议,并一致赞同成立“电影艺术科学院”。这三十六个人都是当时电影界的知名人士。

武侠明星道格拉斯•费尔班克当选为第一届主席,名导演弗兰德•尼博罗为副主席。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获许为非牟利性的团体,同年五月十一日在“巴尔的摩大酒店”的“水晶舞 厅”举行成立大会。参加的三百多个来宾中有二百三十一人成 为第一届的邀请会员。

“电影艺术科学院”从成立的那天起,就规定了一条至今仍然恪守的原则,会员是由“科学院”邀请在电影界各个方面卓有成就的人参加的,于是能参加“电影艺术科学院”的人就感到是一种殊荣。

“科学院”成立后的一件大事,是讨论能鼓励电影界各方 面的工作人员有所建树与创新而设立一项奖赏。但这项讨论直至成立后的第二年方获通过,并决定给予在下列十二个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士以奖励:

最佳制片奖

最佳男演员奖

最佳女演员奖

最佳电影导演奖

最佳喜剧片导演奖

最佳摄影奖

最佳技术效果奖

最佳电影剧本创作奖

最佳改编奖

最佳字幕奖(当时还是默片时代,字幕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放映效果)

最佳艺术或独特的制片奖

于是从这时起就有了全世界电影界人土所企慕的奥斯卡金 像奖。

第一届的评选规定影片必须要在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一日至一九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在洛杉矶地区放映过。现在也仍然规定参加评选的作品要在洛杉矶地区放映至少满两周以上。然后由“科学院”将在洛杉矶地区放映的电影目录分发给会员进行 初选,提出初选名单,再经评选委员会严格筛选,然后于一九二九年二月十五日,在经历了六个月的评选后,选出了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的名单。

金像奖高十三英寸半,重八磅半,由不列颠合金制成,并加以镀金。奥斯卡金像奖推动了美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第二年美国就开始进人了有声片的时代。这也就是那次费尔班克和玛丽•皮克福特访沪时带给我们的信息。

中国电影界人士向来不甘落人后,中国的电影界也在酝酿着新的改革,中国电影界的新时代即将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