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长线看电影剧情解析「解析」

2022-03-13 19:51 作者:短线赌银长线赌金 围观:

是金子总会发光——用这句话来形容《肖申克的救赎》,恰如其分。27年前,它遭遇票房惨败,偌大的影院空无一人的窘境;27年后的今天,它却是人们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常年稳定霸占IMDb Top250和豆瓣电影排行榜双料第一。

阅读量超10万+的一篇电影文章,这个电影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抛开排行榜,影迷的反应也许更能说明一切。摩根·弗里曼说:“不管去到哪里,人们总是会对我说:《肖申克的救赎》是我看过的最伟大的电影。”蒂姆·罗宾斯说:“我向上帝发誓,真的是无论去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总会有人跟我讲这部电影改变了TA的人生。”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一个关于越狱的故事。其实,不全是如此。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希望,一个梦,一个为了自由为了救赎的梦,没有大场面、动作、特效,却给人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回味无穷。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肖申克的救赎》整体剧情其实并不复杂: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杜弗伦被指控杀死了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即便安迪坚持自己无辜,最终被判无期徒刑并在1949年进入肖申克州立监狱服刑,在肖申克监狱,他与能为狱友走私各种违禁商品的瑞德成为朋友,同时利用金融才能为典狱长塞缪尔·诺顿等监狱官员和看守洗钱逃税,经过接近20年的准备,安迪终于在1966年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越狱而出的故事。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是靠着什么历经27年仍然魅力不减?它又教会了我们什么呢?

自我设限,是生活最大的监狱

自我设限是最大的监狱,否定自己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然后放弃寻找出路,放弃努力和抗争,其实就是在精神上画地为牢,给自己判了监禁。安迪想申请资金修图书馆。一个囚犯,向州政府要经费。且别说能不能要到,信件能否顺利传递到州政府办公室都是个问题。所有人都觉得安迪是在犯傻,因为他在做一件没可能的事。但是安迪真的每周一封信,连环轰炸,风雨无阻。州参议院终于不胜其烦,给他拨款200美元以及捐赠一批旧书和杂物。安迪开心地说:“只写了六年。从今天开始我要一周写两封。”

阅读量超10万+的一篇电影文章,这个电影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又是风雨无阻的数年,每周两封信。最终,安迪又收到一大批书和每年500美元的经费。很快,他在监狱里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全英格兰州监狱中最好的,它让小小的肖申克瞬间出名。

阅读量超10万+的一篇电影文章,这个电影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安迪托瑞德买锤子,瑞德刚开始以为是会闹出大动静的那种违禁用品,有点犹豫。因为狱方虽然对黑市交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存在一条红线,越过红线就会惹麻烦。结果瑞德拿到锤子时,撇嘴笑了,实在是太小了,他说:“用这玩意儿挖地道,估计得挖上600年。”

用这种小铁锤,确实寒碜了点,但没办法,安迪只有这个。一张大海报盖住,每天一熄灯,安迪就开始用它,抠挖牢房的墙壁,然后再把墙的碎屑运到操场上去丢掉。

阅读量超10万+的一篇电影文章,这个电影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可是瑞德觉得要花600年才能挖通的地道,安迪花了19年就挖通了。撕开海报的那一刻,所有人瞠目结舌。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

心存希望的人,无论什么处境都无法把他钉死。安迪干的这几件事情在他人眼中,从一开始的不可置信到后来的不可思议,完美诠释了一个坚持者的毅力。

任何一个你离不开的地方,就是监狱

影片中的布鲁克,是受体制化毒害的一个典型例子,也是肖申克里很多人的缩影。布鲁克第一次出现,是他推着装满书籍的小推车,走过监狱的每个房门前,向牢犯们询问:你今天需要借书吗?日复一日,循环往复地做着监狱里这份图书馆的工作,并且乐在其中。

直到有一天,布鲁克以68岁的高龄获得了假释。他拿小刀架在了一个狱友的脖子上,并扬言要割破他的喉咙:“只有闯祸,才能留在牢里”。但最终温和的老人没有伤害同伴,而是忐忑不安的离开了监狱。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求之不得的出狱,布鲁克却近似疯狂地想留下来呢?

其实,对于布鲁克而言,肖申克是他唯一认识的地方。在肖申克监狱,他是一个有教养且重要的人;但在外面,他只是一个假释出来的囚犯,申请张借书证都有困难。年迈的布鲁克努力适应监狱外的生活,但始终惶惶不可终日。最终他在政府安排的临时住所的墙面刻下一句“BROOKS WAS HERE”,紧接着决然上吊自杀了。正如瑞德所说:监狱的高墙实在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这也是为什么好不容易等来自由的布鲁克最终却选择自杀的原因:一旦人的身体被制度控制失去自由,那么思想极易随之也被固化。当我们习惯了一种生活的时候,也就是习惯了体制化的时候,就会非常依赖这种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安定感",因为这能让我们的生活看起来,更加的"体面"和坚固。但如果这时我们不去学习更多生活上和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的话,我们就会慢慢地和外界脱轨,当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这种坚固就会变得非常的脆弱和敏感,甚至让人猝不及防。这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意义所在。

希望是救赎路上的光

瑞德在潜意识里觉得,或许自己也会成为布鲁克。所以当安迪神采奕奕地讲到“希望”的时候,瑞德满脸严肃地对安迪说:“有希望才危险,在这里希望把人逼疯,你最好认命。”但是,不论在任何时候,安迪都没有放弃过对自由的向往。

什么是救赎?电影里的安迪不是超级英雄,尽管他是一个成功的银行家,但在电影中涉及金融的工作,很多金融业的专业人士也可以办到。真正让人敬佩的是,他在这19年里从未放弃希望,不仅救赎着自己,同时还通过音乐、书本、知识、自己的态度影响着他人。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安迪通过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赢得了去图书馆工作的机会,获得了在肖申克监狱的地位,还通过自身努力改善了肖申克监狱的生活环境:接洽图书会、慈善团体,论斤买入旧书,和大伙们一起建立起来了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还充当"老师"的角色,帮助狱友考取高中文凭。这一切的改变,让肖申克变得有活力起来。

安迪为狱友们播放唱片,虽然大家都听不懂唱片里的意大利女士究竟在歌唱着什么,但动听且优美的歌声让大家感受到了片刻的自由和希望;尽管安迪为此付出了两周禁闭的代价,但他并不无聊,他说有莫扎特的音乐在脑海里陪伴着他,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围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他们找不到、拿不走的东西,就是希望。为什么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会让人发疯,安迪却说希望是最美好的东西呢?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希望”不是一个意思,瑞德说的“希望”是空想和奢望,安迪说的“希望”是可以通过有策略的行动达成的梦想,是一个有意义且有清晰实现路径的目标,是每天都有小进展的事业,是美好而具体的愿景。

正如安迪给瑞德的信中所说: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事情,是不会凋落的。

本来要步入布鲁克后尘的瑞德,因为安迪带给他的希望,他决定去寻找安迪—一个没有回忆但很温暖位于墨西哥的海滨小镇Zihuatanejo。最终,他们在温暖的太平洋岸边重逢,其实最后相逢的一幕是制片人增加进去的剧情,小说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但观众非常喜欢这个结局,因为瑞德也找到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不可多得的神作,是由小说—1982年出版的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说集《四季奇潭》(Different Seasons)中的首篇:《肖申克的救赎 —— 春天的希望》(Hope Springs Eternal: 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iton)改编成电影的。

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曾说:“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 它陪着无数人走过了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让悲观者继续前进,无助者得到力量,傲慢者心生敬畏,绝望者看到希望,迷茫者开始思考。

好的作品不仅耐看,并且还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有着不同的体验。点路特推出电影背后的小说系列课程,欢迎大家一同研读原著,不仅仅提高综合英语能力,还可以学习安迪身上的意志与希望,品味社会与人生。

阅读量超10万+的一篇电影文章,这个电影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