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电影剧情「简介」

2022-03-16 04:09 作者:无敌娱乐咖YDv6 围观:

“你现在恨我没关系,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我的”

大家好,今天回顾一部2018年的电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到底如何取舍?

1、父母习惯性的把自己求而不得的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

很多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自己心中的成功人士的样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在这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家庭的影子:父母是权力的一方,他们有强大的控制欲,试图以行动控制着自己的孩子的人生发展轨迹。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有一段非常写实:在主角试图与妈妈沟通时,妈妈只说了一句:“你现在恨我没关系,以后的你一定会感谢我”。在这句话下,主角是无法反驳的。

主角处于未成年三观开始萌芽的年纪。

对于这样的情节,许多看到这里的人也有一种想要反驳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感觉。

因为说这句话的对象是我们的亲生父母,他们是权力的中心,而自己还没有过多的话语权。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其实,我们身为学生时期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不懂得。

这个时候确实依赖于父母与老师、长辈等人物关系来带领我们认识世界,这个时候的父母给予自己的孩子适当的引导与教育是对的。

但是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揉捏出来的泥人一样试图将自己的愿望强行施加给孩子,这样的控制欲就会伤害到孩子。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这样的错误,电影中的父母就没有意识到,在最后一刻也没有将自己的控制欲放下,从而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发生。

2、“我是为你好”的教育,其实就是控制欲在作祟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电影由几个小故事组成,其中一个叫:妈妈的遥控器。

只要母亲觉得那一天的孩子的行为没有得到母亲的满意,母亲就会按下遥控器,让孩子无限循环的过着同一天,直到孩子那一天的行为是按照她所满意的方向发展,才会给孩子过第二天未知的生活。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就这样,主角被这样完全操控的长大,长大后成为了母亲最希望他成为的“成功人士”。

根本上,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摧毁是非常严重的。

当主角的心理已经崩溃的时候,父母也只是认为他是不懂事,不会把这样在极强的控制欲下孩子心理受到伤害的情况放在眼里。

他们只会认为:我是为你好,现在你不需要知道,以后你们就会感谢我。

而这样的成长环境,日积月累中,孩童时期的我们就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有些会日渐严重,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这如此种种,又是如何形成闭环?

在我们的父母的孩童时期,他们也是这样长大的,更从前的父母一辈,更多的教育理念就:打是亲骂是爱、养儿防老、我是为你好等等观念。

而且,很多父母都是有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或者无法实现的愿望,他们会怀着这样的愿望培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去过自己想过却过不上的生活,因为,父母的父母没有放手让他们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当孩子反抗不顺从,一句“我是为你好”、“我说的都是对的,以后你就知道了”这样的话,让孩子无法反驳。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就比如剧中,儿子跪下请求母亲不要按下遥控器时,母亲执着的拒绝掉,就是以这样的话摧毁了主角最后一点自主意识。

剧中的母亲只想着儿子以后必须按照她所规划的节奏去生活,完全没有考虑过儿子的想法,遥控器已经成为她最有力的施展控制欲的武器,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手,或者去听一听、问一问儿子的想法的。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3、当新生儿哭泣降生,新一轮的闭环,还是戳翻这片阴天?

后面,我们也成为了父母,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哇哇落地的那一刻,我们都会去祝福这个新降临世间的小生命。

作为十月怀胎的母亲,我们对这个诞下的生命是有期待的,随着他们长大,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意识与看法,到时候,我们面对这个天真灿烂却又调皮捣蛋的孩童,我们是已经做好了准备以平等的目光看待他,还是一个不注意,那个传递了一辈又一辈的“我是为你好”就下意识脱口而出?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现实生活中,有着强烈控制欲的父母并不少,他们认为眼中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只要我们稍微背离他们的意愿,我们就是叛逆与不懂事。

现在的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心理症状不断扩张,讨好型人格、社交恐惧症、自闭等等,有些心理问题是源自于原生家庭,需要我们长大后用许多的时间治疗曾经留下的创伤。

其实很多例子可以参照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在中国,“我是为你好”的教育很普遍,这样的家长控制欲也会很强。

他们认为孩子们不论多大在自己眼里都是长不大的,从而哪怕工作了、结婚了,他们也会进行各种干涉,以父母之名义让人不能拒绝。

父母可以来融入我们的新家,而不是父母来操控我们的新家。他们的到来,秉持的目的不同,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就像开玩笑的尺度我们都知道:被调侃的一方也认为这是开玩笑,那么这才是开玩笑。

以此,同理。

回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鲁迅先生有过劝告

鲁迅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有一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肩上是从前的伤害,而身下就是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控制欲与教育观,在我们这一辈,应该就曳然而止了。

感谢观看此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