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春阳电影好看吗

2022-03-06 20:21 作者:穿红鞋的萨特 围观:

十二三年前,婵阿姨底未婚夫忽然在吉期以前七十五天死了。他是一个拥有三千亩田的大地主底独子,他底死,也就是这许多地产失去了继承人。那时候,婵阿姨是个康健的小姐,她有着人家所称赞为“卓见”的美德,经过了二日二夜的考虑之后,她决定抱牌位做亲而获得了这大宗财产底合法的继承权。——《春阳》

施蛰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海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新感觉派同仁刘呐鸥、穆时英相比,他的心理分析堪称独步。《春阳》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小说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将一位抱牌位成亲(冥婚)的中年寡妇的心理活动描绘地淋漓尽致。

施蛰存:《春阳》|她们都另有一种愉快足以抵偿经济生活的悲苦

施蛰存(1905-2003)|沈建中摄影

《春阳》中的婵阿姨是昆山人,她把尚是二十岁出头的自己嫁给去世已两个半月的地主儿子,为的是获得他们家财产的继承权。这天,她一大早坐火车去上海银行取钱,由于天气很暖和,她放弃了取完钱就去候车的念头,她决定去南京路逛逛。

小说的核心便在于婵阿姨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上海开放的氛围与商业文化促使着她对十多年的守寡生活进行反思。春阳照在她身上,她心中久被压抑的欲望被重新点燃。她看着上海那年轻、有活力的氛围,看着男男女女在大街上熙攘,她想象着如果自己也有一个男朋友,手挽着手一起看电影……但她最后还是回到了那个使她“抱牌成妻”的社会,这是为什么呢?

有钱不花,是对生活的糟蹋。

婵阿姨在江西路的上海银行取完钱后已近正午,这时她才发现今日是暖阳天气,这使她兴致盎然,于是她一路走到了南京路。三十年代的南京路与今天的一样:

什么店铺都在大廉价。

施蛰存:《春阳》|她们都另有一种愉快足以抵偿经济生活的悲苦

上海|南京路

而对于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来说,即使是在大促销,那也是一笔不小的价格。婵阿姨却不是这样。她靠着婚姻继承了一个大地主的所有产业,她牺牲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换来的这笔财富,都归她自己掌管。虽然知道“无后”的自己死后,财产将被族中人瓜分,自己只不过是“一宗巨产底暂时的经管人”,她仍然不肯多花一分钱。她在心底计算着:

∵ 牺牲幸福=获得产业

保有产业=比较实惠

把花完钱=徒然牺牲

∴ 实惠生活=吝啬金钱

于是,坐拥有巨产的婵阿姨在南京路看见绫罗绸缎、青铜瓷器、各样的化妆品等物时,她只是看看,不掏钱包。小说写道:

没有必须,她是不会买的。

即使是在准备于上海舒舒服服玩几天后,婵阿姨仍以俭省为荣:

她预备叫两个菜,两个上海菜,当然不要昆山吃惯了的东西,但价钱,至多两元,花两块钱吃一顿中饭,已经是很费的了。

根据婵阿姨的自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住一晚上大概要一二十块钱。现今大概是一二百块钱,所以,她能承受的价格,放在今天,也就是二十块钱一顿饭。当她在冠生园斟酌地点了两道菜后,她为自己只费了一块钱而感到十分满足。

施蛰存:《春阳》|她们都另有一种愉快足以抵偿经济生活的悲苦

上海|冠生园|PS:不知道配图对不对,网上没找到更准确的照片,请见谅

婵阿姨一直困于“把花完钱=徒然牺牲”的逻辑,这使她成为了财富的奴隶。其实,当一件事情本身就是错的时候,你一味地坚持,并不是说你有足够的毅力与恒心,而是说你很傻。婵阿姨就是如此:她为金钱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与幸福,金钱随后又夺走了她的生活。

当无数的人仍在为生存打拼,她却已经身处于罗马。实现财务自由的她明明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比如给自己买一件时尚的衣服,买套高档的化妆品,去吃顿西式大餐或者出国去旅游,但她没有。她紧抱着靠牺牲得来的财产,将自己囚禁于狭小的天地,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一错再错。

看着一家三口的幸福,想到了自己的落寞。

对于普通人来说,家庭的幸福是最容易得到的幸福。

婵阿姨在冠生园喝着茶,一个人坐着四个人的位置。一溜眼间,她看见旁边的座位上来了“一男一女,和一个孩子”。这时,她内心中升腾起了一股烦闷之情。她想到了丈夫与孩子,想到了自己一生中所缺乏的温存。这就好比一个人去吃海底捞,全场的餐桌都是被坐满的,唯有你的除外。

施蛰存:《春阳》|她们都另有一种愉快足以抵偿经济生活的悲苦

一个人吃海底捞

但婵阿姨的人生更为阴暗,尽管她有着比我们多得多的财产。她凝看着:

旁边的座位上,一个年轻的漂亮的丈夫,一个兴高采烈的妻子,一个活泼的五六岁的孩子。她们商量吃什么菜肴。她们谈话。她们互相看着笑。他们好像是在自己家里。

旁座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让婵阿姨想到了自己并没有一个家。她开始害怕被别人看出自己是个死了未婚夫的妻子,她开始想象如果自己就是旁座的那个女人,如果让自己来抚养那个男孩,如果自己就是个母亲……

在一连串的幻想中,婵阿姨愈觉那些被自己牺牲了的幸福,其实有着更高的“价格”:

即使有贫困的,但她们都另外有一种愉快足够抵偿经济生活底悲苦。而这种愉快,她是永远艳羡着,但永远没有尝味过,没有!

自己的幸福需要自己主动争取。

与《春阳》的发表时间相近的《拿来主义》虽然讲的是社会政治问题,但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往往超越了固定的范畴。说出“拿来”,也是通往个人幸福的道路之一。

施蛰存:《春阳》|她们都另有一种愉快足以抵偿经济生活的悲苦

鲁迅|拿来主义

当婵阿姨不敢再看那一家三口后,她身边突然来了位有“一只文雅的手”的独身男子在寻找座位。婵阿姨的目光聚焦在一只男人的手上,而不是整个男人身上,说明她此时已经产生了想要握着那只温暖的手的欲望。

她幻想着他会与自己同桌,就坐在自己对面,然后像似曾相识那样攀谈起来。然而,那个男子并没有坐下来,他在她身边走了过去。

假如他真的坐下来,假如他真的攀谈起来,会有怎样的结局啊,今天?

婵阿姨这样想到。

她进而开始思考是什么使那个男子不坐下来的:是因为他很腼腆吗?还是因为自己已经年老色衰,没有魅力了?于是她想找一面镜子来看看自己,后悔起早晨没有擦一点粉。她决定在回昆山前买一盒粉。

接着,婵阿姨又幻想着那个男子独自个的原因,幻想着他与自己搭话的场景,她想到她们两个一起去看影戏。然后,她冥想起在春阳这么好的天气下,与新交的男朋友一起手挽着手压马路:

和暖的太阳照在他们相并的肩上,让她觉得通身的轻快。

施蛰存:《春阳》|她们都另有一种愉快足以抵偿经济生活的悲苦

手牵着手

然而,幻想总归幻想,婵阿姨没有勇气做出实际行动,因此,她也无法获得幸福。

随后,她想起了那个比这个男子更年轻,更和气的银行保管库行员。他在早晨曾对着她瞧,使她心动。很多时候,当我们缺乏勇气去做某些十分想做的事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借口,弗洛伊德称之为“圆活运用”。婵阿姨想见到那个年轻行员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她的确觉得,当她在他身边挨过的时候,他底下颔曾经碰着了她底头发。非但如此,她还疑心她底肩膀也曾经碰着他底胸脯的。

一个年轻男性的触碰……丈夫!孩子!春阳!男朋友……等等,使她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用勇气抬头看他一眼。她认定他这些举动是他示爱的行为,并迫切地想去印证这一点,然而自己是个死了未婚夫的妻子……于是她开始产生“记忆失误”,无意识使她以为自己在银行的保管箱没有锁上,这就使她有了与那个行员见面的理由。

江西路,上海银行。

婵阿姨立马找了辆黄包车奔赴目的地。然而,那位行员却叫她一声:太太。他对她的礼貌只是出于行长“对待主顾要客气,办事不怕麻烦”的告诫。顿时,婵阿姨的美好幻想全都破碎了,她没有辩解,没有为自己的幸福表白,她只是:

愤怒和被侮辱了的感情奔涌在她眼睛里,她要哭了。

小说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婵阿姨走出银行大门时,她开始感到冷,感到天气要变坏,似乎要下雨了。她叫了辆黄包车赶到火车站,拿出冠生园的发票专心地核算着:

菜,茶,白饭,堂彩,付两块钱,找出六角,还有几个铜元呢?

施蛰存:《春阳》|她们都另有一种愉快足以抵偿经济生活的悲苦

春阳消失|仿佛要下雨

小编认为,这世上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像婵阿姨那样死守着无尽的财产,实则是被金钱所绑架。其实,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完全可以“抛弃这些财富而去结婚”,更何况财产的所有权在她自己手上,她不必舍弃财产。但她顾虑着族中人的诽笑与自己的年老色衰,最终丧失了勇气。

然而他人的看法与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幸福。婵阿姨如果能决心离开使她“抱牌成妻”的社会而奔向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地方,在当时就是上海,她完全有可能寻找到彼此都走心的人,然后收获爱情、家庭以及孩子,从而使金钱为人服务,而非奴役了人。

倘若让婵阿姨回到做出“抱牌成妻”的决定前,小编一定会告诉她:在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能够满足了之后,如果更多的金钱与幸福的生活不可得兼,那么还是选择幸福吧!

正如施蛰存所言:“即使有贫困的,但她们都另外有一种愉快足够抵偿经济生活底悲苦。”

施蛰存:《春阳》|她们都另有一种愉快足以抵偿经济生活的悲苦

幸福一家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