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世界永别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19 04:51 作者:鱼在藻 围观:

核,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

它带来电,带来动力,带来武器,带来医学成像……

它可以为人类所用,也为人类所恐惧。

过去一个星期,最受瞩目的新闻莫过于“福岛核废水排海”了,每一条相关的消息,都会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我看着新闻,不由想起一部日本电影《世界,永别》。

这部电影上映于2015年,彼时,引发全世界对核安全焦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刚刚过去四年,在人们对伤痛渐渐开始淡忘的时候,《世界,永别》重新撕开伤口,讲述了一个核灾难降临时刻的绝望故事,而这个故事在今日重温,依然恰如其分。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近未来的某一天,日本核电站的多个反应堆突然相继发生爆炸,几乎整个日本岛迅速暴露在了严重的核污染之下。停工、停电、断网,整个国家几乎停摆。核辐射的威胁迫使日本政府做出了“弃国”的决定,在其他国家的援助下,日本开始将国内居民分批编号,并按照先后顺序陆续将国民疏散到全球各地避难。

在城镇边缘的一幢房子里,越来越虚弱的白人女孩塔妮娅整日倚在窗边的沙发上,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蕾欧娜的陪伴下,等待着属于她的疏散机会的到来。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生命与情感,哪个更高贵?

在“灾难”这个前提之下,“生命”与“情感”是两个永远绕不开的主题,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它们总像是鱼与熊掌,需要人们去取舍。人心径庭,总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电影中简短刻画了两对恋人。

一对恋人是塔妮娅和男朋友聪本。聪本与家人住在镇上,事故发生以来,两人很少见面,偶尔通过写信联系。塔妮娅每日在窗前的沙发上看着窗外萧瑟的田野,神情总是落寞的。直到聪本的身影突然出现在窗外蜿蜒的小路上,塔妮娅像一只小鸟般从沙发上飞起来,在梳妆镜前精心地梳理头发,戴上耳环。

他们和寻常情侣一样,拥抱,亲吻,絮絮述说着各自的日常。当聪本背着虚弱无力的塔妮娅在林间散步时,塔妮娅小心翼翼地问聪本是否愿意跟她结婚。聪本声音虽轻却语气认真地回答“结婚吧”。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然而不久后,聪本从塔妮娅口中得知了塔妮娅一家来到日本时登记的身份其实是非洲难民,这样的身份意味着在疏散名单的安排上,塔妮娅将会被排在后面,如果是夫妻,聪本无疑会被安排在一起。

几天后,机器人蕾奥娜告诉塔妮娅,聪本一家被疏散了,当天已经离开日本。“好好活着,以后到某个地方再见吧。”这是聪本给她的最后留言。

另一对恋人是塔妮娅在路上遇到的一对搭顺风车去民政局注册结婚的小情侣。男孩三年前曾有过一次盗窃犯罪记录,在疏散名单上也属于会排在后面的一类人。因此一直不同意女孩提出的结婚要求,担心拖累女孩疏散。在女孩一再的坚持和说服下,他才终于答应结婚。

在核辐射弥漫的焦虑氛围下,两个年轻人的神情里却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说到疏散排名,女孩毫不介意,她幸福地说“情侣们都希望名字能被一起叫到。”

这是电影里唯一的一张带着灿烂笑容的脸……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到底是生命更可贵,还是情感更值得珍惜?在灾难之下,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拿出来被评判,如果用做选择来把二者剥离开,我想是违背导演要表达的初衷的。人在无望的环境下抓住宝贵的生机,是对生命的拯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选择对真心的坚守,则是情感的跃升。

生命有不能承受之轻,故而易逝;情感有不能承受之重,故而脆弱。所有对生命的追求和对情感的坚持都应当尊重,在灾难的绝望中,人只是人,不一定非得是道德楷模。

种族——刻在血液里的名片

“任何感情都不过是不同温度的血液。” ——拉罗什富科

在这个日本人的故事里,将主角设定为一个白种人,导演必然有一个特别的故事要讲。

塔妮娅是出生在南非的白种人,在她十岁的时候,盛行了四十四年的种族隔离制度被废止了。此后,那些雇佣和剥削过黑人的白种人陆续遭到黑人的报复性杀戮。塔妮娅在一天夜里目睹了隔壁农场全家老小被杀害,她的爷爷也在回家的路上丢了性命。在那时的环境下,白种人已经失去了政府的庇护,于是,年幼的塔妮娅跟随父母从南非逃到了日本。

因此,虽然是白种人,但因为是难民身份,塔妮娅在疏散名单中迟迟等不到她的名字。

她的男朋友聪本其实也不是日本人。

聪本的母亲是韩国人,父亲则是从小在日本长大的韩裔侨民。弱势移民总是会遭到区别对待,被本土文化所排挤,正因如此,聪本的父亲虽然在日本生活了一辈子,却因为有太多不愉快的经历,所以坚决不愿入籍。

然而,在灾难爆发后,或许是因为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曾经饱受歧视的外籍反而成了优先被疏散的群体。

塔妮娅和聪本的种族地位,在面对政治巨变和严重灾害的情况下,发生了神奇的倒置。这样的情况听起来让人啼笑皆非、琢磨之后又倍感残酷。

塔妮娅对她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逃难到日本感到困惑,她向机器人蕾奥娜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们到底是加害人还是受害者呢?然而连无所不知的人工智能也无法解答这个问题。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在种族与种族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甚至个体与个体之间,强势压迫弱势是恒定不变的法则,但世上却没有永远高高在上的族群。一旦乾坤扭转,曾经的压迫会变成逆反力量,演化为反向歧视和反向加害。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当聪本得知塔妮娅的背景后对她的态度立刻发生了变化。聪本和父亲在日本所遭受的境遇,与作为白人的塔妮娅一家在南非对黑人所造成的伤害其实是相似的,同为弱势群体,聪本对黑人的境遇产生了同理心和强烈共鸣,这使他在心理立场上站到了黑人一边,不认同塔妮娅讲述的“黑人加害白人”这一说法。他也无法意识到,“外籍优先疏散”与他曾经遭受过的“移民区别待遇”本质其实一样,都是对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一种伤害。

这种基于立场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与刻入血液的种族身份一样,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无法调和。

一个机器人眼中的生死、孤独、永恒、和希望

这是一部沉闷、压抑的电影,从头到尾充斥着灰黄的阴暗色调,然而机器人蕾奥娜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高光。

蕾奥娜是一个老旧的机器人,在塔妮娅小时候起便一直陪伴着她。如今由于部件损坏,蕾奥娜已经不能自己行走,需要借助轮椅移动,并靠着每天晒太阳来补充身体的能量。

起初,我们只看到蕾奥娜与塔妮娅交流生活琐碎和日常见闻,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基于数据库理解而得出的冰冷的人机对话,内容乏善可陈;

之后,我们看到蕾奥娜给塔妮娅读诗,那些诗歌或压抑或悲凉,几乎是塔妮娅当下情绪的写照。在与塔妮娅多年的朝夕相处中,蕾奥娜已经习得了塔妮娅的情感和审美,复制了塔妮娅对世界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仿佛成为了另一个塔妮娅;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再后来,在萧索的竹林里,蕾奥娜陪着塔妮娅散步,听塔妮娅讲述看不到竹子开花的遗憾;在昏暗空荡的房间里,她静默地陪伴着已经没有了呼吸的塔妮娅,直到时光奔波而去,沙发上沉睡的女孩已成枯骨。蕾奥娜轻柔地抚摸着骷髅的脸颊,悄无声息。

日升月落,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消逝的时光已无法计算,画面里的窗棂已经塌斜、沙发已经腐朽,蕾奥娜的身体也破败了,但是她还活着,因为太阳一直都在。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最后,在一个宁静的黄昏,蕾奥娜坐在轮椅上走出那座孤独的房子,她一路行至曾跟塔妮娅一起来过的竹林前,从轮椅上翻倒在地,义无反顾地匍匐着爬到竹林深处,抬起头的一刹那,看到无边竹林盛放着炫目的红色花朵……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影片就是这样通过一个陪伴女主人公的机器人,营造了一种无法冲破的孤独感——当家人不在,朋友已逝,恋人离去,唯有一个不死不灭的机器人长长久久地如影随形,而她所有的情感都来自于你,你与她的交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自说自话。

同时,影片也通过一个机器人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生,看到了死,看到了比永恒更加漫长的孤独,也看到了孤独尽头竹花盛开的希望。

然而,竹子开花后就会死去,隐喻着“无法逃避的死亡”,希望的终点,仍是以死亡为解脱。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那个逼真的蕾奥娜并非真人扮演,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智能机器人,来自大阪大学石黑浩教授团队的产品。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往者已不及,尚可为来者之戒

从情节来看,《世界,永别》实在不能算一部“好看”的电影,很多人甚至评价它“致郁”。它虽然以灾难为背景,却并没有聚焦灾难,导演用最悠长的镜头,最缓慢的节奏,描摹了生命在时间中慢慢衰败、扭曲、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刻画了“核”带给日本的深切恐慌,烘托出令人绝望的末世孤独。

我们看过太多的灾难片,在那些影片的最后,通常都会有一个神奇而振奋的力量挽世界之将倾,人类终将得到拯救。然而在《世界,永别》里,导演深田晃司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残酷的真相,一旦人类的无知和自大触发了灾难,人们无力相互拯救,死亡的威胁将难以逃避。

灾难带给世界恐惧,也带给世界的思考。我们要做的,是在灾难未至之时,时时反躬自省,既对世界巨人的力量抱有追求,又对它的力量心怀敬畏。

蕾奥娜说,机器人只要学过就不会忘,人类却会遗忘。

昨日“核泄漏”伤痛未远,今日“核废水”威胁已近。人类今日的遗忘,会变成历史永恒的失落。

《世界,永别》:核灾难下的日本,绝望的无人之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