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猎魂好看吗

2022-03-08 01:25 作者:生者的地狱 围观:

近日,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第一炉香》上映;改编自作家虹影原著小说的《兰心大剧院》得到“娄烨迷”追捧;改编自梁晓声茅奖小说的《人世间》首发预告大剧;改编自金宇澄茅奖小说的电影《繁花》已开机……

新锐悬疑作家陈忱谈改编剧 在文学与影视融合处创造好故事

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不论是网文还是严肃文学,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被搬上荧幕。身为悬疑小说作家的陈忱,除了创作的本职外,也十分关注改编剧市场。

在她看来,大科技时代,读者观众的阅读习惯和娱乐方式正在急速改变,文学和影视的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跟上时代的硬性要求。

2016年陈忱所著的小说《裂魂》改编的电影《猎魂》初战告捷,正式入围第四十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作为拥有影视化经验的她,又是如何看待改编剧的呢?

新锐悬疑作家陈忱谈改编剧 在文学与影视融合处创造好故事

作家与编剧,这两种既相同又不同的身份重叠在陈忱身上,这让她对改编剧有了更深的感触。

她认为,把文学改编成电影,本来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应该如何解读,又该如何影像化,每一位读者和原作粉都会有自己的主意和看法。想要达成一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取其精髓,使得中心主旨更加立体。这是好处。不好之处是,会去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有时甚至改动过大,让一些原著党无法接受。其实我认为难改也是其中一个劣势。”

作家与编剧的不同身份,除了给陈忱在创作上带来了不一样的感悟,也让她对生活中的所谓“身份”有了更多的解读。

新锐悬疑作家陈忱谈改编剧 在文学与影视融合处创造好故事

每个人的一生中似乎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身份”——工作、家庭、社交、网络等等,在不同的情景中,我们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假面”;而有的人认为这是不同情境下展示出的“不同面”。

不同的“身份”对于我们,究竟是一种“束缚”,还是不一样的“展示”呢?

对于这一点,陈忱也直言,虽然自己在不同人的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性格差异最大的时刻还是在创作的时候。

“这一点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因为未婚独居,其实在家庭方面倒是不需要扮演任何角色,只是在父母面前表现得比平时要收敛一点就可以了。至于在工作场合,便表现的严肃一些,在朋友面前自然就是比较真实的自己啦。其实我认为与自己性格差异最大的则是在我创作时。因为在小说中我会带入各种不同角色中去体会,去思考。因此所体会到的人生,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正因为写作需要代入太多不同的身份性格,所以在这点上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这点和社会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我相信是一样的。”

基于这样的体会和感悟,陈忱早期也创作了一部以“身份”为出发点的作品——《弑爱》。

性格开朗活泼的秦霜,和成熟稳重的魏宇杰在紹阳市上大学期间成为了恋人,毕业后留在了这座灯红酒绿的城市,决定共同奋斗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身为刑警的魏宇杰似乎已经很久没有接到任务了。在秦霜的眼里,“休假”中的魏宇杰变得古怪了许多,虽然比以往更加温柔体贴,而且时不时地会与她做一些大学时才会做的事情,看似怀旧,可秦霜总觉得魏宇杰对自己有所隐瞒。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秦霜也发现男友越来越古怪。莫名消失的疤痕,半夜可疑的电话,和身份证上陌生的照片,一切的一切……都在暗中告诉秦霜一个可怕的事实—— 这个与他一直生活的人,早已不是真正的魏宇杰!

新锐悬疑作家陈忱谈改编剧 在文学与影视融合处创造好故事

如今再次回顾这部作品,陈忱也笑称“值得所有地方都改一遍”,在铺排、文笔、叙事方法、人物性格上其实还是能够看出当年的稚嫩。

“这部作品的灵感是来源于我在读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时候,其中两个症状:移情和反移情。把它们带入生活中,就使我想出了这个小说的开头。至于后面的发展,就要动脑就去想了。之所以会选择这个灵感点,是因为我想表达,你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你所看到的,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也不要以为自己能够看透任何人,因为人都是在变化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不要去妄图窥探和利用。”

新锐悬疑作家陈忱谈改编剧 在文学与影视融合处创造好故事

谈到是否会再次有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陈忱表示,自己还是希望更多的作品能被影视化,因为影视是作品被更多人知晓的另一种途径。但具体是否还会有作品影视化,陈忱也坦言,“一切还要看缘分”。

陈忱认为,文学是影视改编的沃土,从史诗巨著到生活琐事,每一种题材与类型的影视都能找到给予其支撑的文学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学与影视发展的最好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