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一朵小花电影剧情「梳理」

2022-03-19 13:23 作者:田边的芭蕾 围观:

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已经在院线上映,精准地瞄上了五一黄金档。但是,无论这个张导如何折腾,都入不了我的法眼,尽管影片中集中了多位实力派演员,拍摄过程精益求精,但思想的苍白无法掩盖,整部影片就是些刺激镜头的堆积罗列,悬念情节的连接,对人物情感与思想的展示都较为单薄。若说有些感情戏,也没有特殊的新意,就是怎么虐心怎么拍。

如果我这么说有人反对的话,我可以举出一部老电影来对照一下。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1979年张铮导演的故事片《小花》,剧组人员准确地定位了这部影片的价值和地位,还没上映,就把这部影片看成是“中国电影报晓春天的一朵小花”,也是这部影片名字的由来。影片播出后,不负众望,屡获国内奖项。主演都是年轻的演员,当时也没有什么名气,不像张艺谋拍《悬崖之上》,要用著名演员站台。电影《小花》培养了三个演员:唐国强、陈冲、刘晓庆。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与《悬崖之上》大不同的是,影片有浓浓的人情味儿。老何收养了负伤的共产党员老董的女儿董红果,在生活困难时,卖掉了自己亲生女儿赵小花,却留下了革命者的后代董红果。可见军民之间的情谊是多么深厚。影片中将革命军民的生活场景与国民党军阀的生活场景进行了对照。

赵永生、赵小花(何翠姑)、董红果、周医生,他们的关系是如同亲人一般,真诚、纯洁,也幽默又有乐观精神。而丁叔衡的圈子里就完全不同了,丁叔衡一家把丁四当工具使,不顾其死活,派丁四到大兴营卧底。卧底成功固然很好,万一被解放军法办杀掉,也可以制造矛盾,离间军民关系。这是两种文化氛围的对比,反复多次出现在影片中。一方是在简单朴素的茅屋草舍中情同手足,一方是在山珍海味中声色犬马和勾勾搭搭。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影片中也有战斗,但并不突出战斗的残酷和血腥,而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显然张艺谋的《悬崖之上》不是这么处理的,他要突出惊心动魄的打斗,每一拳下去都是悬念,一条围脖把人勒死也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转折。看得观众眼花缭乱、惊心动魄,却冲淡了观众对人物性格的关注和分析。

《小花》是一部真实生动地反映“党群关系”与“军民关系”的影片,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党领导下的解放军,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说服、教育、感化被国民党强迫和蛊惑的士兵,回到人民的队伍。

被赵永生俘虏的那名士兵“江子”说:“赵队长就在我的手背上写过,你也是受苦人,再也不要为国民党反动派卖命了。就这样,我回来了,参加了咱们的队伍。”听他这么一说,老乡都行动起来,劝说自己家里的人不要继续在国民党的队伍里了。许文庭就是被赵永生动员回来的国军士兵。

而丁四和介茂春就是在破坏军民关系的人。介茂春故意要牺牲丁四,造成解放军处决投诚士兵的假象。他利用赵小花(董红果)与丁四有杀亲之仇的矛盾,怂恿赵小花当众处决丁四。赵永生及时赶到,避免小花铸成大错。小花不理解哥哥为什么不报血海深仇,却为许文庭喂孩子,气呼呼地跑到许文庭家责备哥哥:“你就为这些伪军抱孩子,求他们感激你吧!”说罢气呼呼地跑了。赵永生跑回家去解释劝说。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这一段非常经典,一些细节也体现出了兄妹情深,性格特征也刻画得很好。赵永生用小草棍悄悄地在小花脖子上瘙痒,小花被逗弄,气急败坏地锤哥哥。收拾包袱的时候,包袱皮被赵永生坐在屁股底下,用力地拽。这些场景极具戏剧性,又贴近生活,感人至深。

最后,介茂春行迹败露,小花终于识破了介茂春的嘴脸,也认识到自己错了,哥哥是对的。但倔强的小花不想去认错,何翠姑劝说小花去和解:“多好的哥哥呀,你要是不要,我可要要了。”小花与赵永生坐在河边聊天一直聊到晚霞映红了天边。兄妹两人的欢快愉悦场面令人赏心悦目。他们既是兄妹的关系,也是军民的关系。

群众的眼睛无处不在,一位大婶告诉赵永生,“介茂春,他不是个好人。他和小花把丁四抓起来了。”赵永生闻听十万火急地跑到批斗现场,才制止了对丁四的批斗。这位大婶就代表了广大群众。就是这么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婶,几句话传个信息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影片中的人物都具有代表性:

赵永生:穷苦出身的地方党政军干部。认真执行解放军的各项政策,发动组织群众,策反被国民党抓丁的士兵,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使人民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他做战机智勇敢,处理问题以大局为重,对待收养的妹妹董红果,情同手足。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赵小花(董红果):是受到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伤害的贫苦农民,父母被地主害死,哥哥被抓壮丁的国民党士兵逼走。孤单一人,对唯一的亲人哥哥日思夜想,希望能和哥哥一起为父母报仇雪恨。代表了苦大仇深的农民。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何翠姑: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游击队长。父亲老何是党员,是区长,领导地方的武装斗争,培养出了何翠姑这样的战士。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江子和许文庭:是被策反的国民党士兵,参加了解放军。他们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被逼无奈,成了国民党士兵,经过赵永生的努力,决心参加人民军队。许文庭投诚之后又到国民党军队中卧底,及时送来情报,帮助革命队伍和百姓,避免了损失。在战斗中,丁文庭用手榴弹炸死了老奸巨猾的丁叔衡。这样的情况,在解放战争中不计其数。

丁叔衡:地主阶级的代表,成为国民党军官,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阴险狡诈,不择手段。以绑架“川子”母亲的方式,胁迫川子帮国军看闸。为了破坏军民关系,不顾丁四的死活,把丁四派回大兴营。

丁四:代表了地主阶级的狗腿子。为非作歹,仗势欺人。在抓壮赵永生壮丁时,翻箱倒柜,驴行八道地踹碗砸碟。在众乡亲面前严刑拷打大莲,还扒光大莲的衣服。活脱脱的流氓形象。

介茂春:混入群众的敌特分子,煽风点火,制造和激化矛盾,离间军民关系。介茂春是个特殊的角色。他隐藏在群众里边 利用群众仇恨地主阶级的情绪,把丁四五花大绑,向大伙喊:“乡亲们,申冤啊!报仇啊!”如果不是赵永生及时赶到,后果会非常严重。介茂春这种人现在也是存在的,他们利用群众的情绪制造混乱,恶化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削弱党的威信和领导。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周医生:在革命斗争中与女儿失散的共产党员。

影片中的这些人物,每一个人所代表的群体都是人数众多,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将千千万万的人的个性浓缩到了一部影片当中。这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经典案例。至于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是没有这样广泛的代表性的。

短短的一部电影,思想性、艺术性都有突出的表现。人物个性饱满而且性格鲜明。

这么好的电影,在国内得到多个奖项,却无法在国际上获奖,因为政治立场不同。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张艺谋的一些电影水平远不及《小花》,却可以得到国际大奖,那便是立场相同喽!

《小花》这部影片在音乐和歌曲的安排上也极用功夫。两首歌曲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且看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中的歌曲能有人记住吗?能唱几年?不!应该是能唱几天。

中国电影事业要发展,就要在学习和继承艺术前辈的优点,并且有所超越。而不是无视那些非常明显的优点。张艺谋要在影片中表现什么呢?他一定会说:表现人性啊!在生与死、忠与叛的紧要关头,人性是怎么体现出来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割裂前因后果的片面的表现方式,是机械的孤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那不过是生理学中的“条件反射”。把“条件反射”搞成了玄而又玄的“人性分析”,这不是在唬弄人吗?这么明显的错误,却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和宣传,在影片创作中加以运用。张艺谋如何能拍出好作品?

且看刘琼(执导《牧马人》《阿诗玛》、谢晋(执导《芙蓉镇》)、彭荆风(《柳堡的故事》文学编辑)、张铮(执导《小花》)、王家乙(执导《五朵金花》)、李广田(《阿诗玛》文学顾问)、陈荒煤等老一代电影人的作品,部部都是经典。这不是不可超越,其中有规律可寻。张艺谋没有抓住这些规律,与这些前辈相比,水平真的很一般,尤其是没什么思想,都是耍演技,钻营些热门话题,作品昙花一现,凑个热闹罢了,没有反复欣赏的价值。

中国电影事业的振兴要靠张艺谋是没希望了。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的新锐们,请快些成长。时代需要伟大的电影,当然也需要伟大的导演。王家乙在选择演员时,选择了还在上学的杨丽坤(年仅16岁)和莫辛江(年仅20岁),王家乙说:“没有演艺经历的人就像是一张白纸,更能演出质朴真挚来。”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电影《悬崖之上》与老影片《小花》的比较与审美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