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包法利夫人情史电影好看吗

2022-03-10 03:58 作者:我是瞎读的 围观: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著名文豪福楼拜的代表作,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把它看完,翻译过来的文字确实枯燥和苦涩。很多人对这本书不了解,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人跟她很像,这个人就是潘金莲。有人经常会把中国文学界的潘金莲和法国文学界的包法利夫人进行对比,2016年冯小刚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英文名字翻译成了I’m Not Madame Bovary,直译就是“我不是包法利夫人”。

本书作者

福楼拜的全名叫居斯塔夫.福楼拜,于1821年12月12日出生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小城鲁昂。他的父亲是鲁昂市医院的外科主任,不仅有钱,而且在当地很有声望,福楼拜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有个比他大八岁的哥哥继承父业,当了一名医生。

从中学开始,福楼拜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极度热爱,他为此写了很多书信,后来很多人研究他的书信,发现他只要写到艺术这个词他就会大写,由此可见,他非常喜爱艺术。他也因此感受到周围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庸人气息,在他的笔下,凡是对市民阶层的描述都呈现出了一种非常不屑的感觉,当然这一点也是他魅力的所在。

福楼拜一生衣食无忧,稿费从来不是他挂心的事,他特别有钱,当一个作家写作的动力,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艺术本身的持续兴趣,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在乎稿费,也就不会昧着良心去乱写,他的艺术道路就可能会走得更远。从福楼拜的桀骜不驯可以看出,他的文字其实也充满着这样的感觉,不是为了讨好谁而写东西,就是为了写东西,这可能与当时的大环境格格不入,但是这就是为了表达他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福楼拜终身未娶,他与《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样,他们的感情并非一片空白。福楼拜15岁时,在一次旅游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音乐出版商,这个人同时也是音乐报的创刊人,他发现对方的太太很漂亮,一见钟情喜欢上了这位太太,而这位太太恰巧也表现出对他有感觉,两个人就局限于聊聊天,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段柏拉图式的爱情点燃了福楼拜这个小男孩内心深处非常柔弱的火光,这个夫人成了他一生恋慕的对象,也成了他的作品《情感教育》中的人物原型。

1846年,福楼拜在朋友家中遇到了女作家路易斯.科莱,两人保持了一段长达8年的情人关系,他与科莱交往的后五年,刚好在写《包法利夫人》,这本书的创作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这对情侣的通信信件,成了《包法利夫人》创作研究的极好资料。两个作家的文笔都相当好,很多评论家都在写这样的一个类似的角度,从书信来看《包法利夫人》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

关于本书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此之前,他只是零星在刊物上发表一些小作品,写过很多短篇、散文,在那之前,福楼拜一直在写一个宗教背景的古代故事,没想到他写完这个故事在作家圈的朋友间传阅时,包括莫泊桑在内的很多人都评价这个故事很无聊,没有可读性,有朋友建议福楼拜写写德拉马尔的故事。

德拉马尔是福楼拜父亲的一位学生,他在事业上庸庸碌碌,刚结婚的妻子比自己年长许多,并且不久就去世了,德拉马尔在妻子死后很快再婚,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妻子。这位妻子婚后发现生活没意思,开始不安分,不仅先后拥有过两段婚外情,而且还借钱在外面养了一个情人,因此欠了一屁股债,她在28岁的时候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幼女,德拉马尔在第二年也死了。这个故事就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

这个人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菲茨杰拉德很像,结婚对象是不是特别重要。女孩子千万不要找爱赌博、爱抽烟吸毒的男生,男孩子千万不要找那种爱作死的女生,这就是社会上的悲剧给文学上的启发,而文学给我们的启发。文学其实给过我们很多启发,菲茨杰拉德就是因为娶错了人,一辈子被榨干而死。你的结婚对象一定要保证你每天的生活是平和的,这个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福楼拜听完这个故事之后觉得可以,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议。

1851年9月,正式投入了《包法利夫人》的写作状态中,历经4年7个月,终于把这本书完成。最终的小说和原型故事除了主线与结构是一样的,细节完全不一样,甚至我们读这个小说的时候,会发现小说完全是戏剧结构,起承转合、钩子和冲突都设计得非常好。

《包法利夫人》一个女人的婚外情史,为何会成为经典名著

(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背景

就素材而言,充其量就是一个女主角厌倦了婚姻,婚外偷情,最后被情人抛弃自杀的故事,这不算什么正能量。

一个好的作品除了故事本身有先进性外,还要有提高的空间,在那个时代法国一直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天主教对婚姻是极其保护的,他们对婚姻有一种极其传统的价值观,对于出轨、偷情以及婚外恋这些事情的打击非常严重。

法国从天主教这种宗教国家开始转变成民主国家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由、民主、平等的重要性。

1816年波旁王朝复辟之后,废除了大革命时代颁布的婚姻法案,直到1884年才将其恢复,从此允许大家离婚,在此之前很多人明明感情破裂了,法律是不允许离婚的,离婚是破坏上帝给夫妻双方制造的关系,所以不允许离婚。民众被压抑了很长时间,他们心里有很多怨言,《包法利夫人》直接击中了人们的痛点。

现在离婚率这么高,本质上并不是因为时代变坏了,反而是因为时代变得更自由了。古时候不让人们离婚,社会压抑性特别重,道德感特别强,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自由感和爱没有办法表达出来。

一本书的影响力大不大,因素有很多。如果《包法利夫人》诞生在现在,可能引起轰动会比较困难。1880年福楼拜去世,死因有很多种说法:梅毒、心脏病、中风、癫痫。但是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他年轻的时候得了梅毒,所以他写了一句很值得商讨的话:没有人一生就堕落。

福楼拜写下的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

《包法利夫人》一个女人的婚外情史,为何会成为经典名著

(图片来自网络)

爱玛对婚姻失望

小说是从鲁昂中学的一间教室开始的,第一句话这么说的:“我们在自修室上课,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个没穿制服的新生。”小说的第一句话让一名腼腆内向的学生进入到了故事中,这个学生衣着非常土气,头上戴着一顶特别奇怪的帽子,这个学生就是夏尔.包法利。

这位来自农村的少年夏尔.包法利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想法,是个迷茫的青年,他没有梦想,没有一切,中学毕业前包法利听从母亲的命令进了一所医科学校,考了两次才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在一个叫托斯特的小镇上当了一名医生,接着他母亲给他安排了一桩婚事,让他和一个长相丑陋、有点钱的寡妇迪比克夫人结婚了。、

婚后不久,包法利医生一早被人请去农庄出诊,看到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子,她就是农场主女儿爱玛。书里描述爱玛是一位穿着蓝色毛料裙袍的年轻女子,吸引了包法利的视线,爱玛是这本书的女主角,也是后来的第二任包法利夫人,作者对爱玛的描述是非常细致的,他站在包法利的视角,描写了一个包法利眼中的爱玛,从她的指甲、发型、眼睛到身材,再追溯到她的过去,由此可见,作者对叙述手法是经过精心考量的。

包法利爱上了这个叫爱玛的女子,经常去农庄探望她,妻子知道后醋意大发,不久就猝死了。爱玛嫁给了包法利,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成了包法利夫人。爱玛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小说,她认为婚姻应该是小说里的那种感觉,充满着热情、热烈以及美好,她特别希望自己婚后能过上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婚后她对婚姻深感失望。

她的丈夫包法利是一个对生活没有任何热情和激情,而且对未来充满着迷茫的无聊男人,爱玛婚后突然间感觉像是跌入谷底,她觉得自己的丈夫包法利平淡得像人行道,她原本以为幸福会伴随着婚姻而来,结果发现婚姻太平淡了,和书里的爱情完全不一样。

社会史研究表明,欧洲进入18世纪后,书报出版行业开始日渐发达,随着印刷成本的降低和识字人数的增加,一个大众读者人群正在形成,其中不乏爱玛这样家境条件不错,又受过些教育的人,他们闲暇就是通过阅读来了解这个世界。

阅读只能帮助你对这个世界有一些了解,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去亲自走走看看,这样感受到的世界才是平衡的,现在很多人刷抖音、玩手机和看网文,这些并不能带我们全面了解世界,它们仅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了解世界的角度而已。

爱玛读了那么多美好的婚后生活,但那不是真实的婚后生活,书里是这样描述她的生活的“犹如天窗朝北的顶楼,百无聊赖,像无声无息的蜘蛛在暗处织网”。

在爱玛平淡如水的生活里,一次经历点亮了她的生活,他们夫妇做客侯爵府的经历,因包法利医治好了一个声名显赫的侯爵的口疮,侯爵为了答谢包法利,邀请他们去田庄做客。

作者特意描述了府里豪华美丽的景象,第一次去侯爵府的爱玛完全崩溃,从此爱玛就如同她那双被侯爵家舞池地板蜡染黄了的缎子鞋,一个人和财富地位接触之后,是无法遗忘这些东西的。她把雪茄藏起来,每当查理不在家的时候把它取出来,反复看,然后闻一闻衬衣的味道,一种杂有美女樱和烟草的味道,这种理想状态与现实的反差,让爱玛得了精神病,丈夫为了帮助她,选择了搬家,于是他们离开了住了4年的托斯特镇,搬到了其他地方。

遭遇失败的婚外情

包法利夫人他们来到一个叫永镇的地方,这里全是一些小市民,几乎都是生活中的场景,有教堂、菜市场、神甫、老板娘、老板、药剂师等等这些人。

永镇跟托斯特也没什么不同,在爱玛心里,唯一的不同就是莱昂了,莱昂是事务所里的一个小书记员,他们俩是在餐桌上认识的,莱昂的言谈举止吸引了爱玛,莱昂喜欢聊“巴黎的节目、小说的题目和时新的四对舞”,以及他们所不熟悉的社交圈。两个人就像高山流水遇知音,随着时间的流逝,爱玛和莱昂陷入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爱情中,彼此没发生任何关系,他们之间长久小心翼翼地试探,使没有结果的莱昂失去了耐心,一个人跑去了巴黎。

爱玛认识的第二个人叫罗多尔夫,罗多尔夫和莱昂不同,他是情场精明干练的老手。刚认识爱玛时,他还包养了鲁昂的女演员,正觉得腻味,琢磨怎么抛弃她时,他看到了爱玛。

罗多尔夫处心积虑地耍手腕,开始勾引爱玛去骑马的时候,包法利竟然强烈赞同妻子听从罗多尔夫的建议,两人顺理成章去骑马,之后就在一起了。

爱玛特别喜欢罗多尔夫,她给罗多尔夫送了很多东西,要求他每天晚上12点要想着自己,催促对方赶紧安排私奔的行程,爱玛确实陷入到这种爱情之中了,但是对于罗多尔夫这种渣男来说,偷情的快感一消失,他又回归到浪子的状态了,爱玛那些情书中的字句,在他看来就像是裂了缝的蹩脚乐器发出的声音,只能逗狗熊跳跳舞。爱玛与罗多尔夫之前打发掉的那些女人没什么两样,她就是一个情妇,就是个玩完之后就扔掉的一个人,一个滥情的男人,他怎么可能会在乎这些情书、书信这些东西,于是罗多尔夫写了一封信,信上还有一滴假眼泪,拒绝了继续和爱玛交往,爱玛很痛苦,傍晚她突然看到罗多尔夫坐着一辆马车急速地驶过永镇,去鲁昂找他的情妇去了,爱玛当时就晕倒了。

她第二次陷入到绝望中,爱玛生了一场大病,病倒了两个月,痊愈之后,她痛改前非,决定重新生活、回归家庭,她复原后包法利听从药剂师的建议,带爱玛去欣赏歌剧演出,谁也没想到,爱玛在这里又遇到了莱昂,这个时候包法利又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把爱玛留在了鲁昂多待一天,自己先回了永镇。

重蹈覆辙的悲剧

这个时候的莱昂,已经不是当时那个缩手缩脚把爱玛当女神的小书记员了,他此刻就是另一个罗多尔夫,本来爱玛之前就挺喜欢莱昂,现在一看到他就更喜欢了,两个人参观完鲁昂大教堂之后,上了一辆马车。

这段“马车上的沦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篇章,作者写从“黄色小窗帘”里探出一只裸露的手,散落下“白蝴蝶般”的纸屑,落入远处“开满紫红色花朵的苜蓿地里”。这些现在看起来只是点到为止的性暗示,但是在那个时代的法国,天主教统治下的法国都崩溃了,最早登刊的《包法利夫人》的刊物都删了,因为这些话被人告了,说这小说伤风败俗打了好长时间官司,直到法庭宣布小说、作者包括出版社无罪,福楼拜在加印版本中才把这些现实的东西重新放进去。

大家看所有的这些文学它其实都在碰底线,后通过法律的程序慢慢把这些东西给拉回来。

为了掩盖与莱昂的私情,爱玛对丈夫谎称自己要去鲁昂上钢琴课,她就在莱昂的酒店里每周与莱昂约会一次,为了填补生活的单调,她买了各种奢侈品,去时装店赊账,时间一长,债台高筑。有一天爱玛突然间接到了一张法院的传票,时装店的老板要求爱玛偿还8000法郎,否则将冻结她全部的财产,绝望之下爱玛尝试筹钱,没有人愿意帮她,她找谁借钱都没人理她。

男人就表现出渣男的本质了,包括莱昂与罗多尔夫。她先去找莱昂求援,莱昂跑了,去找罗多尔夫,罗多尔夫羞辱了爱玛,爱玛觉得屈辱万分,心情万分沉重。她从罗多尔夫家出来的时候就感到墙在摇晃,天花板在往下压她,她走进一条悠长的林荫道,风开始吹它,枯叶堆开始在她身边晃来晃去,回到家后她打开了一包砒霜,结束了自己游荡而痛苦的一生。

这个小说最感动的应该是结尾,为了还清债务,包法利医生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给卖了,他在翻抽屉的时候,发现了妻子与莱昂来往的情书,还看到了罗多尔夫的画像,这个时候他很难过,把家产全卖了,为了还她的债,他伤心极了,好长时间闭门不出。最后小说还让他在市场上见到了罗多尔夫,他竟然原谅了自己的情敌,原谅了包法利夫人,他认为这是命运的错,不是他们的,他在承受了种种打击之后也死了。

整个故事其实也是真实的德拉马尔的故事。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安排他跟罗多尔夫相遇一场,而且相遇的时候写得如此字字惊心,那个时候他见到罗多尔夫,他应该是恨,想掐死他,可是他说,我恨不得自己就是面前这个男人,他并不是掐死他,而是希望是他,最后罗多尔夫很鄙视他,觉得他不算男人。

包法利死了,和爱玛一样,结束了自己难过的一生。

直面真相的结局

我认为包法利夫人的光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她对社会欲望结构的剖析,而这种对欲望的剖析,其实是历史上很多书里面都不敢写的。尤其是19世纪,大家觉得禁欲是一件美德,天主教就鼓励大家禁欲,大家看所有宗教都要求你不要去释放你的欲望,欲望就是必须要收敛着的,可是我们现在知道欲望就是欲望,你可以发泄也可以收敛。

可是在那个时代,我们很难看到一部作品,在写欲望,包法利和包法利夫人这两个角色一直都备受争议,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他们?

我想,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小说放在那个时代的历史中去理解,那是个男权的时代,那个时代男的可以随便出轨,放肆过着放荡不堪的生活。可女性我们听不到她们的声音,好像好们结婚之后,所有的幸福就画上了一个句号,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女性结婚之后,就把女性的生活强行画上一个句号,可是生活不是这样子的,很多时候人结婚之后生活才刚刚开始。

仅从文学意义来讲,在男权视角下,相貌如此单一的潘金莲,她就是个荡妇,而包法利夫人的形象立体很多,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心疼包法利夫人,我们今天没有人心疼潘金莲,但我们却心疼包法利夫人,是因为包法利夫人蕴藏的文化内涵要丰富得多。

她的丈夫,平庸迟钝、不解风情,又什么都不明白,像个傻子似的。爱玛到临终前都不能原谅他,她觉得自己的命运之所以这样全怪丈夫,但是包法利几乎全程是在以德报怨,甚至在发现自己妻子出轨的时候,选择了原谅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的理解是,包法利与其说不知道,倒不如说是不愿知道。我认为他很可能是知道的,所以我们才会发现,每个关键时刻他转身走了,他故意去促成一段后半期,因为他觉得自己生活中对不起爱玛,那就让她在婚外、在生活外去寻找自己该寻找的方向。

读到这儿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一丝冰冷,一个被现实与时代抛弃的人,一旦被迫面对真相,他面对的可能只有死亡,爱玛是这样,包法利也是这样。

《包法利夫人》一个女人的婚外情史,为何会成为经典名著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