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井冈山红色旅行,井冈山红色根据地游记

2023-11-06 17:26 作者:岑岑 围观:

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的一则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海报,吸引了我,使我毅然掏钱,花200元钱买了一张入场券。晚饭后乘坐游客中心的大巴车去井冈山市拿山镇的大剧院,美美地观赏了那台令人震撼而富有特色的演出。

看完后,作为文艺爱好者的我觉得这是第一次感受这样的场景,内容、音乐和背景都很新鲜,是井冈山之行很难忘的一幕!怎一个“好”字了得!

我先说说这场演出的概况。整场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分为序和五个乐章,共70分钟。序幕《血》拉开帷幕之后,下面依次是《旗》、《灯》、《情》、《火》、《路》五个章节。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以及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在600多名红军后代井冈山儿女的叙述中展开。整场演出体现人物细节,个性化的叙事结构,给人以亲近感和头尾呼应的完整感。

演出开始了,我的左前方舞台一角,出现了一束射灯的椭圆形光亮。光亮中,一座单拱桥面上站立着四个不同年龄不同打扮的人。第一位是老表打扮的老汉,第二个是山妹子,第三个是男少年,第四位是老太婆。

山妹子首先开口说话:各位首长各位朋友,欢迎来到我们的家乡井冈山,光临红军剧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

接下去是最后那位老妇人说话。她说她叫张红妹,家住大井村,她的爷爷当年离开井冈山,牺牲在长征的路上。

第三个说话的是老表,他说他叫王根宝,爷爷当年在这打白匪时牺牲在黄洋界上。

最后小少年说,我叫刘云辉,是小学生。听祖奶奶说,那年红军经过我家门口的时候,祖爷爷就跟红军走了,说是去长征了。那长征的路才长呢,到现在还没走完,祖奶奶的眼睛都盼瞎了。

紧接着,老表又说了:我们是农民,不会演戏。可是导演说你们是红军的后代,你们能演好的。我们就来演嘞!

这新颖的开场白之后,600多位红军的后代就在83年前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发生地,站在先辈们的血泊和脚印上,重现了他们先辈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峥嵘岁月。

灯光暗转,我左面舞台一角的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出现了“序《血》”的字样。原来那座山峰就是电子屏幕。

黑沉沉的舞台突然“啪啪”地响起了枪声,“汪汪”的狗吠也由远及近而来。灰暗的蓝光闪处,一些模糊的人影匆匆跑过。低沉的脚镣声响起.

厚重的画外音开始:“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蓝光飘渺的舞台上突然显现了被捆绑的人群。旋即,急促的枪声响起,被捆绑的人们一片片倒下。

“黑云,监牢,刑场,屠杀,血海,是1927年永不磨灭的记忆……”沉重的画外音像针一样刺进我的心胸。

但舞台最后方渐渐显现出一束金黄的光线,激越的《国际歌》声响起,继而金黄的光线展开成扇面型的巨幅红绸。在音乐的烘托下,这面占据舞台的大红绸子被演员拉开来,徐徐地遮掩住了牺牲的共产党人,像是烈士们的鲜血涌流下来。

须臾,铺满舞台的红绸子又演化成铺天盖地的血海和冲天而起的半圆形红云。最后,红云又幻化成了通体明亮的金光闪闪的巨型镰刀斧头——一个堪称全国之最的巨大党徽。舞台霎时亮堂起来,我的心也跟着开朗起来。

第一章《旗》:我左前方的舞台一角,显现出茂密的丛林,丛林中舞动着猎猎的红旗。接着,丛林之中的红旗由一队变为两队、三队……瞬间,鲜艳的红旗布满了丛林,红绿点缀,分外妖娆,这不是“丛林尽染”吗?

随后,舞台中间渐渐亮起来,舞台四个角落都走出了高举红旗向着一起汇聚的队列。

这些队列汇聚到舞台中心部位之后,穿布衣的毛泽东与军人朱德出现了,他俩走在队伍前头。

紧接着是身着灰色旧军服的战士们在意气风发地行进中,舞台中央渐渐出现了一面巨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军旗,全场响起了《雄伟的井冈山》歌曲音乐。

这是在充分利用实景演出场地的长度、宽度和空间,充分利用演员阵容规模,以各种旗为主题道具,表演了朱毛会师的盛大场面,展现了两只红军队伍聚集会师井冈山、建立和发展壮大根据地的过程,情节脉络很清楚,让观众很容易联想到当年创建第一支工农武装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事实。

第二章《灯》:左前方舞台一角那座单拱桥又出现了,一个小少年在指着夜空中的星星问爷爷:那是什么星?爷爷回答说:北极星。

舞台暗转,显现出一座古式小楼——八角楼。木棱的窗纸亮着黄晕的灯光。继而是《八角楼的灯光》音乐响起,画外女音伴唱着“茅坪河的水……”

音乐之后是画外解说:“八角楼是井冈山的心脏,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在井冈山破茧而出。”

随之,可以看到天幕上出现了明亮的北斗星,山野间则有无数盏明灯在闪烁流动。这是在用主题音乐反复演绎主题,上千盏马灯道具带动了场景的变化。这是一个优美、平缓而又孕育着力量的段落。

第三章《情》:我的右前方舞台渐亮,耸立的山岩下,一架高高的木制水车在悠然转动。

水车下面的河面上一些穿着绿纱的女子在翩翩起舞,那是在做着漂洗的动作。

随后,我左前方的舞台小河中,荡出了两只小竹排。竹排之上,男子站在前面撑杆,女子站在中间向着岸上招手。

与此同时,河岸那边的山林中出现了一队一队的挑粮战士。他们担着沉甸甸的粮挑子,两臂伸开拢住两头的挑筐,步伐稳健而快捷,忽颤忽颤地由远而近,踏上独拱桥,走过河边的木栈道,又从观众席的前排经过。

这时,竹排已经划到了河对岸,岸上有红军战士接过他们送来的南瓜。“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来哎吆哎……”明亮的歌声响起来了,全场一片欢欣。

这一场以动态的情绪体现了井冈山的朝气蓬勃,可以看到红军队伍在远方的深山密林中穿行,漫山遍野的红旗目不暇接,数百名红军战士挑粮上山;清亮的湖水中,乡亲们撑着竹排为红军送红米南瓜。

为红军洗衣被的山妹子在水边舒展具有地方风情的舞姿,亮开嗓子和红军战士对歌,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原生态的客家山歌、民俗风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结合起来,把小井医院、朱德扁担、井冈情怀等主题贯穿始终。

第四章《火》:开头就是一个红军号兵在山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随后是两乘骑兵在密林中疾驰而过。随后,炮声隆隆,几发炮弹在水中爆炸开花,冲起10余米高的水柱,现场爆炸地动山摇;竹林和山野中,燃烧起一簇簇数丈高的火焰。担架队冒着炮火奔过小桥,红军队伍奔赴战场。

光线一暗,出现了逃难的乡亲们。突然,一位奔跑的女战士中弹倒地。画外音响起一女孩尖利地喊“妈妈”的声音。

两位红军战士出现,一位抱起哭喊的女孩,一位抱着中弹的女战士缓缓而行。

画外响起了《映山红》的伴唱声。这是整部戏的高潮部分,“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画外解说坚定有力,表现了井冈山军民用血与火保卫根据地的壮烈场面,震撼人心。

第五章《路》:红军要离开井冈山了,亲人离别的场面融情于血泪之中,令观众也融入其中。

单拱桥上出现一对新人离别的画面。画外响起了“老妹等你到白头”的音乐;画外又响起一位老妇人喊“二伢子”的声音。随后,一位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位老太太颤颤地奔上桥来,边走边向前喊着“二伢子”。

突然,从桥那边跑来一位红军战士,跪拜在老太太面前。老人家好像是位盲人,她抖索着双手抚摸着战士的肩头。战士刚要转身离开,老人家又喊住他,那位年轻女子上前,把手里的一双鞋子送给战士,然后扑入战士怀中,两人紧紧搂住,难舍难离。

瞬间,战士转身离开而去,但跑出几步又回身站住,向老人家和年轻女子敬一个军礼后,旋即奔向前行的队伍。

紧接着又有一对红军夫妇把孩子托附给乡亲的画面出现。

那位村妇怀中婴儿的哭声响彻剧场,令人揪心撕肺。女红军战士几次哭着回身来抱孩子,但丈夫硬是把她拉走去追赶队伍。

远处,无数支火把映照着送红军亲人的真实而恢弘的场景,让我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其间,耳畔一直是《十送红军》的主旋律在催人泪下。

红军渐行渐远了,延绵数里的火把形成光的道路,象征着中国革命从此走向胜利和辉煌。

最后,舞台上那座山峰上又出现了,“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哎”在画外响起。

画外则解说着:“这条路直指延安,直指天安门的开国大典!”

于是,长长的送红军队伍从舞台两侧走过来,经过观众席的多条通道,一直走向剧场出口处,这样的感人至深的送别场面将演出推向情感高潮。

我们观众也都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随后相跟着离开坐席,向外走去,也加入了送红军的行列。

当我们走到剧场口,见到两边站立着高举火把的红军战士,这队列一直到剧场大门外的广场上呢。此情此景,让我感同身受,怎不热血沸腾?

走出剧场,我再次回身伫立,望着灯光下那座灰色的三层剧场入口小楼,怎么也想象不出剧场里面竟会是那么壮阔,那么神奇。

在宽广的停车场坐上回宾馆的大巴车之后,就见许多刚才举着火把欢送我们的红军战士也分散开了。他们没有卸妆,仍然穿戴着舞台上的服饰,三三两两地走出广场。

我目不转睛地凝望着这些红军的演绎者。他们有的是几人同行,有的是驾驶着摩托车,或者骑着自行车。我还特别注意地看到了有不少是一男一女在一辆摩托车上或者是自行车上,他们往不同的方向走去了,那是各自往家走了吧?

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很多都是夫妻二人同台演出的演员。你看,丈夫在前驾驶,妻子在后座上紧紧地搂住他的腰身,幸福地回家了。

他们被我们的大巴追上或者是他们追上大巴时,都向车内的我们挥手致意呢,我们也向他们报以挥手告别。

回来之后,我再三品味这场演出,越嚼感觉越有味。井冈山的最大特点是“历史红、山林好”,而实景演出《井冈山》正是两者的最佳结合。演出通过艺术手段弘扬了井冈山精神,成为井冈山全新的红色旅游文化新亮点。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实景演出,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以山水为背景,以红军后代演绎发生在自己祖辈身上的峥嵘岁月,创意独特。除了让观众走进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还有视觉、听觉上的震撼。因此,他给我的印象就是深刻独特,就是震撼心魄。

这些年来,一个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实景演出,正方兴未艾,走向普及。她是中国人的独创文化模式,是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下的特殊产物。

如果说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体现的是少数民族风情,中岳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表现的是禅宗与少林武术的结合,《印象海南岛》展现的是海南岛风情。那么,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的隆重上演则是首次将革命史册搬上了实景演出的舞台。

可以说,这是我看过最精彩的演出,特别是那个炮声,太逼真、太震撼了!这些都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井冈山增添了新的亮点。

《井冈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前所未有的演出规模,更来自于井冈山革命斗争实景地本身——拿山乡。这是当年送别红军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出发地,拿山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红色历史的深深烙印。

演出的另一大特色是原生态方式。不使用专业演员,600多演出人员大都来自井冈山拿山乡、厦坪镇的乡村农民,他们白天在家做活,或开饭店,或卖旅游产品。晚上就约好骑摩托车或单车到红军剧院来当演员。

他们的前辈就是当年的红军和赤卫队员。演出中,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自然、真实的情感,是专业演员都难于表现和难于做到的。不管是战斗还是奔跑,不管是说话还是呐喊,都是按原生态的方式进行。因此,这些井冈儿女的倾情演出让游客身临其境,仿佛亲历80年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据介绍,这是中国最大的红色实景剧,绿色山水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实景,实现了红色文化与高科技完美的结合,为观众营造了一个重回革命年代的“红色”人文和自然环境。

我们同车里的一位游客感叹道,“这是一场能够唤醒心中红色记忆的演出,是一场21世纪与20世纪的思想沟通,是一场和平年代与浴血岁月的时空对话。”

说的何等好啊!是的,这革命圣地的山、革命圣地的水、革命圣地的人构成了革命圣地的大型实景演出,给观众奉上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不愧为我国目前唯一演绎红色经典的大型实景演出。

难怪观众们走出剧场时都是面带沉思的,其实心中都和我一样,在涌动着无法用语言表白的激动与震撼。

真的,好多年没有这种心的律动了。

2014年7月17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