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旗袍近代发展史,近代旗袍的发展

2023-10-31 18:33 作者:岑岑 围观:

服装不仅是一种审美,一种物质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具有民族精神的艺术语言。

我们年轻2

旗袍是最能展现中国女性之美的经典服饰。旗袍是20世纪上半叶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一种时装,将满族妇女的传统旗装与西方服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旗袍也是“元白de Chine”最重要的经典设计之一。在袁即将迈入第25个年头之际,让我们为您讲述“旗袍”的故事。

旗袍的形成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当时的上海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深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也是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场所。传教士、商人和革命家争相建立女子学校,掀起了女权运动的浪潮,改变了服饰上保守的刻板印象和习惯,趋于简洁优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

卞向阳《论旗袍的流行起源》:“所谓旗袍,是指与衣服相连的一件衣服。同时必须具备以下全部或部分典型的外观特征:右手衬衫的开口或半开口形式,领扣和侧开衩的详细排列,单件衣料和袖子的平切。虽然有人认为旗袍包括清朝的袍服和民国妇女的袍服,但总的来说,旗袍指的是20世纪民国以后的一种女装样式。」

旗袍最早是以背心的形式出现,线条宽而直,达到脚背,被加在一件喇叭袖的短外套上,称为“旗袍背心”。1926年,长背心和短外套合二为一,成为无袖款式,也就是现代旗袍的雏形。

马家旗袍

张爱玲的着装变化:“五族共和以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并不是因为她们忠于清朝提倡的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妇女刻意去模仿男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沉迷于男女平权的理论,但身边的情况却远不理想。在羞耻和愤慨中,他们拒绝一切女性化的东西,希望扼杀女性的根。所以最早发展起来的旗袍,严谨、冷峻、方方正正,带有清教徒的风格。」

20世纪20-40年代是旗袍发展最辉煌的黄金时代。1929年,旗袍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国服之一。从此,旗袍确立了其在女装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性典型着装的代表。

30年代后期出现了“改良旗袍”,在结构上吸收了西式剪裁,胸型和腰线更加明显合身。此时旗袍的立领、右开衩、开衩等造型已经成熟定型,接下来只改变了长度、合体、装饰这些基本造型。

穿着旗袍的民国妇女

20世纪50年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1949年解放的隆隆炮声,打破了旧中国少数人畸形的梦想。民主、拼搏、集体主义等时代精神也体现在服装上,强调简约、实用。此时的旗袍也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比以前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显瘦,不病态,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

手工中国结

文革期间的姬神之后,旗袍的全盛时期已经逐渐消逝,但随着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旗袍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外交官的着装。2011年5月23日,手工旗袍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珠状补丁

我们很难定义旗袍的美,因为它就像女人的第二皮肤,是她灵魂的载体。人们总是把女人描述成水灵灵的,温柔的,但即使是一滴水也能磨掉一块石头。所以旗袍表现出女性刚柔并济的特点,不同的性格会赋予旗袍不同的生命力。

独立不凡,优雅大气

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姐妹,也是20世纪中国最耀眼的非凡女性。虽然他们很小就生活在国外,但宋家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教育培养了他们热爱中国文化和穿着中国服装的习惯。

1942年4月17日,宋氏姐妹出席中美文化协会赠送的“海鹰图”茶话会。

在三姐妹中,宋美龄酷爱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很少重复。1943年宋美龄访美期间,身穿黑色缎面旗袍的他因举止优雅而被选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当宋美龄1991年决定在美国定居时,她的客机上装有99箱个人衣物,其中至少有50箱旗袍。她衣柜里的旗袍件数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大概是无与伦比的。

宋美龄身着黑色缎面旗袍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来源中国白】黑色涤纶旗袍

【来源中国白】黑色缎面短旗袍

知书达理,外显智慧。

林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才女,具有建筑师、诗人、作家和教师的多重身份和才华。安贤妃大多衣着考究,剪裁考究,不浮夸。不过林和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时穿的旗袍还是挺惹眼的。这是她亲手设计的。特别是头饰的样式像皇冠一样充满了民族情调,中间是流苏,两边是长面纱,美丽而独特。

林正在家里学习。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曾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著名作家、出版家。她一生偏爱旗袍,无论是丝绸,棉布,长袖短袖等等。种类很多,适合深浅,沉稳端庄。

穿旗袍的林。

吴健雄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人员中的重要成员。她是唯一的女性,被誉为“世界物理女王”、“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在科学方面出类拔萃,总是穿着旗袍,举止优雅,因此他也被称为“穿旗袍的科学家”。建筑师贝聿铭(I.M. Pei)评论吴健雄的中国情节时说,“中国人还是来自中国”。

【来源中国白】白色真丝旗袍

美丽迷人,绝对的美女

张爱玲,这位近代的传奇女性,在着装上一直不落俗套,衣着也不足为奇。她一生热爱旗袍,甚至自己设计。《张爱玲》写道:“张爱玲喜欢奇装异服,旗袍外面套一件短外套就是她发明的奇装异服之一。而张子静在《怀念我的姐姐张爱玲》中描述:“她穿着一件布旗袍,短领,大红底色,上面有大朵的青花。旗袍两边没有扣子,她穿的时候得像汗衫一样进去。她对旗袍热爱到极致的表现,可能就是她最后穿了一件赭色的红色旗袍,安静优雅地走完了一生。

老照片中的张爱玲,双手叉腰,高昂着头。眉毛、眼睛和嘴唇都扬起微笑。虽然不是完美的外表,但却是美好的外表。

唐颖和陆小曼是互相欣赏的知心朋友。当时有“南唐北地”之说。1927年,陆小曼和唐颖在上海慰安妇剧院艺术会议上共同表演了昆曲《拾画》和《唤画》。

【来源中国白】白色绣花流苏旗袍

唐颖家境富裕,非常注重打扮。即使在家,他也要一天换三套衣服。她最喜欢的旗袍的滚边上有100多只蝴蝶在飞舞,绣着金银线,每一颗纽扣都是价值不菲的红宝石,光彩夺目。

唐颖

陆小曼最出名的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但其实陆小曼是当之无愧的才女。她不仅是上海中国画院的专业画家,而且擅长戏剧,写的文章也不错。她还精通英语和法语,因此在外交部担任过口头翻译。何炅颜这样形容陆小曼:“还有一种林下风,优雅而美丽。如果画的是花,那就是空顾幽兰,是绝世诗人眼中的绝世美人。陆小曼不喜欢花花绿绿的衣服,大多优雅端庄,尤其是一件蓝色的旗袍,被徐志摩誉为“素颜胜于香艳”。

陆小曼

【来源中国】绿色印花真丝旗袍

看着燕袍款式的变化,仿佛在读一部沉甸甸的中国近代史。这不是传统的保守服装。相反,旗袍是女性从传统牢笼中解放出来的象征,既能展现温柔婉约的风情,也能凸显坚毅独立。值得慢慢读,细细品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