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八佰电影剧情漏洞「简介」

2022-03-27 01:25 作者:鹰眼观沧海 围观:

写在前面:本来这篇文章是要在8月15号发出来的,不过我故意延后了几天。因为8月15号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1945年的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用一口晦涩难懂的“鹤音”宣读了停战诏书,日本接受《波兹坦公告》,正式投降。与日寇拼死抗争了十四年的中国人民,终于等到了黎明到来。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缅怀先烈,去沉思历史……所以我把这篇关于抗战影片的评论稍微押后了一下,希望各位看官理解。

2020年疫情爆发,给中国的电影事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疫情好转后,做为救市大片的电影《八佰》,趁着院线空窗期迅速上映,算是给备受疫情打击的中国电影事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这一点上,《八佰》也算是在中国电影历史上青史留名,留下了一份不可磨灭的印记。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八佰》宣传海报(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单纯的从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影片的拍摄水准还是后期制作,以及最后的票房反馈来看,《八佰》都算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但是深雕细琢一番之后,却总有一种如鲠在喉、让人不吐不快的感受。

首先从电影的立意上来讲,《八佰》的历史背景,是淞沪战役后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影片试图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将那段历史搬上大银幕,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点上,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熟悉抗战历史的观众来说,四行仓库保卫战,看起来打的悲壮、惨烈,极大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抗战到底的决心。但是实际上来说,这一仗的政治意义更重于军事意义,国民政府决定拼死打这一仗,不过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演一番,寻求国际同情,进而介入调停中日战争。几百名中国军人的牺牲、抗争,彻头彻尾的沦为了一场政治表演秀的棋子。四行仓库一战的军事意义,远远不如同为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保卫战、宝山保卫战。管虎导演试图通过这样一场对战局影响微乎其微的战斗,来表现那种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格局似乎有点小了。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他们是军人,却沦为政治的棋子(图片源自网络)

退一步来讲,导演想要表现中国军人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于是塑造了身绑手榴弹、排着队跳下楼破坏日军龟甲阵的陈树生等人,看的观众热血沸腾、感动不已。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排队爆破日军龟甲阵的国军战士(图片源自网络)

但是同时,又着重刻画了贪生怕死,甚至想要临阵脱逃的老算盘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贪生怕死的老算盘(图片源自网络)

这两个人物的角色塑造,是极端冲突和完全对立的。陈树生的壮烈牺牲,体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老算盘临阵脱逃、贪生怕死,却也是人性使然。张译这个影帝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将这一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是彻底演活了人物。

管虎导演无非是想表现军人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探寻一下人性的弱点,揭示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有那么一点反战的味道。

然而,偏偏就是老算盘这个角色,让这部剧的立意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既然战场上苟且偷生是人的本性,是人性的弱点,难以克服,那陈树生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是否就被极大的削弱了?

可能是自己也意识到了两种思想之间的巨大矛盾和冲突太过于突兀,于是管虎导演又塑造了端午这个角色。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端午(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端午这个角色,人物设定却一点也不立体。从一个懵懵懂懂只想见见世面的乡下娃子,到最后舍生取义壮烈牺牲的烈士,人物的思想转变太突兀了,简直就是“非黑即白”的典范。中间内心转变的历程,太生硬,也过于扁平化。

本来想要调和矛盾的,结果自身就成了矛盾……这一点估计管虎导演自己也没有想到。

说完了人物设定,再来说说剧情中几处不合理的地方。

影片中,日军派遣一部分部队,通过水闸进入仓库地下,这一点让我很不理解。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有意为之,以我为主的一场战斗,国军在战前必定做了大量的侦查和部署。地下水闸这么重要的防守要冲,居然连警戒哨都没有放出,这一点太不合常理了。而日军在发现水闸这一防守薄弱点后,并没有充分利用兵力优势,集结优势兵力,重点进攻这一区域,反而是派出一支小规模侦查部队前去袭扰。不仅没有顺利拿下进攻通路,反而打草惊蛇,使守军提高了警惕。这种临战指挥能力,真是让人堪忧。实际上,抗战期间,日军极为擅长正面牵制、两翼突击、背后袭扰,对于战场上的一些薄弱点,日军指挥官一般是不会放过的。这一点上,太想当然了。

险之又险的守住水闸之后,守军抓住了几个日军俘虏。而守军接下来采取的行动,简直就是让人迷惑,更凸显了管虎导演在历史上的认知偏差:抗战初期,日军参战士兵多为极端狂热的军国主义份子,要么被击毙,要么是穷途末路之下自杀,少之又少的几个日军俘虏,也大多数是重伤之后失去战斗力甚至失去自杀能力才被俘的。以至于国民政府曾特别批示,活捉日军官佐者重赏!

再看影片里面的表现:几名日军被俘虏后,有冥顽不化的狂热军国主义分子,这点不难理解。但是,还有贪生怕死祈求饶恕的啊!抗战初期,这种日军中的怕死鬼,简直就是百年一遇送上门来的功劳!只要绑结实了看管好,打完仗往上司那儿一送,简直不要太安逸……

然而守军接下来的操作让我目瞪口呆:为了让杂牌军练胆,把这几个日军俘虏都毙了!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天大的功劳就这么被打飞了(图片源自网络)

毙……毙了?

战场杀俘?!

很好!如果之前我还只是看不懂的话,那到了这里,我已经是出离愤怒了!

杀害放下武器的敌方武装人员,这一点是《日内瓦公约》中明令禁止的。日军那帮子畜生从来没遵守过,咱们都知道。战场上杀红了眼,国军士兵搂不住火,咱也能理解。但是你特么直接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管虎导演,您就不怕此举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吗?你就不怕日本右翼到时候以此为借口,说“你们也曾经杀害过日本俘虏,所以我们屠杀中国战俘只是报复”吗?一点政治敏感度没有,你也敢拍这种题材的影片?或者是您有意而为之?!

这种镜头,除了丑化中国军人,别无用处!

另外,还有一个人物无法忽视,现在仔细想想,里面或许也夹带了某些人思想上的私货。这个人物,就是刀子!

守军里面不乏意志不坚、贪生怕死之辈,然而身为市井流氓、帮会弟子的刀子,却为了给守军送电话线,舍生取义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刀子(图片源自网络)

好吧,仗义每多屠狗辈。导演又成功的赚了一波观众的眼泪。

但是,表达什么了呢?帮会弟子尚且能舍生取义,军人却在贪生怕死?

管虎导演,您的屁股,坐在了哪边?

另外,从军事角度来说,守军被日军重兵围困在四行仓库,孤立无援,每一个有生战斗力量都是极其宝贵的,每一个能战斗的士兵都必须珍惜。但是,更让我无语的事情发生了。

为了表现中国军人还在战斗,大白天非要在楼顶竖起旗帜,为了护旗,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士兵顶着日军飞机的扫射冲上去,结果倒在血泊之中!

如果真有哪个指挥官敢下这种脑残命令,那么不用等到军法审判,他手下的士兵就会打他的黑枪!

旗帜在窗口伸不出去?不能趁着日军攻击间隙升旗?还是旗帜升起来之后就没法固定了?!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这旗帜竖的让人不明不白(图片源自网络)

表现爱国主义没问题,但是别用这种近乎脑残的形式。中国军人的战场智慧多了去了,没这么棒槌!

最后撤离的一段,更是表现的莫名其妙。守军奉命撤入租界之前,团长一席话,直接让整部影片的立意下降了不止一个高度。合着战士们拼了命的守到最后,不过是政治博弈的棋子罢了,最后还沦为了弃子……什么爱国情怀,什么奋勇杀敌,不过是达官显贵们用来谋取利益的工具!

盛名之下有虚士--电影《八佰》几处逻辑硬伤

一番慷慨激情,最后悲凉收场(图片源自网络)

而历史上,谢晋元团的结局更是悲惨。被英租界守军解除武装后,守军几百名战士被集中关押软禁,受尽了屈辱!而影片中却没有交待这一点,一场无奈的撤退,硬生生成了向死而生的进军……

总而言之,从票房和一些技术角度来看,《八佰》勉强算是成功了,但是从影片的立场、人物、情节上来看,却有着无法弥补的硬伤。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