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时时刻刻电影剧情「详解」

2022-04-02 09:36 作者:自在笔记 围观:
《时时刻刻》|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的这部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我国著名文学家胡适曾在《人生有何意义》中表达过,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

而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就是这样一个穷极一生,都在寻找生命意义的女人,她偶尔疯癫;偶尔痴迷;偶尔入神;偶尔发狂,但这些都是她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追索,和对生命历程的抗争。

接下来展示的这部电影《时时刻刻》与其说是对伍尔夫女士的一种致敬,倒不如说更像是她的一幅立体画像。在这部作品中,原著作者迈克尔.坎宁安通过对三个不同时空里,同样“丧”到极致的女性人物刻画,再通过伍尔夫的作品《达洛卫夫人》贯穿始终,让这部电影由内而外透露着伍尔夫焦虑,迷惘,又不断抗争的生命力量。就像她通过达洛卫夫人的口,说着:“我要自己去买花”一样,伍尔夫的人生也始终在自己买单。“为自己而活”,就是那个时代的独立女性伍尔夫发出的最后悲呼。

《时时刻刻》|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的这部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21世纪新女性克拉丽莎·沃甘:我是达洛卫夫人,我在别人的人生里获得价值

“只有和理查德在一起的时候,才感到自己真正的活着”。

《时时刻刻》|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的这部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时时刻刻》这部电影讲述了三段时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从1923年正在书写《达洛卫夫人》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入手;到二战后在物质生活中丧失生存欲望的布朗夫人;最后再到21世纪的新女性克拉丽莎·沃甘。她们的命运通过一部作品而被串联,她们也从这部作品中,各自寻找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一种活下去的方式。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切换方式,将我们不断带到三个时代的女人身边,而克拉丽莎不仅是离我们最近的这个女人,也是达洛卫夫人的真实写照。《时时刻刻》中的克拉丽莎正把自己困在达洛为夫人的角色里,为他的爱人兼作家理查德举办一场颁奖派对。

由于理查德重病在身,行动不便,于是克拉丽莎就像一个定时闹钟,不断出现在理查德的身边,提醒他要按时参加颁奖活动,为他安排好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在理查德眼里,克拉丽莎无疑就是一个称职的达洛为夫人,她一生都在围着他转。他就是克拉丽莎人生的全部。

当理查德在病痛中对克拉丽莎说“如果我死了的话,你会不会感到愤怒?”的时候,克拉丽莎慌了。她歇斯底里,在厨房里奔溃大哭,她这才意识到,如果没有理查德,也就没有了她活下去的意义。像很多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克拉丽莎就是一个永远在别人身上寻找价值感的人。

《时时刻刻》|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的这部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好的人生,有别人的位置的同时,一定也在关注自己,在自己的人生里寻找定位和意义,让自己能够变得更丰富,更充实。这样的人生才不虚此行。

弗吉尼亚.伍尔夫:我不是你们谁的病人,我不需要你们来支配我

我敢肯定我的病又要发作了。我开始出现幻听,而且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

我正在毁掉你的生活,没有我你能过得更好,而且我知道你一定会的。你看,我现在连写这封信都觉得艰难。

我想说我欠了你一辈子的幸福。我不能,再继续侵蚀你的生活了。

我相信这世上没有哪一对比我们获得过更多的幸福。

《时时刻刻》|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的这部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在留下这些只言片语以后,电影中的伍尔夫独自安静地走入了河流深处。从父母离世以后,伍尔夫的精神状态就一直敏感,萎靡。她害怕热闹的大街,害怕和人群打交道,甚至害怕家中的女佣人。或许,她自己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奇怪的存在,一个神经质的客体。

从小,她就被家人看管着,在一个女子不被允许独自出门的时空里,一有空,她只能躲进家中巨大的书房里,寻求自由的空气。自小,只在家中受过教育,家中所有喜爱的花朵,物件,吃食,都是由佣人买来。她无比渴望可以和达洛卫夫人一样,“今天,自己出门去买花。”

成长以后,她又变成一个脆弱,神经质的病人,她的人生被看护,被包围,被时刻监管,就如同一个囚犯。

就如同现实生活中单单活着就很累的许多普通人一样,伍尔夫始终期待着有一天能逃脱,期待着可以忠实于内心,勇敢地和生活直面,和它和解。她期待着自己能从身体到灵魂,获得完全的独立。她在世间追索,在文字中追索,期待着为自己而活一次。

布朗夫人:现世安好,但我却惶惶若失

“有一天她的生命将完全结束, 这一切没有她将继续下去,到底重不重要?”

《时时刻刻》|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的这部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电影中的另一个时空中的女人是处在二战以后的布朗夫人,她家境殷实,有一个深爱她的丈夫,和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在外人眼里,她本该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女人,但布朗夫人却终日惶惶不安。直到她遇到了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她才明白,或许,她也如同达洛卫夫人一样,一直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单调庸常的主妇生活,像一个幸福的牢笼,令她心生倦怠,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本身。

我们经常说:“这个世界离开了谁都能照样转”,所以布朗夫人在绝望中试图自杀,在她丈夫生日的这一天。她将儿子放在邻居家里,独自一人来到酒店,她带着伍尔夫的这本《达洛卫夫人》,希望在平静中离开这个毫无波澜的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她的内心也在不停震荡,或许是不想肚子里的孩子陪她一块逝去,她决定活下来,然后在空虚的生活中离开。

布朗夫人就像伍尔夫一样,选择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天性,承担自己的选择, 即使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都要承受内心不断煎熬的不安和懊悔,但她不想错失自己的心意,一个自己选择的全新的日子和未来。

即使在很多人看来,布朗夫人的不告而别,抛夫弃子是一种不负责任,是不被允许的存在。

《时时刻刻》|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的这部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但作家陈希我也曾经说过:“在中国,一个人的命,绝对不只是他自己的,不是为自己活着,是为家人,为父母,为子女,为家族等活着,这就是‘中国式亲情’。”

确实,生命,首先要负责的只有自己,然后才是家人,父母,子女,朋友。如若无法正视自己,无法坦荡地面对自己,那么就该勇敢地为自己活一次。

《时时刻刻》|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的这部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伍尔夫一生非常勤奋,勤于思考。在她看来,一部没有思考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她创作了大量意识流的,蕴含生命哲理的著作。她的作品,如《墙上的斑点》、《 到灯塔去》、《一间自己的房间》等等,都为世人所熟知,她在作品中追索人类内心的世界,确立人类生存的价值,找回生活的意义。

她就如同电影《时时刻刻》中的三个女人,不断探索“人是为了别人活,为自己活,还是为了活在别人世界里”的人生课题。

也正如村上春树说的:“终点线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从自己无意义,被捆绑,被囚禁的人生中跑出来,就能成就自己独特的人生意义了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