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清盐商主演是谁,大清盐商 cctv在线看

2023-10-28 14:39 作者:岑岑 围观:

汪潮宗:如果一个制度跟不上时代,已经不能再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纠正而是靠盐官盐商的道德和名誉去影响它,引领它,那这个制度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汪的老丈人: 给别人一条活路,就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尹大人对卢大人说话被紫雪偷听:跟盐商不要走得太近,不要不分彼此。官有官威,商有商德,才能风清气正!

尹如海的一幅字画:拿人一文,不值半文。

优秀的古装片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借古喻今,《大清盐商》也不例外,在举国上下高调反腐的大背景下,该剧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该剧打破了传统古装剧绝对的正邪二元对立,没有符号般的道德化身,也没有脸谱般的“好人”与“坏人”,有的只是官商勾结、尔虞我诈、利益交错、世故人情,进而从多个侧面反映出反腐工作之艰难。

剧中人物关系图

“两淮盐引案”是发生在乾隆年间的一起贪腐巨案,涉及几任两淮盐政及众多盐商,官商勾结侵吞税银千万两之多。两淮盐业为何腐败盛行?究其原因,症结出在当时的“纲盐盐引”制度上——盐政是中央设置在地方的管理盐务的最高行政专员,拥有分配盐引的权力,每年盐政把辖区内所需的盐量上报户部,申请盐引,之后分发给各盐商,盐商拿着盐引到指定盐场取盐,并上交相应的课税。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分配盐引的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出现了“预提盐引”的现象,即盐政以人口增长食盐需求量增加为由,每年均支用下年的盐引给盐商,这些预提盐引所带来税银则进入了盐政官员们的“小金库”。

正因没有正邪之分,处处透着世故人情,才使情节人物显得真实可信。在乾隆皇帝得知“两淮盐引案”内幕后,大发雷霆,命阿克占(其原型为时任两淮盐政尤拔世)彻查此案。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乾隆为自己的反腐行动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借用本剧主角汪朝宗(其原型是被誉为“天下最牛的徽商”的盐商江春)的话来说,便是“皇上要的不是账册,也不是银子,而是人心”。但事实上呢,借着这次高调反腐,乾隆实现了与官吏之间对盐业灰色收入进行再分配,凭借至高无上的权力,乾隆抄没了盐政官员们的“小金库”,从此这些预提盐引带来的计划外收入名正言顺地进入了内务府,成为了皇帝私人“小金库”中的一部分。

所以本次反腐,虽说在表面上打掉了几只“大老虎”,如国舅高恒,但最大的“老虎”恰恰却是乾隆本人,其高举反腐大旗实现了个人目的,但积重难返的盐业制度压根就没有被触及到,朝廷垄断盐业的格局也并没有得到改变。从这个层面来看,乾隆是获胜了,但本次反腐却是失败的,可谓是明修反腐的栈道,却暗度了分赃的陈仓。

当然退一步讲,就算乾隆本次反腐兼有整顿吏治整肃纲纪的目的,但封建专制政权种种制度上的掣肘,也注定了本次反腐不可能成功。让我们抽丝剥茧来分析一下,积重难返的“纲盐盐引”制度背后是什么?是古代的食盐专卖制度。这是一套由封建统治阶级独占食盐生产、销售渠道的制度安排,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统治阶级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增加财政收入,可以说是统治阶级巧妙地借用盐所具有的商品外观形式,掩盖了其掠取民众财富的实质。乾隆年间,两淮盐业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盐业震荡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影响统治的连锁反应,那对于滋生腐败的温床——盐引制度,乾隆皇帝在所谓的反腐过程中敢触及吗?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箓,后者不是一种好现象,而是组织机构违反时代,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对应到本次反腐上来看,在盐引制度弊端重重的情况下,没有制度上的突破,不改变朝廷垄断盐业的格局,而仅仅只是高喊所谓的“反腐败”、“聚人心”之类的口号,做一些表面上的文章,那就算杀再多的贪官也无济于事,因为制度上的缺陷造就的有利可图,必将吸引着更多的贪官“前仆后继”。从这一层面来看,反腐只是手段,改革才是目的,反腐与改革相互促进,二者完全可以形成相同方向的合力。

天下大势,浩浩荡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淮盐引案”过去七十年后,也就是到了道光十二年,“引盐制”难以为继,清廷盐税收入年年递减,此时清政府才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改革《盐法》,改“引盐制”为“票盐制”,允许商人自由涉足盐业,价格随行就市,以此打破盐业的垄断与专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视角来看,乾隆统治前期是康乾盛世,后期则开始走下坡路,为“嘉道中衰”埋下了种子,这一点剧中表现得也很明显——吏治腐败、国库空虚、起义不断、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等等。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出在“反腐”与“改革”两个点上——在反腐上,没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在改革上,没有刮骨闻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反腐事件紧密编排,人物性格刻画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整部剧看下来,我最为欣赏的就是汪朝宗;在汪朝宗身上,体现的是古代商人的一种柔性价值观。阿克占自从执掌盐院以后,一招紧接一招,一套行云流水的组合拳,不给敌人半分喘息的机会;更厉害处,是招招打在要害上,不留余地,做事做绝。而汪朝宗呢,既利己,又利人;既谋身,又谋国;事做得漂亮,人也做得漂亮。清朝徽商圈子流传着两句话,一句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一句是“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汪朝宗向阿克占低头而不弯腰,跟鲍老板唱将相和,足见其深得徽商心传。套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台词,这盘麻将,阿克占打得是清一色,汪朝宗打得是碰碰和。与剧中其他商人的“精明”相比,他的境界已经上升到“智慧”。

但是他活得太累了,不仅要与或硬或软的政府官员周旋,为扬州盐业撑起发展空间,还要在不伤及根本顾全大局的情况下,时刻提防其他总商的勾心斗角挖墙脚。他深知阿克占是好官,但在当时的环境里,阿克占的做法却是不明智的。而阿克占直到结尾流放,方才真正明白汪和他两个人,其实是整顿扬州盐业最最牢固的同盟军。故汪之所以反阿克占,其实是对事不对人,他深知若要真正肃清扬州盐务这潭浑水,搅动的是大清的国本。整个大清,唯有两人懂他,一个是乾隆,一个是萧老爷子。萧老爷子曾对汪说:你不缺稳招,但缺奇招,如果在必要的时候要你弄死一个人,你能吗?萧老爷子知道汪能,但是也知道汪不能。所以到后来,汪先是化解了鲍齐联盟,后来是汪马商战,其实在两件事中,汪可以名正言顺而且彻彻底底地整垮鲍马两大总商,但他都是点到为止,化敌为友。

汪朝宗和箫老爷子一样,很多次机会都可以一统扬州盐业,但都不肯,怪不得乾隆叹道:原以为箫目光短浅,现在看来,他看得很远啊。因为汪和箫都太清楚自己的位置了,乾隆巴不得盐商们合为一家,但实际上,扬州盐商分则昌,合则亡。看最后几集便知,当箫老爷子病故,鲍以安弃商归隐,马德昌当上盐台,原本四大总商齐聚的务本堂,一下子只剩汪一人。他心里也很清楚,若不是他和乾隆私交太好,那他独自拍板挪用库银救灾十有八九凌迟。若是他的位置换成其他人坐了,扬州盐业也是十有八九凌迟。正因如此,他也深谙自保之道,哪怕知道和珅贪,他还是求和珅在乾隆面前美言,相当给自己上了双保险。汪朝宗无愧是古今第一人!一代儒商,忠君爱国却不迂腐。

再看其他人物,阿克占敢冲敢闯,奈何不会揣摩圣意。乾隆洞察世事,却又被蒙蔽。和珅,马总商,萧总商,何思圣,卢德恭等等一系列配角无一不精彩。给我印象深刻的有好几件事。第一,汪朝宗不计代价以德报怨,他的岳父萧总商问他,“你这样帮他,你考虑过他还得起吗?”如醍醐灌顶,成人世界的艰难就在于不是出好心就能做好事。第二,剧里面暗示乾隆为了整治盐政,挑起了大小金川战役。从乾隆的角度考虑,打仗才能要钱,才能整治贪污腐败。后来惩罚阿克占只是因为大刀阔斧反贪,影响了民心。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民心向背。第三,马总商想去试探汪朝宗,在澡堂里用澡堂水藏污纳垢形容官场商场没有百分百清白,汪朝宗用灰尘可以,但不能手足流脓,隐含人要有底线,一来一往,暗潮涌动,精彩绝伦!

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有生机:

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汪朝宗《大清盐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