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主题情节三个方面,看《无耻混蛋》暴力美学

2023-11-23 07:21 作者:岑岑 围观:

昆汀·塔伦蒂诺被称为“好莱坞怪胎”。

他出生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他从小就接触到它,并在作品中注入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风格。

昆汀本人曾在一家音像出租店工作。在此期间,他观看和研究了数以千计的电影,这些电影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他在电影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

昆汀·塔伦蒂诺

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有一种排斥现代主义的形式制约原则和党派原则。在此基础上,昆汀制作了一系列各种类型的电影,无意中在反类型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类型(新电影黑色),也在叙事手法上掀起了90年代后现代叙事的新一轮狂欢。无耻混蛋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犯了罪的美军士兵本该被处死,但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政策。他们被允许通过犯罪来建立功勋——深入纳粹占领的法国执行一项危险的任务,这项任务的代号是基诺行动。

无耻的混蛋

《无耻混蛋》的故事结构由五章和两条线索组成。另一方面,一群犯了罪的美国士兵去法国执行一项危险的任务。另一方面,一个法国女孩决心为被纳粹杀害的家人报仇。

今天我们就从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主题情节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影的暴力美学。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暴力美学”。

1.“暴力”与“美”,艺术表达下的极端碰撞在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中,为了争夺生存环境和空,我们首先与自然进行了斗争,逐渐开始了自己的内心斗争,而“暴力”是人类在相互斗争中展示自己力量的一种方式。

“暴力”和“美丽”不应该放在同一个词汇里。它们是毫不相干的两种极端差异,甚至是难以交融的文化观念,但艺术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事实上,暴力的“美”在中国古代就开始被人们所欣赏。比如《论语·八蜀》中的《大武》就把战争场面描写得非常生动,同时对商朝取代周朝的战争过程有详细的记录,孔子也称赞为“完美”。

《无耻混蛋》中“美与暴力”双重隐喻下的苏珊

“暴力美学”起源于上世纪六八十年代。它最早是作为一个新词出现在影视圈,然后通过影视圈传播到其他领域。

郝建在《当代电影》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暴力美学与暴力美学》中指出:

“暴力美学的内在意义在于发现电影中的形式感,将电影中的暴力之美扩大到让观众眼花缭乱的地步,让我们忽略道德上的社会效应。”

也就是说,在影片中,导演用画面美化“暴力”,让观众忽略了道德的追问。用这种形式表现思想,是对审美和艺术表达的颠覆。

立功的军人。

二、电影《无耻混蛋》中的“暴力美学”特征在电影《无耻混蛋》中,昆廷用变态的情节结构、喜剧的叙事基调、混合的拼贴手法、讽刺和滑稽的模仿手法,处处表现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危机和动荡,年轻一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怒、叛逆和精神困惑。

其中,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视听语言来看,暴力具有“双重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端的“暴力”不会轻易出现,而必然伴随着道德约束和秩序约束。而电影中的“暴力”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形象建构打开了广阔的空空间。

昆汀的电影极度暴力。但在《无耻混蛋》中,他将暴力倾向推向极致,同时又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消除暴力”,以增加电影的娱乐效果和艺术效果。这种“疯狂建构”和“试图消解”的二元性,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电影现实细节的感官刺激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刻体验。

苏珊被枪杀了

比如电影第五章《巨人脸上的复仇》,苏珊震惊得要死:放映室里,白衣男子和红衣女子持枪互射,镜头中心不变。在这里,没有必要制造不必要的紧张。白与红的斗争与纠结,让人高贵与卑微,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交织在一起,直指人的灵魂深处。不一会儿,苏珊中弹了,时间瞬间变慢。一群红色的碎片和飞溅的鲜血充满了“暴力”但也带有“诗意”和“美感”。

白与红的斗争与纠结

苏珊娜去世的那一刻无疑是美好的。昆汀诗意地消解了她的暴死,支离破碎的挣扎和无法用黑白形容的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从叙事结构看,暴力是自由的。

典型的后现代文化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创作文化,而是一种被引用的文化,具有明显的拼贴碎片化、解构化特征,往往成为一些暴力电影叙事中的一种符号和手段。

《无耻混蛋》是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故事框架来自1967年查尔斯·布朗森导演的《肮脏的十二人》和1978年意大利B级电影《有罪》。材料方面,是拼贴。

《无耻混蛋》的故事结构由五章组成,昆廷说:

“电影的每一章都有一种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区别,这种区别来自于视觉和感觉,每一章的风格都不一样。”

爱森斯坦在1923年的《文艺左翼阵线》中提出了“杂耍蒙太奇”。他是“暴力美学”的先驱,也是技术的先驱。

他的理论主要是主张导演通过剪辑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论植入到电影中,然后传达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他们也不能对这部电影提出什么看法,分享给导演们。但是,昆廷不是这样的。他的元素更随意,更自由。

100张头皮的游戏

无论是《无耻之徒》中的“棒球棒”哥哥,还是他额头上刻的“纳粹”标志,还是《100张头皮》的游戏,他都将所有元素无限制地呈现给观众,抛开道德和社会的评判,而将审美的选择和评判留给观众自己。这体现了他对观众意识形态的尊重,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余地,让观众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

3.根据主题,暴力是好玩的。

从最初的构思到剧本的准备,昆汀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来沉淀这部作品。在昆廷的作品中,伊莱从来就不是单纯用来表达邪恶的。他说:

“我只想拍让我满意的电影。那么,面对犹太人对刽子手纳粹的报复,除了使用暴力别无选择。"

作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伴生物,昆汀的暴力电影以游戏和娱乐为主,它追求的是对电影和故事中那些好玩有趣的东西更纯粹的欣赏。电影中,他不仅把“希特勒”本人请上了银幕,还“报复”了他,最后“成功了!”让观众像征服游戏进度一样大呼“过瘾”!

《希特勒》即将开拍

昆汀极力表现疯狂的暴力,但同时也伴随着游戏和玩笑而存在。比如三个不会意大利语的无良杂牌军混进电影院,被兰达揭穿。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第四章,“地下室谈判”的剧情设定。这是对人性和战争本身赤裸裸的讽刺。

酒桌上,三把手枪都瞄准了同一个目标——对方的生殖器。人体的这个特殊器官可以进一步引申为“欲望的源泉”。人与人之间的不满、竞争、冲突,甚至战争,都是在原欲之初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实际表现。

地下室谈判

在这里,导演似乎想试图让观众明白,即使人们不断地试图抽打欲望的根源,也无法阻止战争从其无尽的积累中生成,人性的矛盾和自卑总是伴随着悲剧和剧虐。

昆汀的暴力是“儿童式”的暴力,但这种纯粹为了娱乐的暴力更符合后现代文化的本质,因为后现代文化在人文主义哲学中的冲动就是把对人文价值的探索变成游戏和荒诞。

好了,综上所述,今天我们从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主题情节三个方面来分析《无耻混蛋》中的暴力美学色彩。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思考“暴力”本身。除了已经在身边上演的犯罪,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摩擦也是一种“隐性暴力”。

为了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生命系统将竞争引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生活模式。但在生活的压力下,人们有时会采取邪恶的方式来获取生命的资源价值,于是暴力方式产生了。

现代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弱,同时社会的信任也在不断缺失。人们缺乏应有的安全感,逐渐变得狂躁焦虑,不好的形式会形成更多的暴力,恶性循环。

在看电影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难道我们的人生只是一个在戏虐与讽刺、焦虑与不安的多重背景下无法平静的故事?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在生活中做一点改变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