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巴菲特炒股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技巧呢?

2021-12-27 18:04 作者:心吾财经 围观:

在投资理念上巴菲特超越老师的地方最少有三点:

第一、从买便宜货的烟蒂模式,到买优秀伟大公司的转变。

第二、从财务投资者,到重度介入公司经营。

第三、从分散投资,到尽可能集中持股。

当然,巴菲特还发展了能力圈和护城河的概念。一个是针对我们投资者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得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击,一个是针对公司层面,好公司要有竞争优势。

当然,我个人认为最牛的一句断言来自查理:

选股智慧只不过是普世智慧的一个小小分支!

今天来看,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依然具有勃勃生机,这是基于人性的。另外一个根基也是所有价值投资者无法动摇的:就是把股票当成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来看待。这是价值投资和一切投机的分野。

当今中国,很多普通投资者都在无脑学习巴菲特,但很少有人像巴菲特一样理性的思考,巴菲特成功到底有多少是因为他的投资理念?他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多少是我们可以学的?有多少是我们永远也学不来的?有多少是我们学了也没用的?

巴菲特取得今天的成功,除了投资理念外,在我看来有这几个原因:

1、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搭上了美国国运昌隆的顺风车。也就是说如果巴菲特出生在柬埔寨,朝鲜这些地方,是不可能有这些成就的。哪怕是欧洲也可能不行。

2、资金优势。巴菲特通过控股一些保险公司,获得大量的低息免息资金,业内叫浮存金。大家还记得老姚老板在万科上的大手笔吧。(早期通过捡烟蒂也是获得不错的回报,但占比极小)

3、深度介入所投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当年买了10%的《华盛顿邮报》,巴菲特几乎以洗脑的方式,对该报的女董事长施加影响。搞的人家开口闭口巴菲特说。

这几点,我觉得普通人根本无法学,但像姚老板,郭广昌这些还是学的不错的。

我们普通人能学的有哪些?这些我们可以学:

1、一生极度好学,醒着的一半时间在阅读。被查理称为学习机器。

2、固守能力圈的同时,小心翼翼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从现在第一重仓股是苹果同时也买亚马逊这些股票,我们就知道了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不断突破。

3、极度重视复利的威力。在70岁之前,巴菲特极为看重金钱,极为吝啬,对待家人也是如此。子女找他借钱都要签合同,而且利息比银行高。一次妻子装修房子花了1.5万美元,巴菲特逢人就唠叨:这些钱,20年后将会赚多少钱啊!我的理解是本金的减少将大大降低复利的威力。而这对巴菲特已经是信仰了。即使后来做慈善,也是按每年5%,分20年捐完。5%是法律规定的最低限额。

4、极度的自律。这是所有人学习的。今天我们看巴菲特89岁,查理95岁在股东大会上的表现比很多萎靡不振的年轻人好太多了。这无疑是长期自律带来的。而对成功的投资或投机者来说,90%的分量来自自律,另外10%的分量才是正确的理念,方法等。

5、对市场先生的深刻理解。我想不论是价值投资者还是投机者都必须无比重视这一点。

正如多年前,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序言里写道:

如果你遵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行为和商业准则,那么,你将获得不错的投资结果。能否获得优异的投资成果,这既取决于你在投资方面付出的努力和拥有的知识,也取决于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股市的愚蠢程度有多大。股市的行为越愚蠢,有条不紊的投资者面对的机会就越大。

其他股民观点

首先,我得纠正题主的一个错误,巴菲特可从来没有炒股,他所做的事情叫投资!可能有人要说了,有区别吗?不都是买卖股票嘛!有区别!而且是天壤之别!

接下来我来谈谈炒股和投资究竟有什么区别:

首先说炒股,顾名思义,就是“炒”嘛,你买了一只股票,等市场把它“炒热”,股价涨了,你再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从中赚取差价,美滋滋。

那么你赚的差价是从哪里来的?炒家可能会想,当然是从买我股票那个人手里赚的。现在清楚了,炒股就是我以较低的价格买入一只股票,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卖给你,你又期望着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他。

在“炒”的市场里,每一个参与者所赚的钱都来自于别的参与者所亏的钱,就好比是一场博弈。在这样的市场逻辑下,便有了股市“一赚二平七亏”的现象,就像赌场那样。

接下来我们说投资,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到,上面在谈论“炒股”的时候,基本不涉及企业本身,更多的是炒家们对股票涨跌趋势的研判,至于这家企业具体是做什么的,做的怎么样,不是重点。

那什么是投资呢?用巴老的话形容投资的本质—“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简单地说,你买入一家企业的股票就是买入一家企业的所有权,你拥有一个企业的股票就是拥有了这个企业的一部分,包括它的资产、负债、利润、现金等等。

和“炒股”不同的是,投资的核心是对企业本身的研判,这家企业是做什么的?做的怎么样?行业竞争格局如何?行业未来是否还有发展空间等等。这些问题才是投资者关心的,是他们的交易逻辑,至于是否有人愿意从他手里以更高的价格买走股票,不关心!

有人要问了,你不关心是否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里买走股票,你赚谁的钱啊,你的利润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回答,因为前面讲投资的本质的时候已经说了: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所有权,那企业赚的钱就是我赚的钱,企业的利润就是我的利润(当然企业的亏损也是我的亏损)。好了,现在清楚了,投资者赚的钱来自于企业自身赚的钱,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压根没有关系。假设所有股市参与者都买的是优质企业的股票,随着企业的成长,所有参与者都可以从企业成长中分得利润,那时候没有人亏损,大家都赚钱了,是企业自身给这些参与者赚的。

所以,假设股市的参与者都是理性而合格的投资者,那么股市法则将由“一赚二平七亏”变为“十赚”,美滋滋!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冲入股市的参与者都沦为了炒作者,真正理性而合格的投资者寥寥无几,惨啊!

所以题主啊,巴菲特可供借鉴的技巧可能很多,但最为本质,最为重要的“技巧”只有一个: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把这句话理解了够你受用一辈子!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少走些弯路,因为我就是从那条弯路上过来的!说多了都是泪!

其实我的这个回答因为限于篇幅,很多问题还没有详细展开,比如:

企业赚的钱就是我赚的钱,那企业不分给我怎么说?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那这家企业我该以多少钱买比较合适呢?

在炒作者的影响下,企业股票价格波动很大,作为股票持有者我该怎么办?

问题还有很多,只能下次有机会再分享了!

其他股民观点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理论是格雷厄姆在1934年出版的一本叫《证券分析》书中提出的。而把这一投资理念发扬光大的就是他的那个著名的学生沃伦巴菲特。巴菲特在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秉持着价值投资这个理念,那么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格雷厄姆在书中说,股票价格围绕其内在价值上下波动,但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当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

总的来说,价值投资有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是内在价值原则。我们买一家公司的股票,买的不是他的过去,而是他的未来。如何对内在价值进行计算呢?巴菲特曾经说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他还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所以,你看即使根据同一事实进行估值,两个人所得出的这个公司未来的价值很可能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是安全边界原则。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那个程度,巴菲特曾经打过一个很通俗的比喻,说安全边界就是女孩子出门约会为了防止落单而准备的出租车费。美国电影里面常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个男孩邀约女孩出去时,都是开车到女孩家门口接送,如果两个人在回来的途中吵架了,男孩甩下女孩自己跑走了,那么这个女孩就一定要准备一些零钱,自己打车回来。这个状况看上去很悲催,但却是约会的一个安全边界。第三个就是市场波动原则。格雷厄姆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股市的预言,他把股市称为市场先生,而你就在和这个市场先生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都会报出一个价格,有些时候他的情绪比较高,这时他报的价格就很高。另外一些日子他的情绪比较低落,报出的价格又很低。市场先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他报出的价格有没有人理睬,明天他还会来继续报出新的价格。格雷厄姆通过这个场景告诉我们,投资者每天盯着那个股票的波动曲线来预测它的未来,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他告诫说,你要跟市场先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市场先生的报价有道理时,你可以利用他,如果他的表现不正常时,你就必须忽视它或者利用它,绝不能被他控制,否则后果就会用今天中国的一句话来说,叫做被割的韭菜。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适合中国吗?

在中国的投资界,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有很多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信徒。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巴菲特的这个理论根本不适合中国。在第50届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有一个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就问巴菲特,价值投资是否只针对发达国家,是否适用于过去几个月翻了一倍的中国A股市场。巴菲特当时的回答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无论中国、印度还是美国,都可以用相同的原理去投资,你只要专注于自己的产业,去投资那些具有竞争优势在未来5到10年内能持续发展的公司。因此,巴菲特认为跟美国市场相比,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对比较年轻,这虽然导致市场更多的受到投机的影响,但也可能给价值投资创造新的机会。

中国的投资者逐渐形成了价值投资的理念

最近翻看了一份报告,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白皮书,里面有个数据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报告说:在当今中国的投资者行为变化中,大家逐渐形成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买卖股票的炒作风格逐渐向中长线转变,平均持股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的投资者占比已经达到了49.2%,同比增长了15个百分点。

其他股民观点

巴菲特开始进入股市,使用了格雷厄姆老师的买股标准,价格低于价值买进。三十年后巴菲特把买入标准改变成了,买进成长股。这也就最近巴菲特在苹果股票的亏损原因,苹果公司是没有投资价值的,不符合价值投资的买入标准。如果巴菲特还采用价值投资的要求去寻找标的,是不会买进苹果公司的股票,苹果也让巴菲特当了一回韭菜。价值投资有八个标准,全部符合了再买进,会风险很小。先用一个标准套苹果,就不符合,都知道苹果现在的市值是7000亿美元,而销售收入是每季度800亿左右,全年3500亿左右。也就是价值投资最低要求是市值与销售收入必须相等,得到1比1。如果苹果公司的市值与销售收入相等时再买进,苹果的市值到3500亿才是买进时候,这时买进风险就小很多了,但巴菲特原来价值投资的标准,为什么后来就严格要求了呢。

相关文章