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破晓东方》8集:为了女主,罔顾历史!开国中将的功劳也敢抢?

2023-12-13 16:50 作者:岑岑 围观:

该剧开播前,早就声称剧中的女主纪南音是个完全虚构的人物。

在以真实的革命历史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适当插入虚构人物往往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请注意,这个虚构角色不能是历史上大人物身边有名有姓、有本事的人。

否则,就很容易穿帮,因为大人物干的事,往往都会有身边的人参与,因此“身边人”也就会在历史上留下记载。

再看剧中纪南音的人设,军人、美国留学生、著名经济专家,将在剧中协助陈老总抓好上海解放后的经济工作。

说实话,就凭这几条耀眼的光环,她也能写进历史,何况在周总理口中她还能“以一敌百。”

如此重要的人物也敢虚构,那就别怪剧情会漏洞百出了。

到目前为止,该剧除了在虚设女主身上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以外,还有故意拉低我军作战指挥水平的嫌疑。

就拿剧中的两场战斗来说,看到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发起“死亡冲锋”,毫无进攻策略和战术水平,看了真让人来气。

第一场战斗,发生在低矮的灌木丛中,里面隐藏着数不清的坟堆。

结果,我们被敌人设在坟堆中的数十个暗堡偷袭了。

被偷袭后,我们的阵脚大乱,战场上不是你喊卧倒,就是我喊卫生员,还有的一边拉响手榴弹一边喊着口号冲上去玩命。

我不敢对革命先烈们有半点亵渎之心。

但是,不怕死,是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绝对不是做无谓的牺牲,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尽管这个战斗场面的确拍出了非常壮烈的大场面,以及我军战士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是这种牺牲不值得啊!

我军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并取得最终的胜利,乃至于在网民口中获得“世界最强陆军”的美誉,一定拥有超乎寻常的战略战术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水平。

灌木丛,不是开阔地,这种仗怎么打,几乎是个军迷都会指挥。

总要先派出一个侦察小组吧,或者用迫击炮打几发炮弹试试,如果有火焰喷射器就更好了。

但是,剧中就是让战士们敢冲敢死。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苏州桥,我都感觉这个桥段是对开国中将聂凤智的不尊重。

聂凤智,时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27军军长,他向来有“敢打硬拼”的作战风格,但这不同于“无脑冲锋。”

就在进攻上海前8个月,作为华野九纵司令员的聂凤智还参加了济南战役。

作为辅助攻击的第九纵队,竟然在他的指挥下第一个冲进了济南城,这个团还获得了“济南第一团”的荣誉称号。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没有超高的作战指挥水平,没有身经百战的浴血厮杀,没有彪炳史册的作战实绩,哪里还能成为开国的中将呢。

回到主题,再看剧中的这个桥段。

在历史记载中,聂凤智的27军打到苏州河南岸以后,接到了上级的电报,要求他尽量减少城市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最好能策动守备副司令刘昌义起义。

于是,聂凤智就下令停止了进攻,开始研究如何才能促成刘昌义起义。

该剧中,把促成刘昌义起义的大功劳,一手送给了虚构人物纪南音,这是对历史的罔顾事实,更是对聂将军的不尊重。

至于刘昌义发动起义的过程,我们等一下再说,先看看这场“虚构”的“强过苏州桥”之战是多么的能编。

还是“灌木丛战斗”的套路,现场的指挥员命令战士们猛冲能打,结果被对面的马克沁机枪、火箭筒、坦克给打惨了。

在镜头的快速转换中,到处是战士们被坦克炮弹炸飞、被子弹击中、被狙击手射杀的悲壮画面。

而我们的战士,手里举着车门,胸前挂着湿透了的背包,然后就成群结队地一窝蜂冲上去,接着又一排排倒下去。

你看不到战术,看不到战场指挥员的随机应变能力,看不到“世界最强陆军”的作战风格,更看不到高超的指挥水平。

你要说这个营长没有水平,我信了。

但是,你能说聂将军没有指挥水平吗?

这个桥段中,聂凤智将军先后来到桥边好几次,是他及时制止了正要开炮的代伏虎,但剩下的事,好像什么也没有干。

一个军长,能来到前沿阵地,已经是少之又少的情况了,再加上面对部队进攻受挫的不利局面,却没有提出任何解决办法。

剧中的营长说,他的营已经牺牲了200多人,这就是伤亡过半啊。

但是,没有看到军长有什么好主意,结果急得营长,咣咣咣,扇自己的耳光。

这营长也真是的,你扇自己耳光有啥用啊,哪怕是能找块门板来扔进苏州河,让战士趴在门板上划过河去,也算是“迂回包抄”战术的“简易”版了吧。

再看看同是27军的指导员迟浩田,带领着两名战士从下水道里就穿过了苏州河,而且还俘虏了一千多名敌人。

可是苏州桥的这个营,愣是用“集团冲锋”的方式冲着敌人的马克沁机枪、火箭筒、坦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冲锋。”

这种桥段,不感人,看似悲壮,实则是一种亵渎。

因为,这种进攻方式明显违背历史,更是对我军指挥员作战水平的刻意拉低。

为了女主,罔顾历史!开国中将的功劳也敢抢?

这个标题,就是针对策反刘昌义最终下决心起义,并把4万多国民党军拉进我方阵营的一大功劳给了谁。

从历史记载看,这是聂凤智将军亲自谋划和促成的,就连剧中出现的“萝卜章”也是聂将军自己刻的,这份功劳的至少一半应该非他莫属了。

但是,剧中为了塑造女主光环,就连这么大的历史事件都敢更改,甚至把策反起义的主要功劳都给了纪南音。

1949年5月25日上午,中央向进攻到苏州河南岸的聂凤智下达命令,要求他尽可能地促成敌人起义,有效减少对城市的破坏和我方人员的伤亡。

于是,聂凤智将军下令停止进攻。

随后不久,上海地下党联络员田云樵传回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淞沪警备副司令兼51军军长刘昌义,正在联络我方地下党人员商讨大事。”

得知这一信息后,聂凤智立刻安排王仲民独身一人前往刘昌义的51军军部,具体协商起义的详细过程。

再看剧中,纪南音成了刘昌义的侄女,而且还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做策反工作。

事实上,王仲民见到刘昌义之后,双方都心知肚明,根本不避讳什么,直接开门见山谈起义的条件。

对于当年的刘昌义来说,如果继续顽抗下去,就只剩下“不归路”这一条路了。

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为了减少战士们的伤亡和对城市的破坏程度。

因此,王仲民和刘昌义的谈判很融洽,只是在最终敲定具体的起义时间时,刘昌义又开始犹豫了。

对,他担心口说无凭,万一自己选择了起义,对方再不承认是起义怎么办?

于是,刘昌义向王仲民提出,只要陈毅司令员亲自和他见面,或者有陈毅印信的起义手令,他马上就率部起义。

事实上,刘昌义的考虑不是多余的。

他策动起义后,拉过来四万多人,使得苏州河一线的防御全部瓦解,其发挥的作用和减少的巨大损失不可估量。

刘昌义之所以能拉过来这么多人,首先就是要让他百分百地相信我党的政策,然后才能全力以赴、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去策反起义工作。

而一张拥有陈老总印信的手令,不但是给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而且还能在说服部队起义时发挥重要的证据作用。

当时的国民党军,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顽抗到底,这是死路一条;

第二条路就是跟着刘昌义参加起义,这边脱下国民党的军服,那边换上人民解放军的军服,一切待遇照旧。

因此,这份带有陈老总印信的手令,就成了刘昌义最终下定决心的砝码。

当王仲民向聂凤智说明情况以后,聂凤智略微思考了一下,马上命令勤务员去炊事班找一根大个儿的红萝卜来。

当王仲民得知聂凤智要私刻老总的印信时,大惊失色,“军长,这冒充上级的手令可是大罪啊,你不怕军法处置吗?”

“陈老总离我们太远,时间上来不及,他刘昌义要手令,我给他弄一份就得了,特事特办!”聂凤智掷地有声。

当天晚上,王仲民就引领着刘昌义来到了聂凤智的跟前,聂将军立刻把假手令交给了刘昌义。

聂凤智将军

几个小时之后,在我27军的正面,苏州河北岸的51军全部参加了起义,一下子让上海最难被攻克的地方,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陈老总得知详情之后称,“刘伯承说你聂凤智是个刺头,没想到你胆子居然这么大,造假竟敢造到我的头上来了。不过特事特办,你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1955年授衔仪式,将星闪耀中,聂凤智成了共和国的开国中将。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萝卜章”却成了剧中虚构人物纪南音的功劳,真是罔顾历史,竟然敢抢开国中将的功劳。

拍革命历史剧,有虚构人物很正常,但是不能犯虚无历史主义的低级错误。

对待历史上的伟人,可以采取艺术加工的手法适当拔高,但不能刻意贬低,更不能让虚构角色抢了真实人物的功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