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10大太空科幻电影推荐,十部视觉震撼的太空科幻电影

2023-11-01 12:21 作者:岑岑 围观:

《星际探索》是让观众打瞌睡的,这一点很多人无法否定。在经历了太多超级英雄电影五光十色的视觉轰炸之后,这样没有足够频繁和激烈剧情冲突,叙事按部就班慢吞吞的影片,观众会下意识的放弃思考,而大脑放空的直接反应,可能就是立即进入瞌睡模式。

催眠性质的太空题材,你当真浪费皮特的盛世美颜!

《星际探索》就片名和演员阵容而言,可以给观众看很多东西——题材上,太空探索题词啊,可以给观众看外太空的瑰丽恢宏的景致,可弄出炫目的特效来营造各种灾难奇观,轰炸观众的眼球,再不济,可以在科幻的前提下合理构建地球在多少年之后的先进生产力构建的建筑奇观场景。

从演员阵容上,年过五十的布拉德皮特在离婚和酗酒这双重打击之下,真正意义上的重新独立制作和扮演的电影与角色。调整回状态的他足够有持续在镜头前发挥自己男性荷尔蒙征服观众的机会,而且,作为军人兼宇航员双重身份的角色,可以让他尽情的挥霍自己制服诱惑的魅力,收割衣钵“男神不老”的赞誉。

剧情上,可以去探索宇宙的全新宏伟景观,也可以介绍认了I在外太空如何生活,或者构建一个从外太空前来,可能会毁灭整个人类文明的星球级别的灾难或者事故,然后通过全人类的协作与牺牲来解决这个全球性的危机。(我真的没有说那个可能把地球彻底嚼碎的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的脑浆计划!)

但是,独立导演出身的詹姆斯·格雷说:“我,不干!”

而且这样的理念还得到了制片人的肯定与支持。于是,我们从《星际探索》里看不到流星划过天际往大城市狂轰乱炸的爆炸场面,也看不到作死一样点燃木星外层大气反推地球的神鬼操作,更看不到布拉德皮特一副拯救世界的义正词严(反而从头到尾,皮特的角色都死气沉沉需要世界来拯救!)……

《星际探索》在抛弃商业化的奇观性展示可能之后,尽可能克制的展现未来太空时代人们对太阳系的开发与探索过程与成果,将重点集中到太空时代人心的挖掘与抚慰。以其平静,冷峻,缓慢和带着一份疏离的叙事方法,开始一份寻找自己,寻找外太空秘密的,放空旅程。

太空太空,我们往人类内部挖掘吧!

同样是太空领域题材,已经有《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高山在前。

《地心引力》的厉害之处,在于讲一个最简单的逃离太空回归地球的故事,最具时效的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用桑德拉·布洛克的弱小与太空的深邃与宏大对比起来,在重重危机当中,让最弱小的人类求取最后的一丝生机,并且成功。于是,在整个过程里,观众屏气凝神的,跟着桑德拉·布洛克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而克里斯托弗·诺兰则将人类对于时间、空间的概念,通过星际探索的母题展现出来。一方面用时空跳跃的概念具象化,另一方面用外星地表状态的各种艰难来彰显外星文明的可贵与独特性,进一步勾起观众对外星地貌的发掘欲望!

况且,太空探索题材有一个别的题材没有的优势——它可以用镜头感来取代剧情。于是《地心引力》那一系列的全景大回旋镜头,《星际穿越》里穿越虫洞的扭曲性视觉,都成为观众心心念念想要重温的经典片段。

《星际探索》却反其道而行之。虽然镜头对于太空和陆地的抓拍视觉与前两者不遑多让,但是骨子里,它摒弃了对于宇宙的探索与征服,反而行之向内,故事外在虽然发生在太空浩渺里,但是,故事的主旨一直在向人类内在挖掘。

人类是贪婪而愚昧的,在尚未了解自身和身处的这个地球的情况下,就狂妄的想要挑战宇宙这个庞大而深邃的未知领域。而且,人类的挑战历来带着不可否认的征服性质。但是,如此好大而黑暗的领域,潜藏着更加宏大的力量与威胁,需要人类为此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想要的利益。

为此,开发出来的“利玛计划”成为整个人类即将面对的巨大威胁。由暗物质引起的电涌浪潮,不断的侵袭地球,甚至引起了地球即将被大规模的宇宙射线电流灭绝的恐慌。

于是皮特所饰演的角色罗伊上场。作为主题的承载者,从头到尾,罗伊一直在接受心理测评,而心理测评的结果很悬殊,前半段他冷静干练,坚持摒弃不需要的感情,坚定得不像一个真人,更类似于一个人形机器。所以,心理测试一直在强调他的不可替代!

而随着事态的推进,罗伊发觉自己的人物是去寻找自己消失三十余年的父亲,并且最终任务是消灭自己父亲的成果,情绪开始出现松动,使得心理测试一直处于不合格状态。尤其是后半部分剧情里,他的状态显得极端的焦灼与急躁,所以,反而更加不能作为任务执行者去施行整个计划!

我们甚至可以怀疑,在焦虑当中煽动他前往火箭的鲁斯·内伽所扮演的海伦这个角色,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而这样的经历,估计有导演在提示未来个人意识与探索过程的差异与冲突,强调作为工具泯然众人还是保持自我成就独立人格,这两个原则性的意识冲突!

哗啦啦天在下雨,哗啦啦雨在哭泣,哗啦啦……

《星际探索》用了大量的主观视觉镜头和追踪皮特面部大特写的表情变化,在叙事上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形成一种异曲同工的带入。通过“浸入式”的剧情展现方式,用中尉的主观视觉带入观众去领会宇宙那些黑暗里的危机与生机,从黑暗中发掘出光明的难能可贵。

可是《星际探索》的浸入式观感是有门槛的。不同于《敦刻尔克》里战争场面的那种容易轻易代入感是题材优势,《星际探索》的浸入是很容易让观众领会失误的。导演实质上,将皮特所饰演的角色设定成了一种有情感交流障碍的病人,而不是直接设定为更加大众化的普通观众。

所以,导演给观众很多时间的体验,加上角色经历过的无数次心理测试的暗示,来向观众暗示这个人物心理的病态孤立与淡漠。这一点,观众可能会在中途理解错误,使得影片变成一场漫长的催眠!

从头到尾,其实《星际探索》并没有探索外太空,而在通过人呢尅探索外太空的过程,反向探索人类最幽深难测的内心。这样一个庞大的故事,透出的仅仅是寻找二字。

于国家而言,最初施行利玛计划,是寻找可以代替如今能源项目的新能源,但是新能源太过于强大,无法被人类所控制,于是当务之急就变成了寻找如何在当前能源的范畴内消除新能源所带来的灭绝威胁的故事。

于个人,从最初寻找消失的能源飞船,到具象化的寻找父亲,都是受国家能源问题所衍生出来的母题。而真正想要表达的母题,却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回失去多年的自己。

寻找到解决地球危机的关键,寻找到失去父爱让自己变成缺乏情感的机器的枢纽点,寻找到犯下错误如何修正人生的机会……成为《星际探索》的情绪爆发点!

《星际探索》还是《心迹探索》?让你在冥想的历程里治愈自己!

实质上,《星际探索》所展示的是一个治愈的过程。先是地球政府扭转自己对于暗物质的探索的失败的纠正——计划里的成果,反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了航天事业甚至整个地球生命的最严重威胁。所以,需要将之前的成果彻底抹除。

而第二层意义,是皮特所扮演的角色心理状态的一次诊治。从开始,这个角色就流露出一种异乎常人的冷静。太空站电涌事件,他的冷静与反应解救了他,使得他成为整个事故里唯一的幸存者。而为了解决电涌事件的根本,军方必须使用他,但是,从头到尾,他流露出来的态度极端冷静与漠然。

从电涌事件对于同事的态度,到月球遇见强盗眼见同事被打翻的时刻,他的内心从来没有任何感情的波动。从那面临生死时刻从未紊乱的呼吸声里,我们感觉不到他对于生死的任何一点感动与惊讶。

之后,在登陆火箭上造成船员死亡的内疚,遇见父亲之后,对童年阴影的稀释,父亲用殉职来弥补自己过失后,他的崩溃与绝望,以及面对运载火箭之后迸发出的生存下去,修改自己错误的希望……

罗伊回到地面之后,面对地面人员伸出的手那饱蘸眼泪的双目,提示观众,他经历了一个由死而生的蜕变过程。

所以,《星际探索》真正要展现的不是外太空的深邃与艰难,而是在表现罗伊在整个过程里是一点点卸下心防,恢复人性柔软与温度的过程。他经历这一场探索过程,从一个毫无感情的宇航工具,变成一个可感可触,会感恩与流泪的真人。

作为有隐藏内核展示的《太空探索》,真正领会了导演心思的观众,是绝对不会在电影院里睡过去的。至于睡过去的那些,你就让他们一直睡下去好了。

最好别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