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是什么让我们吞咽下了那些“狗血的剧情”?

2023-10-27 10:16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周才淑

时代呼唤文艺精品,但精品难得。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会面对平庸甚至拙劣的影视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一些陈词滥调、浮夸无聊的情节。电视剧有几十集,有些作品有着惊人的开头却没有精彩的结局,有些作品在中途播出时显得无力而乏味。网友经常用“当街跳”、“狗血”、“烂尾巴”来形容类似的情况。有些电视剧明明不好看,我们为什么还要看?有些情节明显荒诞,为什么可以容忍不合逻辑而不弃剧?

/图片-1/2月,电视剧《我们的日子》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中获得高收视率,并一度获得周收视冠军。该剧讲述了80年代以来东北四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时代变迁下的个人成长和情感保护。作为一部都市剧,这部剧有着宏大的叙事意图。除了普通的婚姻,还描绘了深沉的母女情深,痛苦的青春爱情,天真的三角恋。除了多重情感,还展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和社会演变,结合计划生育、下岗工人等现实背景推进剧情,颇有点家国同构的基调和对岁月的怀念感。

该剧讲述了三代人的生活:对于奶奶这一代人来说,突出了她为子女打拼的生活,反映了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对于刘淑霞这一代人来说,它展示了他们平凡而喧嚣的生活,反映了中国工人过去30年的生活状态;对于王雪华这一代,展示他们谦虚的成长经历和分分合合的爱情。但是整体剧情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贫穷,依然是剧中人物面临的生活困境。有段时间,傅莹家里穷,儿子东方红爱音乐却买不起电子琴。有一段时间,刘淑霞的家庭很穷,负担不起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大人们试图说服王雪华去职业高中,这导致了冲突。这不禁让人想问:90年代的东北双薪家庭有这么穷吗?再比如,王雪华上了中学,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闫冰。她的突然到来是为了推动与钟鸣有关的情节,而不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闫冰到校的第一天就在校园里被欺负了。雪花以骑士精神互相帮助,他们结下了友谊。很明显,这是一个被青春片用坏了的桥段。闫冰回家后,他和父亲的对话是这样的:“爸爸,我今天交了一个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王雪华。今天同学欺负我,她就护着我。我们一起把所有的坏同学都打跑了。”也许这个对话更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这真的是中学生说话的方式吗?

剧中很多情节不合理,没有定论,饱受诟病,在此不再赘述。有趣的是,很多观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该剧,使得该剧在播出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人气。很多人并不会因为这一点就轻率地将其判定为“烂剧”。可能还是会拿个电视奖,或者走所谓精品剧的运营路线。电视剧毕竟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有些不足,它的演员表演很出彩,摄影技术很先进,场景搭建很写实,等等。那么,故事进度和剧情逻辑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我们可以一边抹眼泪一边咽下那些“狗血故事”?

这是关于两个方面的。第一,观者的审美意向。观众看电视剧是什么样的状态影响着他对电视剧的评价,有的是消磨时间,有的是放松心情,有的是评论学习,不同的状态对电视剧的包容程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看电视剧都是审美时间空 gap。他们一天工作下来也没那么累了,还能有点时间看电视剧。那么这种审美意向主要是为了获得美感、快感或认同,包容性更强,可能会忽略那些在强烈的情感认同或混乱的审美时间里难以一致的情节。其次,“好”与“坏”的审美价值。“好”或“坏”常被用来评价影视作品。影视作品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价值,这往往是根据是否再现了现实世界、是否传达了美好的价值观、是否具备叙事技巧等一些传统的标准和规范来判断的。电视剧有自己的价值,对人有价值,这是两个维度。电视剧本身的价值一般是达成普遍意义上的共识的价值;电视剧对人的价值可以因人而异,一部有些人认为“不好”的电视剧,对特定人群可能有好的价值。如果一部影视作品符合主流规范和标准,那么它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如果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推动有价值的参与活动,那么它在最终意义上就是好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电视剧中有很多“狗血”“烂尾”的情节,但被观众投入到审美空 gap time中,形成了有价值的审美参与活动,所以这些电视剧还是有其审美合理性的。就像《我们的日子》一样,整部电视剧没有特别强烈的戏剧冲突,有很多牵强刻意的情节和贫瘠单调的对话,但还是营造了一些时代感,慢慢展现平淡无奇的岁月,让你对过去有回忆,对生活有感悟。

(作者周才树是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光明。com的文学评论频道长期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文章要在2000字以内,意思明确,内容完整。一旦稿件被采用,将支付相应的稿酬。请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来源:光明。com-文学评论频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